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建设中村干部的行动策略的创新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2362380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风文明建设中村干部的行动策略的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乡风文明建设中村干部的行动策略的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乡风文明建设中村干部的行动策略的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乡风文明建设中村干部的行动策略的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风文明建设中村干部的行动策略的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风文明建设中村干部的行动策略的创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风文明建设中村干部的行动策略的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乡风文明;这一要求正式成为中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标准之一。村干部是国家政策在基层的执行者,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9条规定,村委会的职责包括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因此,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具体布置与组织开展都需要以村干部为中间环节来展开。在实际的建设工作中,村干部常常会在一定的规范内使用一些具有权宜性、变通性的行动以完成工作,即这种行动具有一定的策略性。村干部会采取哪些行动策略以完成工作?其选择行动策略的原因又是什么?因此

2、,有必要对乡风文明建设中村干部的行动策略进行研究。二、研究背景基于研究需要,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取得较好成绩的村落中,村干部的行动策略更具有研究和参考的意义。因此研究地点的选择以乡风文明建设先进村为宜。江苏南部地区的Y村是一个文明示范村,获得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江苏省文明村;等称号。因此,本研究选取Y村作为研究地点,对该地乡风文明建设中村干部的行动策略进行研究。在Y村进行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乡村大舞台;的建设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这一建设在设计目标中着重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专业代写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强调了民俗文化的要素,为当地民族女子高跷、手舞狮、剪纸等多种民俗活动提供展示的空间,以实现

3、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扬,从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乡村大舞台的建设需要征用一些村民的土地,还需要砍伐一些村民的树木,需要村民的配合,而一些村民表示不理解,因此需要村干部开展工作,以完成乡村大舞台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村干部采取了一些行动策略,从而实现了相关建设。三、村干部的行动策略乡村大舞台规划建于Y村的M村民小组,针对这一情况,Y村村委会决定由生活在M组的L带队开展工作。在建设动员工作的开始阶段,村干部L首先选择了前往与之关系较亲密的某村民家进行动员,用L的话说是我是看着他长大的,论辈份他要叫我一声叔。;村干部对该村民进行了劝说:老叔也是工作哎,上头催的时间紧,要不然我也不会这么急是不

4、是?互相理解一下我这回特地跟书记说你们家的工作我来做,不要让我为难哎你放心,放树人你要是不好找我们这边给你找,价格肯定合理。又不是让你吃亏,都是自家人,能让你吃亏吗?不瞒你讲,这回修(乡村)大舞台要不村里头跟上头争取,连建大舞台的钱你都要摊呢。现在这个钱不要你出了,你就稍微配合一下我们工作,你该拿的钱一分钱都不少你的。村干部利用彼此相熟的关系出面开展工作,凭借彼此辈份上的叔侄关系与村民拉近关系,强调自己是为了工作,并且指出自己是念着彼此的情分来的,这就与村民产生了进一步的人情关系,从双方熟人关系考虑应当互相理解;,同时也给予村民一定的便利条件,强调自己在保障对方利益方面是出了力的,这实际上是一

5、种人情交换的暗示,即己方已经给予对方一个人情,希望对方能够给个情面。最终,该村民领情;,在村干部的劝说下,同意配合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放树。但是与村干部关系较亲的毕竟是少数,仅仅通过拉关系进行劝说并不都能达到效果,有一些村民在村里是有名的搅头;(刺头),村干部L对此也表示:像这些人你就要不扫他面子,处理问题得当,他肯定会配合的有个原则,‘帽子大不过一尺’,就是稍微放一点点给他。他认为你给我面子了,能考虑到我了,也就行了。;在对这类无法进行言语说服的村民时,村干部会采用给予利益补偿的方式对村民进行一定的妥协,从而使村民配合完成建设工作。如对一户不愿放树的村民,村干部在与放

6、树人进行了价格上的协商后,为该村民争取到一些价格上的优惠,该村民获得了直接的利益补偿,也就同意了配合相关工作。在之后对另一户村民进行动员工作时,村干部也采用了给予利益补偿的方式。在不久之前的征地过程中,该农户的一块田地被征,原本就对青苗费的补偿额度有所不满,如今建设乡村大舞台需要其配合工作,她表示不愿意。由于前文所述的价格优惠方式只能是个案,因此,村干部采取了另一种补偿方式,通过在其他事上给予补偿,最终也使村民同意配合完成当前的工作。这些补偿并不是针对当前的建设工作,而是一种间接的补偿方式。进行利益许诺也属于村干部较多使用的给予利益补偿策略。这种利益补偿从时间上来说不是发生在当下,而是对未来的

7、利益的许诺。在村里有些事是村干部说了算;的,上级政策的具体执行是由他们向下传达及完成的,在这一环节中村干部在实际意义上对资源拥有一定的支配权,村干部通过对村民进行只要配合当前工作,以后有什么政策先考虑你;的许诺,以使村民配合。在完成了上述动员工作后,村干部接着对持有观望态度的村民开展工作。这类村民所观望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其他村民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专业代写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在这次事件中所采取的态度,他们不主动提出利益要求,但又抱有从中获利的希望,存在有一定的从众心理。他们具体的表现常为不置可否,采用拖延战术。如某村民在与村干部的交谈中表示自己在家不做主,说话不能代表家庭的决定,先将决定权推给自己

