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23623570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省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一、背景随着当代政府改革运动的开展和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加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富有远见的政府相继展开国家信息化和政府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是国家信息化的龙头工程,是实现政府信息化的主要手段,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和全球发展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将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政府改革紧密结合,制定电子政务的发展策略和战略规划,利用互联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从根本上改善了政府的公共服务。世界各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正在由应用型向服务型方向转变,“以公众服务为中心”已成为各国电子政

2、务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出台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目前,国家“金”字工程全面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全方位建设,政府网站、办公系统、对外服务系统相继实施并逐渐完善,面向服务、规模应用成为我国电子政务的主要发展方向。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1997年提出“信息智能岛”发展战略,将电子政务作为主要建设内容,不断安排财政资金进行系统建设,全省逐渐形成电子政务建设的良好势头。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系统建设水平较低,信息

3、共享难、资源利用率不高,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有限,全省的电子政务建设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如何整合现有资源、从海南实际出发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已成当务之急。为加快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进程,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规划及投资管理,按照国家和海南省委、省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当前海南省电子政务现状制定海南省电子政“十一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20062010年的电子政务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统一部署。本规划包括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总体框架、主要任务、项目建设优先序列、投资原则、重点建设项目、保障措施和市县规划指导等。规划将为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指导,为省财政、发改等

4、部门计划、审核项目提供决策依据。二、 现状与需求(一)现状自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 “信息智能岛”以来,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到2004年底,覆盖全省高速、宽带、大容量的信息基础网络已形成,通信骨干网向纵深方向延伸,光缆干线通达所有市县,支线通达201个乡镇,光缆线路总长度达22617公里,互联网用户47万户;建设了省政府门户网站并两次改版,加强了服务功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网站;97省直厅局和100市县政府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实现了信息发布到提供部分电子政务服务的转变;开通了省党政综合信息网,公文交换系统和党政机关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运行顺利;财政、工商、税务、公安、统计、国土、药监、

5、测绘等部门的系统建设和应用取得初步成效;海口、儋州、琼海、五指山等市县建设了OA办公系统,澄迈、儋州、琼海、昌江、琼中、海口等市县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并开通网上审批业务和网上查询等服务。但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水平不高,与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相比差距很大,处于全国中下水平。根据调研全省121个单位情况(包括19个市县政府和省财政拨款的单位,即省人大、省政协、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委14个部门、省政府63个单位、团省委、省妇联等),多数单位的网络建设、网站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等属起步和初级应用、简单应用阶段,安全措施、建设资金和技术人员均严重不足。网络建设现状: 2003年8月开通了

6、省党政综合信息网,实现了省委、省政府、人大、政协等97个省直机关各职能部门及各市县党政部门的主干网络互连;党政121个单位中84个单位建了局域网,还有31的单位没建局域网,主要是社会团体和贫困县市,不能满足电子政务日常办公的需要。政府网站建设现状:省政府门户网站1996年开始建设,1999年和2003年进行两次改版成效较显著,2004年在全国31个省级政府网站评比中我省政府网站排名居中(和广东、甘肃、贵州、四川并列第13名),但由于2005年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功能较弱,评比只名列28;党政121个单位中67个省直单位和100市县政府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但网站建设多以信息发布为主,服务功能弱,

7、许多网站信息更新差;还有29的党政部门没建网站,不利于政务公开和服务公众。应用系统建设现状:在办公系统建设方面,全省党政部门的公文交换系统已建成,但在121个单位中只有44个单位建设了内部办公系统,63%的单位无办公系统,81%的单位无档案管理系统。在已经建设办公系统的单位中,只有少数单位系统运行较好。因此,有必要开发全省统一实用的办公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与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相配套,形成全方位电子化的公文交换与处理。在行业、部门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各部门的发展不均衡。以金字工程带动的业务部门(如税务、财政、公安、社保等)和信息化意识强的部门(如工商、药监、统计、国土等)业务系统建设走在了前列;12

8、1个单位中,53个单位建设了业务系统;221个业务系统中,50的业务系统仍是单机系统,不能实现信息的充分利用;许多系统相对陈旧,不能适应当前业务发展的需要;许多系统标准不统一、数据共享难。安全措施现状:121个单位中51个单位实施了安全保障措施, 16个单位采用了物理隔离、CA认证、防火墙等三种以上安全措施,主要集中在应用系统建设和使用比较好的单位。组织机构和技术人员现状:我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整体较好,85的工作人员可以操作计算机办理简单业务。但多数部门管理保障体制不完善,机构设置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困难。121个单位中,有309名技术人员,但技术水平

