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教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设计:《共筑生命家园》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2359031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政治教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设计:《共筑生命家园》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政治教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设计:《共筑生命家园》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政治教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设计:《共筑生命家园》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政治教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设计:《共筑生命家园》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政治教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设计:《共筑生命家园》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政治教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设计:《共筑生命家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政治教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设计:《共筑生命家园》(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政治教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当前社会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虽然学生已有一定的意识,但总体观念淡薄,仍然较为普遍地存在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故需升华其思想认识,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在行动上要进一步引导和落实。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个别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另外,学生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意义的表述,学生不易理解,也有学生可能会认为战略与自己关系不大。 2、学生的需要: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与意义,有助于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观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追求,是学生的需要,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十分必要。教材分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

2、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学习其他单元内容的基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当代青少年渴望知道且必须知道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更能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做好准备,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框题在思想品德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国情;知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知道计划生育国策、保护资源国策、保护环境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

3、资源、爱护环境的感情和意识,以及热爱学习、参与实践的良好行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教学重难点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难点: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掌握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策略:建议: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师友自主讨论教学法。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教学过程与方法 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师友自主讨论教学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交流预习1、 师友互相检查预习情况。2、预习充分的师友上台讲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二、互助探究1.我国的资源现状怎样?2.为什么说“资源问题说到底是发展的问题”?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目标是什么?分层提高四、总结归纳我们的收获?

4、五、巩固反馈1、教师出两个典型题,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师友互批。2、出示下节课导入课题确定答案教师总结教师归纳:掌握学情,及时解惑。1、引导学生回顾新课知识点。2、出示知识体系,做简要强调。师友互相交流预习新课的情况。预习充分的师友上台讲解本节课的重难点1、师友讨论。2、班内交流。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师友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学生谈收获.。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判断力。2.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参与意识、观察问题、处理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学会讨论、交流、倾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巩固知识

5、点,做到知、行、情统一。板书设计1.我国的资源现状怎样?2.为什么说“资源问题说到底是发展的问题”?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4.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什么?分层作业设计做一做:P54人们常说:“森林是地球的肺.”课堂练习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坚持( )战略。A.保护环境资源 B.对外开放C.计划生育 D. 可持续发展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废纸碎玻璃的回收 用淘过米的水浇花用“中水”洗车 用浇菜的水冲马桶.A. B.C. D.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设计:共筑生命家园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

6、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想一想: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总结: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我们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

7、关保护地球的内容。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1.材料呈现:2018年1月16日,记者在海南省万宁市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看到,月岛项目已经停止建设,并将进行生态整体修复。据了解,万宁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总填海面积97公顷,包含日岛和月岛。其中填海面积为49.1公顷的月岛项目未批先建,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后,停止了非法填海行为。2.思考:你如何看待“停止非法填海行为”?3.教师总结:(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

8、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1.阅读教材第82-83页“探究与分享”。2.思考:(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3.总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

9、福人类。(三)建设生态文明1.材料呈现:为进一步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工作,我国将在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湖泊全面建立湖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意见2018年1月4日正式公布。2.问题:全面建立湖长制有什么现实意义?提示: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3.总结: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目标导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一)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1.材料呈现:经过十多年持续治理和国家草原补奖政策的

10、实施,如今内蒙古草原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局部草原明显恢复。图片是羊群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的草原上觅食的情景。2.问题: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3.教师讲解: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阅读教材第85页“探究与分享”。2.思考: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3.阅读教材第86-87页“探究与分享”。4.思考: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5.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6.总结:(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

11、系。(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3)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5)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7.作业布置:搜集总结培育民主素养的具体做法。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也知道了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明确了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措施,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3板书设计共筑生命家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坚持绿色发展道理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4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较多,头绪繁杂,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较为重要。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了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结合新颖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学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和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结合课本上的材料来理解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