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3]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23584275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2.知道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讨论探索。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教学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1976年,在安徽省最贫穷的凤阳县,在凤阳县最穷的小岗村,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但是却出现了“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这样的劳动状况。但到了1978年,同样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却到处出现农民打花鼓庆丰收的场景。短短两年时间,同一地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变化?这与党的哪一政策有关呢?让我们一同进入今天的学习。二、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本节课重点学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时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目的: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典型代表:安徽凤阳小岗村 4

3、.方式: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5.推广: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6.性质:不改变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改革9.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农村乡镇企业: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探究一】改革开放后,为什么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最主要的是要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原有的人民公社制度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在这一制度下,农村的生产力低下,农民不能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农村

4、的改革势在必行。随着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改革的成功,以及其经验的推广,各地纷纷效仿,在这种形势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村改革的序幕被拉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为以后的城市改革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探究二】中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1)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根本的推动力来自农民,农民群众已经不能按照原来的人民公社的生产经营方式生活下去了,有着强烈的改革愿望。(2)农村是多种矛盾的集中点,也是计划经济体制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这是改革首先从农村突破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四、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1)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经济政策进

5、行了那些调整或变革?(共四次)19501952年底 土地改革19531956年底 农业合作化运动1958年开始 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年底开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党和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应当遵循的原则或启示: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党和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说明党和政府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说明党和政府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等。五、课堂总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后,党和政府制定政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的

6、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开始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也证明了生产关系只有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附板书设计: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目的:调动促进典型代表: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方式:包产到户 自负盈亏 意义:激发了带来了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城市第2课时六、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 B ) A.城市改革 B.农村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沿海地区开放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D )A.把地主的土地分

7、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3.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反应的是1978年以来在我国农村逐步实行的 ( B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4.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如表是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 C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量 5.02亿千克1981年产量 6.70亿千克1982年产量 7.15亿千克A.实行

8、土地改革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5. 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百分之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百分之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D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6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有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D )A.农民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

9、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请根据以下图片足迹,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材料一图一 图二 图三材料二 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生产队及社员家庭的一些财产被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配。这导致了“共产风”盛行,劳动纪律费驰,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答:土地改革(2)图二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答:农业生产合作社(3)材料二反映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哪一失误?答:人民公社化运动(4)图三契合了我国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哪个地方的农民率先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尝试,实行包产到户?答:安徽凤阳小岗村(6)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不断调整农村政策?答:说明党和政府对农村、农民、农业的重视;党和政府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