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区教科研工作总结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23607269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下区教科研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下区教科研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下区教科研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下区教科研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下区教科研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下区教科研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下区教科研工作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下区教科研工作总结几年来,我们按照“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全面抓教研,着力促科研,教研打基础,科研为先导,坚持科研上档次,成果抓普及,大力加强科研课题研究,在全区进行先进科研成果的实验和推广工作,做到了区有攻关课题,校有重点课题,组有科研项目,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建立起科研教研一体化的工作格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组织建设,形成了运转有序的教科研网络我们建立起了区、办事处、校三级教科研组织。在区教研室内设教科室,设立了专职主任,并聘任了兼职教科员,同时成立了教科研中心组,负责全区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管理、督导、鉴定和评审工作。中学设立由23人组成的

2、教科室,小学乡镇办事处教研室配备1名专职教科员,具体负责全校和全乡镇办事处的科研课题的管理、研究和成果的总结推广工作。中学学科教研组同时担负着科研组的职能,具体实施课题的研究、实验工作。学区小学设立由34人组成的教科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所辖小学的科研课题的实施工作。目前,全区已建立起一支拥有近80人的教科研队伍,形成了职能明确、机构健全的教科研组织网络,为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保障。9月份对全区的中小学教科室软硬件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下发通报。二、构建教育科研协作体,整合教育科研工作合力教育科研协作体就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校,出于对学校教科研工作总体目标、运作

3、程度的考虑,为达到共同使用资源、增强竞争优势、共同开发教科研成果等目的,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一种战略联盟。通过构建教育科研协作体,对于加快教育科研目标的实现,提升学校竞争力,促进新成果、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缩短学校之间的差距等都将会起到积极地作用。可以把教育科研协作体看作是“教科研战略联盟”。加盟学校互为基础,拥有立项课题的学校通过结盟,可以获得伙伴在技术上、理论上、物质上、人力上等各方面的支持,使得无论是新课题的研究、新成果的转化移植都能在预期内收到比较好的效果;科研力量强的学校也可加入进来,发挥作用,成为协作体的核心或重要力量,提升研究水平,带动薄弱学校在较短时间内上水

4、平,同时还可吸纳其他学校的成果等来丰富完善自己的研究。我区共有省十一五重点课题生命教育课题研究,省十一五课题新道德实验与研究,省十一五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实验与研究等3个协作体,定期举行研讨会,相互交流,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当前,我区创新教育、科技教育、德育教育等三大课题研究都取得突出的成果,涌现出成果丰硕的代表性学校和教师,在市内区域甚至在全省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刘建宇、刘立萍、孙其进等老师,刘建宇老师被评为2007年山东十大教育创新人物。他们的实践成果在近两年中为我区教育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在较大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同时也为学校和他们自身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三、规范管理,健全各项管

5、理规章制度为了使我区的教育科研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的轨道,我们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努力提高课题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效益,更好地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历下区重点研究课题的管理暂行规定对学校的教育科研一方面从选题、申报、评审、立项到鉴定与验收等环节进行规范。例如省级课题的开题报告在傅庄中心小学举行,市科研科的丁科长与会针对课题的开展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另一方面加强过程指导与管理,使重点课题(校本研究)的研究朝着科学、规范、深入、实效的方向进行下去。历下区教育科研工作的奖励评价办法通过量化积分的方式对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那些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6、的研究成果及时进行表彰和推广。实行教育科研工作调度,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依据历下区教育科研工作评估方案对全区的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了全面督导与检查。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教科研工作调度会。这样,在教育科研工作常规管理上,我们加大了过程管理的力度,实施精细化管理,规范了全区的教育科研工作,使全区的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各学段都把教科研工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年终评估学校,强化了各校的科研兴校的意识。四、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素质教育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立足课堂,积极构建高效课堂。1.暑期培训期间,开展了“构建高效课堂”论坛活动,邀请上海、潍坊、德州等地知名专家来我区做专题报告

7、。2.充分利用我区的教师资源,给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为全区教师做报告,展示名师的风采。3.开展名师讲课团活动,通过此项活动,使名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传递给新教师。4.10月份召开“构建高效课堂”专题研讨会,进一步推动该堂教学改革。五、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有效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深度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实现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目标,从20082009学年起,利用3年的时间,在全区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行动计划”。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化发展激励机制,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1.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一是以制度建设作保

8、障,不断优化学校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教师评价机制,不断提高优秀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二是设置专项资金,制定奖励方案,奖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建树的教师。对有成就、有发展的骨干教师在进修提高、科研立项、学术交流、物质奖励以及职务评聘、晋级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科学评价机制,从制度、环境、待遇、舆论上营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广开渠道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建立教师转任交流制度,改善薄弱学校高水平师资缺乏的状况,促进教育系统内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2.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队伍管理模式。建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人才库

