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论文:脐针治疗PFP急性期的辨证论治思路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23645085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论文:脐针治疗PFP急性期的辨证论治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学论文:脐针治疗PFP急性期的辨证论治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学论文:脐针治疗PFP急性期的辨证论治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医学论文:脐针治疗PFP急性期的辨证论治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医学论文:脐针治疗PFP急性期的辨证论治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论文:脐针治疗PFP急性期的辨证论治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论文:脐针治疗PFP急性期的辨证论治思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学论文:脐针治疗PFP急性期的辨证论治思路摘要:周围性面瘫(PFP)具有发病率高、恢复时间长、容易引发后遗症的特点,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脐针疗法以易学原理为指导,通过针刺脐部的神阙穴来达到平衡阴阳、祛除疾病的目的,对PFP有较好疗效。本文从PFP急性期病因病机入手,重点阐述脐全息规律在治疗PFP急性期中的应用、脐针治疗方案的临证化裁及验案分析,介绍脐针治疗面瘫的临床思路。关键词:脐针; 周围性面瘫; 急性期; 全息; 临床思路;周围性面瘫(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PFP),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麻痹,额纹消失或

2、变浅、不能皱眉、患侧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等症状体征1。因本病恢复时间长,急性期病情发展快,未及时接受有效治疗措施极易引发后遗症,对患者咀嚼功能和外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PFP属于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是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首批针灸具有明确疗效适应证的43种病证之一2。临床研究证实,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效率和治愈率均能达到90%左右3,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副作用少、操作简单的特点。目前,对于PFP的介入治疗时机问题一直存在争论4,5,但有大量文献报道表明急性期进行针灸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显着,是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期6,7。脐针

3、疗法是齐永教授将易经理论和易学思维用于指导针灸治疗,突破前人“神阙禁针”的禁忌而发明创立的针刺方法。临床运用脐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显着疗效。现从PFP的病因病机入手,初步探讨脐针治疗PFP急性期的辨证论治思路。1 、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观点认为,PFP是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造成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出现神经缺血、水肿,骨性神经管狭窄所导致的神经受压病症5,因此又称面神经炎、贝尔麻痹。目前对引起面神经炎症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普遍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局部微循环障碍、免疫反应、内分泌、遗传等8因素有关。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协同作用的结果。在内以正气虚弱

4、、气血不足,致经络空虚、卫外不固为根本因素;在外主要以风、寒、热之邪入侵经络致面部经筋气血凝滞、失于濡养为重要的致病诱发因素。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云:“脉络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诸病源候论偏风口候云:“偏风口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且因乘之,使其经脉急而不调,故令口喝僻也”,均指出PFP的发病是由于脉络空虚,外邪乘虚侵袭经络,导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拘急,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的。李梃医学入门曰:“风邪初入反缓,正气反急,牵引口眼僻,或左或右。”进一步说明“口”是“邪正相引”的结果9,因脉络空虚而贼邪侵袭,邪

5、正相互作用,故正邪交争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病机变化的关键。素问刺要论云:“病有浮沉,刺有浅深,浅深不得,反为大贼”,指出针刺需根据病邪所处位置进行调整。PFP的整个病变过程,从发病到治愈是正邪抗争的各个阶段构成的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要准确把握其分期,审慎病机变化,辨证论治,才能达到祛风除邪、调和营卫,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平衡的治疗效果。2011年发布的中国循证临床实践指南针灸分册中将PFP分为4期,即急性期:发病1周以内;亚急性期:发病13周内;恢复期:发病3周6个月内;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10。急性期疾病初起,风邪、寒邪或者风热邪气侵入经络,导致面部局部气血运行不畅,邪缓正急,邪正相争于表,此

