第六章 修辞第一节 修辞概说一、什么是修辞“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 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 学或修辞著作二、修辞和语境 语境一般分为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两种情景语境跟修辞的关系密切.它指语言运用中对 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和关系等构成情景语境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主观语境因素;二是客观语境因素.主、客观因素都直 接有力地给言语活动以语境上的制约,从而形成修辞上的语境意义修辞上的语境意义复杂丰富:或增添新意,或一语双关,或别致情趣,或弦外有音,等等 语料随语境而变异、创新,表达方式也随语境而定,从而不难明确语境的作用:一是制约语 言活动的内容;二是对顶言语的表达方式三、修辞同语音了、词汇、语法的关系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修辞与语音、词汇、 语法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一)修辞同语音的关系(二)修辞同词汇的关系(三)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语言三要素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也是修辞要调动、加工的语言材料;就语言三要素来说, 修辞是对它们的综合的艺术加工,是它们的高级体现。
四、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 作用:(一)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欣赏能力二)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 的水平三)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修辞的作用也决定了我们学校修辞的目的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词语的锤炼,古人叫做“炼字”,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 美,即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还要求词语用得好词语锤炼需要富于创新精神锤炼词语首先要锤炼思想语境的制约,词语的调度,都不可 忽视锤炼词语,一般从内容(意义)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一、意义的锤炼 意义是词语的内容、词语的灵魂,锤炼意义是选好词语的核心问题 意义锤炼牵涉多方面:要(一)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二)要力求准确、妥帖;(三)要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四)要力求色彩鲜明1、词语的感情色彩要鲜明(1)有的词语本身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2)有些褒义词或贬义词靠与其他词语配合,靠语境的帮助,可以变褒为贬或化贬为褒,改 变情感色彩(3)直接反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也可产生特殊的情味和色彩4)有些词语选用它们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可以使感情色彩更加鲜明.2、词语的语体(风格)色彩要鲜明3、词语的形象色彩要鲜明二、声音的锤炼词语的声音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注意音节整齐匀称;(二)注意声调平仄相间;(三)力求韵脚和谐;(四)讲求叠音自然;(五)讲求双声叠韵恰当配合。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句式选择的依据大体是:(1)根据内容的需要和不同句式本身表意的鲜明程度;(2)根据不 同语境,特别是上下文的需要;(3)根据上下文句子主语的异同;(4)照顾上下文的协调统 一竺一等一、长句与短句 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则相反,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 的分句).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周密了、严谨、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灵 活.就长句的结构形式来看,一般包含下列四种情况:一种是修饰语较多,二是联合成分较多, 三是某一成分结构复杂,四是分句中结构层次较多.短句的表现形式则刚好相反.政论、科技语体一般多用长句,文艺语体一般多用短句,但是在较多的情况下都是长短句配 合使用的长句化成短句的方法:1、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 句)2、把复杂的联合短语拆开,重复跟联合短语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并列句式.二、整句与散句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 句三、主动句与被动句 运用被动句的两种情况:1、强调受事,而施事不需要说出,或不需要说出,或无从说出时,就要用被动句。
2、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为了使前后分句的主语保持一致,为了使叙述的重点突出,语义连贯, 语气流畅,也应该用被动句四、肯定句与否定句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 否定句有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单重否定句只有一次否定.双重否定句最常见的是先后 连用两次否定,有两个否定词.也可以用一个否定词再加上否定意义的动词或反问语气五、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 我们可以把口语里经常出现而在书面娱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做口语句式;把书面语里经常 出现而在口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做书面语句式两种句式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口语句式结构比较简单、松散,多用短句;书面语句式结构比较复杂、严谨,较多使用长 句2、口语句式要求简练,关联词语用得少些或不用;书面语句式因为要求严密的逻辑性,关 联词语用得较多3、书面语比较讲究语言规范,注意句子的加工,有时 沿用一些文言句式4、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在所运用的词语方面,也有明显的风格色彩上的区别:口语句式 大都由通俗的口语词组成,书面语句式大都由文雅的书面语词组成总的来说,口语句式的修辞作用主要是简洁、活泼、自然;书面语句式的修辞作用主要是严 谨、周密、文雅。
