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城乡统筹的辩证统一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2363872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城乡统筹的辩证统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城乡统筹的辩证统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城乡统筹的辩证统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城乡统筹的辩证统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城乡统筹的辩证统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城乡统筹的辩证统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城乡统筹的辩证统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城乡统筹的辩证统一我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缩小城乡差不、加速城乡一体化,不仅是宽敞农民的迫切要求,而且是推动国民经济快速进展的重大举措,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我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就加速城乡一体化的有利条件、障碍因素、工作措施,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加速城乡一体化的条件分析回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农村进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宽敞农民实现了“分田到户、耕者有田” ;乡镇企业的崛起,使一部分农民实现了“洗脚上岸、开店进厂” ;小城镇的进展,使一部分农民实现了“离土经商、进城脱贫” 。现时期的农村进展,要紧依靠

2、的是小城镇的集合力量、带动功能和辐射效应,小城镇差不多成为都市和农村的融汇处、工业和农业的对接点、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助推器。但我国城镇化进展水平还相对滞后, 目前约为 37 6 , 远远低于世界平均45的水平,更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经济结构的加快调整,加速城乡一体化面临着良好形势和难得机遇。1、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宽敞空间。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是进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这项改革自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进展领域的放开、投资身份的打破,一些城镇居民连续下乡开发资源、治山治水,许多农村群众纷纷进镇造城、务工经商,城乡联动、工农互补的

3、趋势越来越明显。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专门是民营经济的进展,拆除了城镇与农村进展的“围墙” ,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置业提供了宽敞舞台,为城乡经济的交流融合疏通了宽敞渠道。2、公司制农业的进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对接载体。公司制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定趋势。这种以农业公司为主导,以宽敞农民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本营运为纽带,集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的实践,不仅能够有效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而且有利于加速城乡一体化。一是公司制农业的进展,使农民认识到不仅能够从事种植业或养殖业,而且能够通过自办或入股农业公司成为企业股东,还能够通过务上或经商而成为农业工人。这

4、就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劳动力的分工重组。二是通过农业公司那个龙头,将生产、流通和市场紧密衔接为一个整体,引导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加速了产品向城镇销售、产业向城镇集中、农民向城镇转移。三是农业公司的进展离不开城镇那个载体,它的创办和进展必定会扩大城镇规模、增加城镇消费、繁荣城镇经济。能够预见,公司制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进展方向,必将加速城乡一体化的进程。3、 “打工经济”的兴起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人多地少、劳力过剩,是农村不容回避的现实。据测算,我国农村目前进入非农产业和流淌就业的农民将近2 亿,以后 20年内每年将有1 2亿至 1

5、 8亿剩余劳力。为缓解就业压力,各地都把“打工经济”作为推动经济进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制订有关政策,强化引导服务,组织农村剩余劳力有序向城镇流淌。一方面,打工者离开土地进城务工,在获得收入、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加了都市容量,扩大了都市规模,促进了城镇经济的繁荣和进展。另一方面,离土人员的增加,必定使守土人员减少,扩大人均拥有资源,提升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农民增收。不管是离土农民创业,依旧守土农民增收,都有利于缩小城乡差不,加速城乡一体化。4、实现共同富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政策保证。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民收入水平与城镇居

6、民相比仍有专门大差距。对此,从中央到地点、各级政府都专门重视,着力从政策等方面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扶持宽敞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例如,在投资方面,通过增发国债、提供信贷、安排项目等途径,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结构调整、进展小城镇;在扶贫方面,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领导包保、结对帮扶、整体搬迁等措施,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社会保证方面,通过提升下岗、失业、最低生活保证标准,增加弱势群体的收入。同时,粮棉油等供应市场的放开、房地市场的培养、劳动力市场的进展,也 为农民进城提供了衣食、住房、就业等方面的条件。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 实施,将进一步加快农村进展,促进农民进城,加速城乡一体

7、化。综上所述,推进城乡一体化,条件差不多具备,时机逐步成熟。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主动实施。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障碍解剖目前,推进城乡一体化还存在一些障碍因素,要紧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思想观念落后,城乡之间的“鸿沟”需要逾越。作为地点 经济社会进展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少数领导干部没有充分认识推进城乡一 体化的重大意义,不能辩证处理城镇建设与经济进展的关系,要紧精力放 在招商引资、企业改革、结构调整等能够产生直截了当效益的工作上,而 对城镇建设、农业劳动力转移等工作重视不够。作为实施城乡一体化的主 体,一些群众思想僵化、行动消极,突出表现为四种心理:一是流连“面 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8、认为“种田是万本利、进城是找苦吃”,既不情愿 离土、也不情愿进厂;二是怕离开土地失去生活依靠,怕进入城镇找不到 就业门路,怕转移住宅不适应环境;三是划地为牢,死守田园,欺生排外, 不愿对外交流;四是等待观望,苦度穷熬,寄期望于政策搬迁,寄期望于 政府扶持。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人为地在农村与城镇之间划上了界限、 制造了 “鸿沟”,难以推进城乡通融、和谐进展。(二)政策环境不优,农民进城的“门槛”需要降低。在户籍治 理方面,现行城乡二元户籍治理的制度没有完全改变,农民进城必须达到 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标准,而且户口迁转手续纷杂,一些地点还要缴纳增 容费、城建费、保险费等高额费用,在计生治理、人口暂住