6、时邪气在络,病位较浅,宜针对病邪所在针刺以引邪外出,截邪深入,而不致损伤正气。亚急性期随着病邪逐渐深入,邪正相争向邪愈盛的趋势发展,病邪所侵犯的范围扩大,PFP临床症状逐渐加重并达到顶峰而后渐趋稳定。根据急性期与亚急性期均表现为感邪后邪气逐渐向里、向强发展的变化特点,笔者认为可统一将这个过程概括为急性期。2、 脐针疗法脐针疗法是齐永教授发明的一种新的脐疗方法,通过针刺脐部的神阙穴来达到平衡阴阳、祛除疾病的目的11。神阙位于人体前正中线的任脉上,与督脉相通,又恰在前折叠线的带脉上,与冲脉亦相交会,并且灵枢经脉篇当中指出脐与众多经脉关系密切,如“足阳明下挟脐”“手太阴之筋下系于脐”“足太阳筋结于脐

7、”等,可见神阙与诸经紧密相关。道藏曰:“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以示显贵,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此穴为心肾交通之门户,故称之神阙”表明了神阙穴沟通“神”“志”,地位尤其重要。齐永老师认为神阙穴是人体最大的信息元,蕴含着人体先天与后天的信息,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均密切相关11,12,13。脐疗早已得到广泛应用及发展,如脐灸、脐贴、填脐等,临床疗效确切,神阙具有健运脾阳、和调肠胃、温阳救逆、开窍醒神等作用获得临床验证14。脐针疗法以脐为中心,采用横刺、斜刺的进针方法,在脐壁上向四周放射性针刺。主要进针方法包括压痛点定位进针法、按压

8、皮下结节法、八卦定位进针法、五行生克制化进针法。基于脐全息理论,从PFP病因病机入手,结合其临床症状特点,本文治疗PFP以脐洛书全息、脐八卦全息和脐十二地支全息为理论基础。3 、脐全息在PFP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PFP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麻痹,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等;其发生发展具有显着规律,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具体为面神经缺血、水肿或受到卡压逐渐发展达到顶峰,随后炎症消退,神经功能逐渐恢复15;从中医角度而言则是病邪外侵并逐渐深入,达到顶峰后逐渐衰弱的过程。其病位主要在经筋,尤以足三阳经病变为主。根据“凡病源于脏,凡病落于脏”,先取症状、次取系统、后取疾病的脐针治疗原则,并结

9、合PFP的病位、病因病机,笔者认为急性期穴位配伍是申、子、辰(水局)合离位(打枪),具体全息取穴原理如下。3.1 、脐十二地支全息见图1,以顺时针12点始为午,依次为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巳,源于十二地支与八卦的方位关系。又根据子午流注理论,十二正经与十二时辰相对应,以12点始为手少阴心经,依次为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有明显时辰规律的疾病12,13,亦可根据某一经络的病变而判定进针的方位。PFP急性期一般是发病3周内,此时疾病初起,属疾病初期,患者因络

10、脉空虚,外邪乘虚侵袭起病,病邪尚浅,病在经络,治疗以祛邪外出为主。灵枢经筋篇载“足阳明之筋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收,故僻”中已指出口僻的病位在于经筋,同时亦概括了寒热外邪导致发病的病机。且据灵枢经筋篇:足阳明经筋“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足太阳经筋“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输,下结于烦”、足少阳经筋“循耳后,上额角,交严上,下走额,上结于颃”16,可见足三阳经筋与口旁、鼻旁颧部、上下眼睑、耳后、颊部、下巴、目外眦等PFP病变部位密切相关。从经脉上看,循行于面部的经脉主要有手足三阳经,以及督脉、任脉,根

11、据灵枢经脉篇中关于经脉循行的描述,整理可发现足三阳经与“颐”“出页”“颊车”“大迎”“客主人”“额”“耳前”“耳中”“耳后”等面部五官关系最为密切。PFP急性期,因风寒、风热外袭经筋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面肌无力、目不能闭、口喎、耳后乳突疼痛、听觉过敏等的面、颊和项部症状17,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言:“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指出邪气中于面、颊和项部,就会分别下行至足阳明、足少阳和足太阳,故在急性期突出表现为足三阳经的病变,针对病邪所在,以十二地支全息取穴,针刺足三阳,取申、子、辰,以振奋经气驱邪外出。从经脉主病症上而言,足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袭,常以足太阳经受邪,