第四节 辞格(一)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比喻的作用有三: 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话,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 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一)比喻的基本类型 根据比喻的构成要素(本体、语体、喻词)的不同,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1、明喻 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语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像 似的"等一类的喻词喻词“一样、似的、一般、般”等有时单独放在喻体后面,有时与前 面的“像、如”等结合成“像似的”、“如.一般”等格式2、暗喻 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3、借喻 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二)比喻的灵活用法1、没有喻词的比喻 为了适应某种话语的结构,虽然本体、喻体都出现,却可以不用喻词2、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 本体和喻体有共同的特征,为了突出本体的这一特征,特别强调喻体的程度不如或超过本体3、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 本体事物不具有事物某方面的特性它是以反托正,相反相成.通过联想。
从被否定的喻体 事物的反面去领会本体事物的特征喻词常用“不是”或“不像”三)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1、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2、比喻要贴切3、要注意思想感情4、要注意区分比喻和非比喻.5、运用比喻不一定拘泥于三种基本类型,多留心比喻的灵活多样用法,也是必要的二、比拟 根据相像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 (一)比拟的基本类型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不仅具体事物可以拟人化,就是抽象概念也可以拟人化2、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感情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二)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1、运用比拟必须是自己真实感情的流露,而感情又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2、用来比拟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或相近之点,才能把物写得像真 正的人一般,或把人写得像真正的物一样三、借代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 〃"一)借代的基本类型1、特征、标志代本体 用借体(人或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2、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大的专用名称充当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3、具体代抽象 用具体事物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4、部分代整体 用事物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本体事物5、结构代原因 用某事情所产生的结果代替本体事物二)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1、借体与本体的关系密切,在上下文里,作者应有所代替,使读者看到借体时,能明白本 体是什么2、无论运用哪一种借代,抓准借体与本体间的密切联系,十分重要其借体一定要能代表 本体,其作用才会明显突出3、借体的语境中带有褒贬色彩 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 重“相关性”;借喻往往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四、拈连 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又叫“顺拈”. (一)拈连的基本类型拈连可分为全式拈连和略式拈连两类1、全式拈连甲乙两事物都出现,拈连词语不可少2、略式拈连甲事物省略或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省略,乙事物必须出现,借助上下文,省略的内容还是 清楚的二)运用拈连要注意的问题1、拈连要贴切自然2、拈连要注意甲乙事物在语义上必须有内在联系五、夸张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这是辞格叫夸张 运用夸张的目的在于:(1)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2)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一)夸张的基本类型夸张可以分为扩大、缩小、超前三类。
1、扩大夸张2、缩小夸张3、超前夸张 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事,或是同时出现的. (二)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1、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夸张,又像真实3、夸张的表现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辞格,运用时要注意表意上的一致性,防止互相抵触. 第五节 辞格(二)一、双关 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 格叫双关.(一)双关的基本类型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1、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2、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比起谐音双关来,语义双关更为常用 还有,用一句话关涉两个对象,即平常所说的“指桑骂槐",这也属语义双关二)运用双关要注意的问题1、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都是一语关顾表里两层含意,其中蕴含着的不直接说出来的含意式 表意所在,既要含而不露,又要使人体会得到,寻味得出,如果造成误会或歧义,那就有失 自然巧妙了2、要注意双关内容的思想性,不要单纯追求风趣和含蓄.用双关构成歇后语时,尤应注意体 现思想积极、健康语义双关和借喻不同:(1)借喻是以喻体代替本体,说的是喻体,要表达的是本体事物,是 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目的在于使抽象深奥的事物表达得具体、生动、简洁(;2)语义双关 表达的是两种意思,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两个事物,表里意思不一,目的在于收到 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效果.二、仿词 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叫仿词。
仿 词是仿拟形式之一,仿拟也叫“仿化”,还包括仿句和仿调一)仿词的基本类型仿词可分为音仿和义仿.1、音仿换用音同或音近的语素仿造另一词语2、义仿换用反义或类义语素仿造另一词语.仿词也有近义、同义的仿造形式,词、短语(包括成语)都可以仿造仿词一般是“一对一” 的,也有“一词多仿”的.(二)运用仿词要注意的问题1、仿词都是临时创造的,它的特定含义一定要清楚明白,特别是当被访的词不出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