9、,对有潜力的教师实施梯队培养。建立、健全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档案,包括历下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表、个人小传、成长案例、教育教学过程性成果、专题论文、研究报告、教师年度发展性评价表、典型教育案例、评议表、教后反思等。3.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化发展监督制度。一是实施教师专业化成长考核制度,完善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标准、过程跟踪测评制度、阶段性评估考核制度。二是优化学历进修、业务培训的管理,努力形成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动态的、交互式的评价。加强制度建设,使各项管理制度实现有机连接,从制度要素建设逐步转向制度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整套规则体系。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不

10、断改革研培模式,实现工作机制创新。一是在内容上,把教师的常规性研究、理论性研究、行动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有机结合,实施“问题教研”。二是在观念上,立足课堂,立足课改,建设“高效课堂”,确立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学习和发展的新理念,增强研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在策略上,实施大众化、普及性教研,从学校和教师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研究主题。四是在体制上,继续采用以校本教研为主、教研协作体为辅的形式,实行校内校外一体化、教研培训一体化,切实提高研究的实效性。五是在方法上,采取重大教学难点问题实施招标研究的模式,突出教师自身的主体作用,大力实施主体参与、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的专业发展的模式,加

11、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二)搭建五个工作平台1网络平台一是充实教育局网站技术力量和物质装备,着力建设基于网络的教育科研平台,建设具有较强选择性、实用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制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博客网页,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建设个人博客,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经验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度。二是建设教师QQ群,为教师互动交流提供方便。三是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中坚作用,鼓励市级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创设“名师工作室”,为广大教师在线答疑、提供业务咨询和教学资源。2展示平台做好名师选拔工作。积极实施“全员素质提高工程”,做好历下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骨干、教学新

12、秀的评选工作,实施动态管理。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大比武”系列活动,先进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我区课堂教学改革特色,提高教学效益。通过组织开展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3培训平台实施专家引领,广开“师”路。一是邀请名家名师到我区讲学,聘请专家跟踪指导,实现专家高层次的引领与我区实际的有机结合。二是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畅通交流渠道,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平台,拓宽教师教育视野和知识视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

13、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三是定期举办业务干部工作研讨会,继续举办教育干部培训班。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式。将互动机制引入教师培训之中,采取体验式和参与式培训模式,培训规模小型化,培训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读书节”活动牵动学习,树立“持久战”的培训理念,不搞“一次性培训定终身”,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进行研修培训,根据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举行多层次、多形式的研修培训活动。利用暑假,组织部分教育教学骨干参加高校教育教学研修班。二是举办“暑期教育骨干读书会”,利用暑假举行23天的“读书会”活动,集中学习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理论,交流各学校的新做法、新举措。三是每年举办12次校长

14、论坛,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积淀经验,结晶思想,鼓励校长在互启中催生思想,在互动中共同成长,搭建校长发展共同体,培养历下的“名校长”,进而带出一批“名学校”。4教科研平台继续加强教研协作体机制建设。确立“开门拓视野、关门搞培训”策略,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落实教师全员培训方案,建立“研训教一体化”培训模式,小学以“分片联研培训”为主,初中以“联盟校培训”为主,开展集中研训活动。加强区、街道教研室建设。不断优化人员结构,强化研究力度,挖掘研究深度,提高研究效度。各级教研员每年要制定学科建设方案,至少开设一场学科专题讲座,组织开展好学科中心组活动,建设由“名师”领衔的教学团队。以教育科研为先导,

15、加强我区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让教科研成果转化为先进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深化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加强“讲学稿”的试点工作,加强教学模式研究,全面提升我区的办学品位和档次,出精品,出特色,出典型。开展“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究,各校设立子课题,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以改进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为载体,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消除不良因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每年举行一次“新课程有效教学经验交流暨现场观摩会”。经过几年来的共同努力,我区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省内外产生了比较

16、广泛的影响。总起来看,工作中有不少值得肯定和继续发扬的地方。一是对教科研工作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大多数学校的认识更为清醒,更为深刻,不再像以前那样泛泛地、肤浅地停留在热衷于人人搞科研、人人有课题的口号上,而是把目光瞄准具有前沿性的课题,把重心转移到实践上来,在实践中探索新成果。二是课题成果移植的周期明显缩短,课题研究的价值得到体现。无论所选课题是大是小,各校普遍注重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新成果,注重强调和发挥研究成果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推动作用。历下二中的刘建宇老师的自主创新性学习课题研究,注重边研究边实践,教学实践与研究相辅相成,互促互进,效果非常明显。历下区二小以刘立平为核心的“情境探究”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组,把教学创新作为课堂教学“第一生产力”,在研究中探索新策略,应用新策略,促进了教学效益的提高,在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素质发展目标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历下二中的实验教师从学校的实际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