12、PFP急性期病邪较浅,在表,取足太阳(申位)有驱散在表之邪的功效,并配以风木之足少阳胆经,加强疏风之效。3.2、 脐八卦全息八卦是易经的主体部分,所谓“易肇医之端,医蕴易之秘”,用八卦原理来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等现象以治疗和诊断疾病的方法由来已久。八卦包括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齐永老师的脐八卦全息采用后天八卦11,12。齐永老师认为人体本身存在两个八卦系统,即外八卦和内八卦。外八卦与人体结构相对应,源于易说卦:“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用于治疗人体结构的病变,临床上通过针刺脐部这些病变相应的部位来达到治疗目的。内八卦与人体脏腑相对应,源于八卦与五行、五行与人

13、体的对应关系,以12点钟位置的离位(心)开始,依次为坤卦(脾)、兑卦(肺)、乾卦(大肠)、坎卦(肾)、艮卦(胃)、震卦(肝)、巽卦(胆)。根据易医“凡病源于脏,凡病落于脏”的原则,任何疾病均可用脐内八卦全息律治疗。见图1。图1 脐十二地支、脐八卦全息律图脐外八卦全息的应用与洛书全息相似,均是根据病位取穴,临床应用上这方法常常互相配合使用。从外八卦全息而言“离为目”,PFP临床突出表现为病变一侧眼睑闭合不全,故以离部打枪,配合患者闭目动作,使气至病所。另子位于坎卦上,外八卦属耳,面瘫与“耳前、耳后、耳中”关系紧密。PFP的发作与表现具有风的诸多特征19。素问太阴阳明论载:“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14、说明风为阳邪,性开泄,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常伤人体头面,面部经络受风,阻滞经络气血运行,筋肉失养,发为面瘫。则急性期治疗当以针对病因疏风为主,取申、子、辰(水局)。从内八卦全息上看,辰位于巽卦,巽为胆,为木,为风,主疏泄,胆气弱,受风欺,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或夹寒、夹热、夹湿,自古被认为是引起面瘫的最主要病因9。针对病因病机,取巽以疏风,并将最后一针落于巽以壮胆气,如内经云:“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且急性期临床特点往往是面部表情肌进展性麻痹,临床症状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到顶峰,肌肉正常活动功能严重受限,出现闭目露睛、鼓腮漏气、口等表现。申位于坤卦,坤为地,为脾,主肌肉,PFP病在肌肉的纵

15、缓不收,取坤可促使肌肉机能修复。3.3 、脐洛书全息河图洛书曰:“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实为股),五居于中”,结合人体来看,“戴九履一”划分人体纵轴,“戴”指头,“履”指鞋,即足,表示从头到脚;“左三右七”来定人体横轴,带脉为人体折叠线,故三七为腰;手到头之间是肩,则“二四为肩”;足到腰之间为股、腿,则“六八为股”。由此以定八方,既包含人体躯干头、肩、腰,亦有了四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体,形如一个坐式的胎儿,见图211,12。经证实,脐洛书全息律与人体胚胎在宫腔内发育信息完全一致,证明了脐洛书全息律的科学性12。图2 脐洛书全息律图对于PFP来说,其病变部位明确,临床症状表现在一侧面部,面属头的一部分。根据洛书全息规律“戴九履一”即离卦主头面部之疾病。且脐洛书全息图实际应用时,通常取患者病变面部在脐部的投影位置进针,针尖指向一侧面部,瞄准打靶,齐永教授称其为“打枪”。在操作过程中配合患者鼓腮、皱眉、龇牙等动作,往往疗效显着。3.4、 临证化裁临证治疗时需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