9、相差较大,且80%(247人)集中在少于20%的单位(19个单位)中;只有21个单位设置了信息中心或信息处、35的单位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建设资金来源情况:我省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总体投入不大,2004年省级财政投入近5000万元;各单位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支持,据统计,72的单位来源于省级财政,7的单位来源于行业系统,21的单位依赖于双方面的支持。因此,我省在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和有效利用资金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社会资金,采取多渠道的融资方法建设电子政务。(二)存在的问题我省电子政务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与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和先进省市相比差距还较大,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1、各自为政、低水平

10、重复建设。机房、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有的部门投入大量资金装修机房、建设专网、配置高档服务器,但只运行了一两个简单应用系统,网络和服务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不能充分利用;有的部门专网带宽低、机房建设标准和服务器性能都不高,不能满足应用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对一些基础设施进行整合,以发挥其综合合力。2、“信息孤岛”共享难。各部门业务系统独立、业务数据封闭,大部分系统建设未考虑数据共享公共接口,部门重复采集数据,数据利用率低;软件系统和数据库建设中,数据、技术、安全等没有统一标准,信息共享程度低;部分行业纵向业务专网和系统建设自成体系,没有互联互通。3、应用系统建设水

11、平较低。大部分应用系统建设未能构架在J2EE国家电子政务标准框架下,系统业务流程相对固化,有些单位还在使用单机版的应用系统,软件系统不能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变化而变化,很多系统将成为摆设;应用系统的应用和服务领域窄,许多政府部门业务流程互相关联,但建设的信息系统一体化程度低,难以实现跨部门和跨地区的业务处理,跨部门业务协同几乎空白。4、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技术人员缺乏、分散,多数部门和市县无专业化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和运行维护人员,阻碍了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三)需求 针对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为使省电子政务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在国家电子政务框架指定下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本省的电子政务

12、建设: 1、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运行基础平台,实现政府部门内部及政府部门间网络的互联互通。2、建设政府数据中心,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有效利用,使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最大化。减少部门重复建设,避免投资浪费。 3、有效整合、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省政府数据中心为基础,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实现对人口、企业、市场、社会经济状况、自然资源情况等信息的全面监控,为提高政府宏观决策水平和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提供信息化保障。4、进一步完善部门、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强部门间的业务协作,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监管水平和对外服务的质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 5、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

13、加强政府“综合协调、调度、指挥”的能力,为各类紧急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提供保障。6、加强电子政务保障体系建设,从资金、组织、人员、制度、技术、安全等方面全面保障电子政务的建设与运行。 三、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为目的,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适应我省战略发展目标需要,建设廉洁、勤政、高效、务实的政府。 我省电子政务建设体现五个有利于:有利于政府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有利于政府运作模式改革和流程再造;有利于政府投资环境改善;有利于政府办公效率、行政监管能力、公共服务水平和宏观

14、决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1、加强领导,统而不包 各级政府、各党政部门要加强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一把手”亲自抓,保证各项工程建设取得成效。全省自上而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基础性、共性的共享平台和数据中心;部门、行业业务系统按省统一部署各自分步实施。 2、整合资源,互联互通 加强现有网络基础、信息资源、业务系统整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发挥现有资源最大效益。 3、突出应用,提升服务 立足海南实际,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政府业务和社会公众需求,突出应用、稳步推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对外服务质量。 4、统一标准,加强保障 海

15、南电子政务各项系统建设严格遵循国家、省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安全等保障体系。四、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2006-2010年,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全省党政机关(涵盖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纪委、省高院、省检察院、人民团体及厅局、市县政府)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政府数据中心,有效整合、开发和利用政务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推进重点业务系统、政务办公系统、为民服务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 具体目标是: 1、建

16、成全省统一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平台,实现省、市县和乡镇三级党政机关网络的互连互通。政务内网覆盖县级以上政府和各厅局;政务外网覆盖省、市县和乡镇各级政府机关并能与有关社会机构逻辑隔离信息互通。 2、建成资源高度集中和共享的政府数据中心,为全省的所有省属政府部门提供安全可靠的应用系统运行环境;通过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依法应该共享的政府部门政务业务数据通过共享平台实现共享。 3、100省直党政机关和市县政府建成局域网;95以上省直党政机关和市县政府的公务员熟练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 4、建成并推行全省统一的办公信息系统,省级党政机关和市县政府通过统一的办公业务平台实现公文、信息、值班、会议、督查、信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