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课本实验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23622641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课本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必修2课本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必修2课本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必修2课本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必修2课本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2课本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课本实验(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必修2-课本实验必修2-课本实验必修2化学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科学探究:钾在空气中的燃烧、钾与水的反应P6操作步骤: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到热坩埚中。回忆钠与氧气反应,进行对比。2、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培养皿中。回忆钠与水反应进行对比。实验现象:1、钾迅速熔化成一个小球,

2、燃烧,产生紫色火焰。2、钾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咝咝的声音,产生紫色火焰。反应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2、实验1-1:Cl2、Br2、I2氧化性的比较P8 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1、将少量氯水分别加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盛有NaBr溶液的试管中的液体分两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的液体分两层,上层无色,下层紫色。2NaBr+Cl2=2NaCl+Br22NaI+Cl2=2NaCl+I22、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的液体分两层,上层无色

3、,下层紫色2NaI+Br2=2NaBr +I23、科学探究:Mg、Al金属性强弱的比较P15操作步骤:1、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 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2、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各加入2mL1 mol/L盐酸。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现象:1、镁与冷水反应缓慢,镁条表面溶液变红,加热后,反应迅速,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红。 2、镁带和铝片都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镁带比铝片反应剧烈。4、实验1-2:Na与Cl2的反应P21 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

4、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现象Na与Cl2剧烈反应,生成大量白烟。化学方程式2Na+Cl2=2NaCl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1、实验2-1: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P33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6mol/L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观察现象,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现象结论铝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溶液温度升高。反应放出热量2、实验2-2: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P34将约20 g 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约10 g 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上,用玻璃

5、棒快速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杯壁下部,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现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有氨气产生用手触摸烧杯底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反应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呈糊状有水生成3、实验2-3: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P34 在50 mL烧杯中加入20 mL 2 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另用量筒量取20

6、 mL 2 mol/L 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缓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作好记录。实验现象: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相同,混合后溶液温度升高。4、实验2-4:原电池P40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实验现象:铜片表面有大量无色气泡产生,锌片溶解,没有气泡,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5、实验2-5: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P48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3 mL约5%的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 mol/L 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另

7、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进行对比。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比放在冷水中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快,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火柴梗复燃。实验结论:说明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6、实验2-6: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P48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 mL约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 mol/L 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加入MnO2的试管中产生气体的速率比加入FeCl3溶液的试管中产生气体的速率快。实验结论:MnO2和FeC

8、l3均可以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1、科学探究:CH4的取代反应P61操作步骤:取2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各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片刻后,比较2支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了区别。实验现象:用黑色纸套套上的试管中的气体没有明显变化。放在光亮处的试管中气体颜色变浅,试管内壁有无色油状液体生成。试管内液面上升,2、科学探究:乙烯的化学性质P67 将浸透了石蜡油(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石棉放

9、置在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生成一定量的气体。利用该气体进行如下实验: 1.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 2.将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 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观察燃烧的情况。实验现象: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3、乙烯燃烧,火焰明亮,伴有黑烟。3、实验3-1:苯的稳定性P69操作步骤: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后,观察现象。 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溶液分层,下层接近无色,上层为橙红色。

10、 2、溶液分层,下层紫色,上层无色。4、实验3-2:乙醇与钠的反应P73操作步骤: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新切的。用滤纸擦干表面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医用注射针头的单孔塞,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之上, 收集并验纯气体,然后点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如图3-14),片刻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钠块沉在乙醇底部, 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噗”的一声。把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5、实验3-3:乙醇

11、的还原性P74操作步骤: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5 mL乙醇,取一根1015 cm长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注意观察反应现象,小心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实验现象: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表面变黑,插入到乙醇中,表面又变红,反复几次后,试管中有刺激性气味。6、实验3-4:实验室制乙酸乙酯P75操作步骤: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mL乙酸,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观察现象。实验现象: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生成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滴加药品的顺序:乙醇、浓硫酸、乙酸 使用饱和碳酸

12、钠溶液的作用是:有利于酯和水溶液的分层,碳酸钠可以吸收挥发出的醋酸、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气味。7、(3-5)实验题目:葡萄糖、淀粉、油脂的性质P79操作步骤:1.观察葡萄糖样品,取约2g葡萄糖固体加入盛有5 mL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然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观察并记录现象。 2.将碘酒滴到一片土豆或面包上,观察并记录现象。 3.取一小块鸡皮,置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并记录现象。实验现象:1、观察葡萄糖为白色粉末,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2、土豆断面滴有碘酒的地方变蓝。 3、鸡皮变黄。8、实验3-6:蔗糖的水解P79操作步骤:取1 mL20

13、%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 min后取少量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备的Cu(OH)2,加热35 min,观察,记录现象。实验现象: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解释:双糖、多糖可以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成葡萄糖或果糖。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实验4-1:铝热反应-P89操作步骤:1.把两张圆形滤纸分别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取出内层滤纸,在其底部剪一小孔后用水润湿,再套回原处,并架在铁圈上,下面放置一盛沙子的蒸发皿。 2.将5g干燥的氧化铁粉末和2g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入纸漏斗中,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固体,中间插一根用砂纸打磨

14、过的镁条。 3.用燃着的小木条点燃镁条,观察现象(反应时会产生高温,发出强光,观察时请注意安全)。现象有红色熔融物滴落到表面皿中,冷却后为黑色固体铝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4-2:海带中碘的提取P91实验仪器:砝码、天平、刷子、剪刀、坩埚、三脚架、泥三脚、酒精灯、坩埚钳、烧杯、玻璃棒、石棉网、漏斗、滤纸实验药品:干海带、酒精、蒸馏水、稀硫酸、3%的H2O2、淀粉溶液操作步骤:1.取3g左右的干海带,把干海带表面的附着物用刷子刷净(不要用水冲洗),用剪刀剪碎后,用酒精润湿,放入坩埚中,点燃酒精灯,灼烧海带至完全变成灰烬。停止加热,冷却。2.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 mL蒸馏水,搅拌,煮沸23 min。过滤。3.在滤液中滴入几滴稀硫酸(3 mol/L),再加入约1 mL H2O2(质量分数为3%),观察现象,加入几滴淀粉溶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加入淀粉后溶液变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