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复习资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2359291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复习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城市的定义: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2、城市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和过程。3、城市化包括三个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

2、境为主的空间形态。4、城市化水平=城镇非农业人口/城镇总人口5、城市化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经基本上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1、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表现周礼考工记思想的城市是曹魏邺城和隋唐长安城以及

3、元大都。)影响:管子:“因天利,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表现管子思想的特例城市是宋朝时期的汴梁。)影响:2、希波丹姆:城市规划之父。他提出城市布局模式要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广场是市民集聚的空间,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体现希波丹姆思想的城市:米列都城)3、“田园城市”理论:由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田园城市”的实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

4、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万人)围绕中心(5.8万人)成圈状分布。“田园城市”思想:城市分散发展新建城市空想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田园城市”的空间布局: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有6条大道由同心圆放射出去,中央是一个占20h的公园。沿公园也可建公共建筑,其中包括市政厅、音乐厅兼会堂、剧院、图书馆、医院等,它们的外面是一圈占地58h的公园,公园外圈是一些商店、商品展览馆,再外一圈为住宅,再外面为宽128m的林荫道,大道当中为学校、儿童游戏场及教堂,大道另一面又是一圈花园住宅。4、卫星城的实践的三个阶段:第一代,卧城;第二代,半独立的卫星城;第三代,独立的卫星城(也叫独立的新城)。5、柯布西埃192

5、2年发表了“明日城市”的规划方案。他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向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主张市中心空地、绿化要多,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减少街道交叉口或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6、城市集中发展理论:建立在经济活动聚集的基础之上。集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法国柯布西埃提出的“明日城市”。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建立在通过建立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上。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赖特的“广亩城市”和温恩提出的“卫星城”。7、雅典宪章反映的是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基本认识和基础观点,核心内容是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于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拟定于雅典。马

6、丘比丘宪章首先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主张不应把城市当作一系列孤立的组成部分平在一起,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于1977年12月初拟定于秘鲁。8、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之间不同之处:A、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B、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机械主义和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的是社会主义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C、雅典宪章

7、将城市规划视作对中级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9、邻里单位的概念:邻里单位,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佩里提出,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邻里单位的主要内容:小学、幼托不得穿越交通道路,以此控制邻里单位的规模;内部设置服务设施;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在一起。1、城市规划:它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名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2、城市规划的两个层面: 1、 城市发展战略; 主要研究城市发展目标

8、、原则、战略部署.2、建设控制引导层面; 对具体每块土地未来开发利用作出法律规定,并服从城市发展战略对其所在空间的那排。3、城市规划总体纲要的任务: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规划的依据。4、城市规划纲要主要内容:1、 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2、 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域布局3、原则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4、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重大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重要措施. 城市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和必要的示意性

9、图纸.5、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年,近期建设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为1020年,近期建设为35年】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P49506、 城市分区规划的主要任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的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的安排,以便于详细规划更好的衔接。7、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8、地震烈度:1、基本

10、烈度:以一百年内在该地区的可能遭遇的地震最大烈度为准,它是设防的依据。2、设计烈度:是在地区宏观基本烈度的基础上,考虑到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地形、水文、土壤条件等不一致性所出现小区域地震烈度的增减,而据此来制定更为切实而经济的小区级烈度标准。9、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地震烈度在7度以下,城市建设不需特殊设防;在9度以上不宜选作城市用地10、风象:以风向和风速两个量来表示。11、用地评价的分类:一类用地: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要或只需要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用地。二类用地:指只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它对城市设施或工

11、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三类用地:指不适用于修建的用地。现代工程技术几无绝对难以修建的用地,所谓不适用于修建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这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12、用地的分类:分为大类、中类、小类。有10大类,46中类,73小类。【总体规划阶段以大类为主 中类为辅,详细规划阶段以小类为主】分类表详见P8413、居住用地的组成:1住宅用地。 不同类型住宅所占用地,包括住宅基底和宅基周围所必要的用地。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居住生活所需要的学校、医疗、商业服务、文娱管理等设施的用地道路用地. 3居住区内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库的用地。4绿地。 居

12、住区集中设置的公园、游园等共性用地。14、用地指标:1、居住用地的比重,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 ,可根据城市得到具体情况而定,如大城市可能偏于低值,小城市近于高值。2、居住用地的人均指标:居住人居指标为1828 ,并规定大中城市不的少于16平方米。3、公共服务设施占地指标:计算方法为“千人指标”、“千户指标”、“民用建筑综合指标”。我国沿用“千人指标”。【千人指标指 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4、绿地占地指标:新区不得低于30%,老区不的低于25%。1、城市性质的含义: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

13、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大城市:人口在50万以上 中等城市:人口在20万以上 小城市:人口在20一下 特大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 城市的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界定【计算方法:城市规模=城市人口*人均用地面积】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和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镇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园林城市概念:指城市与大自然充分的融合,居城市有山水之乐,同时也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其本质精神是在城市规划的战略目标、城市规

14、划原则中,应注意人与自然的融合。一、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1 城市的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城市的结构式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分别以经济、社会、用地、资源、基础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结构来表现,非物质的构成要素如政策、体制、机制等也必须予以重视。城市的形态式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质,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三者的协调关系式城市成败、兴衰的标志也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P197)城市功能、结构和形态的相关性

15、分析功能结构形态表征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增长的活力城市形象的魅力涵义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系统对外部作用的秩序和能力功能缔造结构城市问题的本质性根源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结构的影响更为深远城市功能与结构的高度概括映射城市发展的持续与继承鲜明的城市个性与景观特色相关的影响因素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城市经济的增长政府的决策功能变异的推动城市自身的成长与更新土地利用的经济规律政府的决策功能的体现市民价值观的改变基本构成内容城市发展目标的进取发展预测战略目标城市增长方法与手段的制定空间、土地、产业、社会结构的整合人与自然的和谐传统与现代并存物质与精神文明并进城市设计的成果总体要求强化城市综合功能 完善城市空间结构 创建完美的空间形态作为目标的推动力作为变革的推动力这是我们从事城市规划应有的认识论和思想方法,这样可以使我们不致观察分析城市问题时迷惑于一事,或失误于一时。在处理和解决城市问题过程中避免主观、唯心,于客观实际偏离过甚。(P199)一、城市道路系统1、干道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一般认为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次干路间距为300500m,支路间距为200300m。2、我国城市道路按四级划分:(1)快速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