9、等方面也受到 诸多限制;在土地使用方面,由于存量土地的置换转让缺乏具体规定,加 上国家对建没用地实行严格操纵的统一政策,致使农民进城难度专门大; 在进展环境方面,少数地点对在城镇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乱收费、乱 罚款、乱摊派的咨询题屡禁不止,就业、教育、医疗等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城乡有不” ,抑制了农民进城的主动性。种种有形和无形的“门槛”把大量想进城的农民拒之城外。(三)城镇规模过小,城镇本身的“容量”需要扩大。目前,小城镇进展普遍存在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咨询题,突出表现为人口少、面积小、设施差。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建制镇已达到 19216 座,城镇人口 16984万, 平均每座城镇只有8千

10、多人,若扣除1689座县级城镇, 平均每座非县级城镇只有5 千多人,不足5 千人的城镇有1 万多个;平均每个小城镇的建成区面积只有0 3 平方公里。同时,由于遍地开花,乱铺摊子,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简单,文化、娱乐、卫生等公益事业进展滞后,市场功能残缺。加之城镇规模过小、功能不全、缺乏特色,必定导致对人口的吸纳力降低、对要素的聚合力减弱,制约了城镇的进一步进展。(四)建设投入短缺,城镇进展的“瓶颈”需要突破。目前,小城镇建设的筹资渠道窄、建设投入少。金融方面,随着基层金融机构的撤并收缩,国家投资重点转向大中都市,小城镇建设的信贷投入微乎其微;引资方面,受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的

11、阻碍,小城镇的进展环境无法与大中都市竞争,吸引外商进镇投资的规模有限;财政方面,由于县财政实行垂直治理,乡镇政府无力调剂资金用于城镇建设,县级财政由于“僧多粥少”而力不从心、鞭长莫及。由于银行投得少、向上争得少、市场筹得少,小城镇建设只能依靠土地收益和社会投资作支撑,而绝大多数农民刚刚跨过温饱,进镇建房后资金所剩无几。从而,资金短缺是制约城镇进展的最大“瓶颈”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出路探讨(一)以深化认识为突破点,理清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进展小城镇、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是转移剩余劳动力的 “蓄水池” , 是加快结构调整的“推进器” ,是城镇辐射农村的“连接点”

12、 。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带动经济社会进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推进城乡一体化总的思路是建设城镇、提升村庄、城乡互融、和谐进展,最终消灭城乡差不。具体实施中,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坚持繁荣农村与进展城镇相结合。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农村经济进展了,农民富裕了,农 民才能进城,才能缩小城乡差不。二是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推进城乡一体化,不能一哄而起,盲目进展。要在有效利用现有城镇的基 础上,重点扶持差不多形成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城镇优先进展,专门是 加大中心镇、口子镇和边贸镇建设。三是坚持凝聚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 既要从实际

13、动身,充分考虑各地的进展水平、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挖掘 自身潜力,走特色进展之路;又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打破各种不利于城 镇进展的体制束缚,广泛开创投融资渠道,增强城镇自我进展、自我积存 的能力。四是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进展小城镇,不能以牺牲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代价,应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 机统一。(二)以创新机制为切入点,筹集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投入。推进 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进展小城镇,进展小城镇离不开投入。要突破小城镇 进展的“瓶颈”,就必须创新机制,建立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资体 制。一是加大引导,政府筹资。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每年安排一定 资金用于城乡一

14、体化的规划建设,以政府的投入调动社会投资建设城镇的 主动性。二是产权拍卖,社会聚资。对市政公用设施经营权、城镇道路冠 名权和广告经营权等实行转让拍卖,鼓舞和吸引企业或个体私营参与投资 建设城镇的公用设施。同时,鼓舞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兴办项目、建 设城镇,支持他们领办、创办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三是盘活存量,以地 生资。由政府出面对城镇规划区内的土地进行征用,配套建设水、电、路 等基础设施使其升值,然后面向市场竞价拍卖经营权,回收资金用于小城 镇建设。四是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把优化投资环境专门是加大软环境作 为引资的基础工程,全方位开放、深层次引进、大范畴联合、高起点嫁接, 吸引外来资金参与城

15、镇开发和建设。五是申报项目,银行贷资。对收益可 观、潜力庞大、前景宽敞的优势项目,科学论证,主动申报,争取金融部 门对城镇建设的信贷投入。(三)以完善政策为立足点,营造城乡一体化的良好环境。城乡 一体化的过程是农民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农民进城与否,归根到底是一种 利益选择,无利可图或者得不偿失,农民必定可不能进城。因此,要完善 有关政策,为农民进城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完善户籍治理政策。放开农民 进镇落户的限制,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 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治理制度,完全排除户籍制度的“等级烙印” 使其转变为一个单纯的人口登记制度的工具,最终实现城镇户籍治理一体 化。对长

16、期在小城镇工作、有稳固的职业收入和住宅的农民,承诺转为城 镇户口;对不具备转为城镇户口、但在小城镇居住时刻较长的,可办理城 镇常住户口;对在乡镇企业工作的农民,可将户口迁入所在企业统一治理。 二是完善土地使用政策。对小城镇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 一划拨、统一治理,并建立严格的耕地审批和考核指标体系。以稳固农村 现行土地政策为前提,妥善处理农民离土进镇与稳固土地承包政策的关系, 解决好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咨询题。三是完善社会保证政策。加快进展 教育、文化、卫生等与城镇居民生活紧密有关的社会事业,逐步建立健全 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证体系,解除进镇落户农民及有关人员的后顾 之忧。(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