8、的老伴,后来又改口称家里是女儿做主,而女儿不在本地,企图以此来拖延时间,以观望其他村民的态度。村民:我们家我做不了主,要问老头子去。反正我做不了主,你要问就问我女儿去我女儿到北京去了,回不来。村干部:你们家哪个做主不是一样?这事又没有什么好商量的。你看B家(村里的搅头;之一),人家怎么就不像你这么难说话?他家要放的树比你还要多两颗呢,人家一个坳子不打(意为二话没说)就同意了,都是这个价,一样的放,怎么到了你家就不行了?你家的树比人家家的金贵啊?不要拖,拖下去又没有什么好处。不要等到最后了就你家在这边扯皮(推诿不清),搞得难看。村干部对于该户人家是有所了解的,知道她是在观望,所谓做不了主的说法是

9、在拖延时间,因此首先以其他村民为例,说明这次工作是得到村民的支持的,同时形成一种其他村民都支持暗示,将观望态度的村民置于激烈反对态度的突出位置。而这种位置是不符合观望村民从众的行为方式的,因而会对促使其改变态度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举例所用的村民是之前已经完成了动员工作的搅头;,从而显得更有说服力。村干部很明白这样做是有效的:老百姓也在看着这些人,他要不干,其他老百姓也跟着,这事就干不起来。所以,只要解决这些人了,老百姓一看,连搅头都同意了我们还不同意吗。;由此可见,村干部通过运用这些行动策略做通了相关村民的工作,使他们配合乡村大舞台的建设,完成了工作任务。四、村干部选择行动策略的原因分析布迪

10、厄认为场域是实践展开的场所,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 1他指出,场域才是基本性的,必须作为研究操作的焦点;1,根据场域概念进行思考就是从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1这种研究方法要求将行动者与其在场域中所处的位置联系起来,思考这种位置关系对行动者所产生的影响。根据这种研究方法,本研究将村干部与Y村的乡村场域相联系,在Y村乡村场域中分析其选择行动策略的原因。熟人社会;是中国乡村社会的一大特征。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2,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2在此基础上,贺雪峰提出了半熟人社会;的概念,认为当前中国农村熟人社会的礼治秩序和长

11、老统治已经解体,在一般村即当前行政村一级,村民之间不很熟悉,但他们与在任和历任村干部熟悉,这就构成了一种半熟人社会的空间。;3在实际的情况中,Y村是一个较大的行政村,其下的村民人数众多,村民之间并不都十分熟悉,彼此的交往程度也不深。在村这一级上,村民主要是对在任和历任的村干部熟悉程度高一些,对其他组的村民并无太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专业代写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多了解。但如果将这一范围缩小到组,就可以看到熟人社会的影响了,很多时候,村民小组与原本的自然村范围相重叠,因而在在组;这一级上,更符合熟人社会的概念,村民彼此之间的熟悉程度就要高上很多。而这种状况实际上就是Y村半熟人社会;的体现。在这种现实下

12、,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尽管仍旧有一定的联系,并且也会产生人情交往,但是这种联系已经没有那样紧密,这种联系的削弱不仅体现在熟人间的熟悉程度降低,也体现在熟人圈子的范围的缩小。伴随这种感性关系的削弱,Y村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人际关系中逐渐呈现出理性化的趋势。半熟人社会是一种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的过渡过程,一方面传统熟人社会中如人情观念仍有保留,另一方面与熟人社会相对的陌生人社会中的理性观念也对其产生影响,因此两种社会关系网络的特点在半熟人社会中都会有所体现。正是Y村村干部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的这种位置关系,使得他们在进行行动策略的选择时不仅会从人情关系方面进行考虑,也会从理性关系方面进行考虑。在半熟人社

13、会中,人情关系并未完全消亡,因而村干部进行行动策略选择时仍旧会选择从人情关系出发,但仅仅依靠人情关系在当前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已经不适用了,逐渐增强的理性关系使得村干部不得不从这一角度进行行动策略选择的考虑。半熟人社会为村干部提供了一定的人情关系资本。这主要较明显地存在于村干部与村民所生活的共同的村民小组之中,即一种同群体关系之中。应此,村干部首先会选择运用这种人情资本,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这种人情资本是村干部在半熟人社会中通过以往的行为积累获得的。村干部通过为村民帮忙服务的行为增加自己的声望,增进与村民之间的情感,从而完成人情资本的积累。但如果村民与村干部关系并不亲近,村干

14、部所能运用的人情资本并不充分,这是村干部会选择给予利益补偿的策略,即转向权力资本的运用。五、总结与思考村干部在进行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利用人情关系还是给予利益补偿,这些策略都是建立在半熟人社会的现实之上的,处于该乡村场域中的村干部使用场域中的资本运用一些具有权宜性、变通性的行动策略,以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专业代写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实现动员目标,完成建设任务。从结果来看,村民们都配合了建设工作,最终建成了乡村大舞台,在客观上是有利于当地民俗保护的,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但是,这些行动策略是具有权宜性和变通性的,这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首先,权宜性;的行动策略仅仅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有所妥协

15、的行动选择,并不具备有普遍性。但村民未必能了解到这种策略的权宜性,会将其作为一般情况去看待,这有可能使村民产生一定的误解。其次,变通性;的行动策略可能带来建设效果的偏差。在乡村大舞台的建设中,村民更多的是关注这种文化保护为其自身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出于自身利益出发参与到乡村大舞台的维护中去的。这种思想认识与乡风文明建设所要达到的效果是有偏差的。因此,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对文化设施或者文化形式的保护,还应当培养人们正确的保护意识,即从文化传承、文明发展的角度认知民俗保护,而不是仅仅关心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文化保护。这也需要为村干部树立正确的文化保护思想,并通过他们,将乡风文明建设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农村群众的文明意识,形成文明乡风。参考文献:1 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88:133-146.2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8.3 贺雪峰.半熟人社会J.开放时代,2002,(1).本文选自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15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第一论文网QQ,我们将在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