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与生命安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23565800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污染与生命安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境污染与生命安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环境污染与生命安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环境污染与生命安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环境污染与生命安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污染与生命安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污染与生命安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 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 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1. 如果不将气温上升控制在2C以内,那么人类对气候系统的破坏将走向不可挽回的地步。2. 二氧化碳(C02)是在大气中存活时间最长,存量最大的温室气体。3.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 会议修订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共七章八十七条。该 法首次提到低碳的概念。4. 全球气候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时期, 各时期均有不同的特征表现。5. 研究

2、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的曲线关系是倒U型 型的。6.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指出,影响个人身体健康和寿命有四大因素:生物 学因素、环境因素、医疗保健卫生服务因素以及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7. 迄今为止,在人体内发现了近 60 种元素,但并不是所有的元素都是人体 必需的。人体 99.9%以上的重量是由碳、氢、氧、氮、磷、硫、氯、钠、钾、钙 和镁等 11 种元素组成,称为常量元素。还有不到0.1%是由硅、铁、氟、锌、碘、 铜、钡、锰、镍、钴、铬、硒、锡和钒等 14 种元素组成。由于这些元素在人体 内的含量很微小,故称其为人体的微量元素。8.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

3、O)在世界保健大宪章中对健康 做了如下定义:“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 的适应能力 ” 。9. 对一般人来讲,环境因素的变化对机体影响的程度是与接触剂量以及个体 的敏感性有关,在其环境条件不变时,受影响人群的反应强度呈“金字塔”形分布,10. 环境污染对人体作用规律呈现“剂量时间反应”的线性关系。为了描述的 方便,我们采用剂量率单位时间内进入机体的剂量的概念来表示。根据实验研 究,化学、物理性因素对机体的作用呈三种反应形式:(1) 生命必需的物质。它们都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是人类生存必需的。这些物质 对人体的作用特点呈近似抛物线形式。当剂量率在一定的范围内,机体不会

4、出现 生理功能波动的峰值。只有剂量率低于或者超过一定范围时,机体反应才显示异 常现象。(2) 大多数污染物的剂量率与反应的关系呈“S”形。按一定剂量率输入机体时, 呈现的反应强度不明显,随着剂量率逐渐增加,反应趋于明显,达到一定剂量率 后,反应也到极限强度。(3) 致癌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的剂量反应关系呈直线。对于这种有害因素的评价, 可采用一般的、可接受的容许危险度水平,如肿瘤发生率在1/100 000以下为可 接受的水平。10.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1) 全球变暖(2) 臭氧层破坏(3) 生物多样性减少(4) 酸雨蔓延(5) 森林锐减(6) 土地荒漠化(7) 大气污染(8) 水体污染(9

5、) 海洋污染(10) 固体废物污染11. 环境污染致病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污染物质种类多,作用多样性,影响范围大 2涉及人群广,接触时间长,影响高危险人群 高危险人群的构成与下列因素有密切的关系:(1) 年龄或生理状态。(2)遗传因素。(3)营养状况。(4)健康状态。(5)生活习惯。3污染物质浓度低,作用时间长,危害易被忽视 4多种途径进人体,污染物相互转化,诸因素综合作用 5得病容易、去病难,危害时间长12 由环境污染所致的病症是很复杂的。按照中毒的程度及病症显示的时间来划 分,原则上可将损害形式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远期效应等几种情况13 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1) 人为

6、性(2) 隐蔽性(3) 巨害性(4) 移动性(5) 加速性(6) 可变性(7) 相关性14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 急性中毒(2) 慢性中毒(3)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引起恶性肿瘤。 环境污染引起突变和畸变15、环境污染物低浓度、长期、反复对机体作用所产生的危害称为慢性危害。慢 性危害是由于毒物对机体微小损害的积累或毒物本身在体内的蓄积所致。16、对环境污染问题除应注意一般急、慢性中毒外,更应注意它的远期危害作用。(1) 环境污染引起恶性肿瘤。(2) 环境污染引起突变和畸变17、化学致癌物的种类很多,其分类方法也有多种,现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按作用方式分类。根据致癌

7、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情况,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直接致癌物(direct carcinogen)。第二,间接致癌物(indirect carcinogen)。按作用机理分类。根据化学致癌物的作用机理可将致癌物分为以下两类:第一,毒性致癌物,第二,无毒致癌物。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 )根据化学物对人类和实验动物的致癌性资料,以及对实验 系统和人类其他有关的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将化学物质及其类别,以及生产过程 与人类癌症的关系分为下列四类:第一类是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 第二类是对人类有可疑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 第三类是对人类有潜在致癌性的物质 第四类,对人类很可能是非致癌物18、关于致畸作用机理

8、,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环境污染物作用于生殖 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使之发生突变,导致先天性畸形。生殖细胞突变可遗传, 环境污染物作用于体细胞,引起体细胞突变也可引起畸形,但无遗传性。生殖 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现染色体不分离现象,即在细胞分裂中期成对染色体彼此不 分开,以致一个子细胞多一个染色体,而另一个子细胞少一个染色体,从而造成 发育缺陷。核酸的合成过程受破坏而引起畸形。母体正常代谢过程被破坏, 使子代细胞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缺乏必需的物质,影响正常发育。19、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素1污染物的理化性质2剂量和反应的关系3作用时间4综合影响5个体感受性20、大气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的过

9、程,改变了大气圈中某些原有成分或增加了 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原来有利的生态平衡体系,严重威 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工农业生产,以及对建筑物和设备财产等造成损坏,这种现 象称为大气污染。21、大气污染分类(1) 按照大气污染影响所及的范围可分为四类:局部性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 性污染、全球性污染。(2) 按照能源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组成及反应,也可划分为四类:煤炭型、石油型、 混合型和特殊型煤炭型污染的一次污染物是烟气、粉尘和S02。二次污染物是硫酸及其盐类所构 成的气溶胶。石油型污染又称排气型或联合企业型污染,其一次污染物是烯烃、N02以及烷、 醇、羰基化合物等。二次污染物主要是

10、臭氧、氢氧基、过氧氢基等自由基以及醛、 PAN(过氧乙酰硝酸脂)。(3) 按照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存在的大气环境状况,可将大气污染划分为两种 类型:还原型和氧化型。还原型污染,又称为煤炭型污染, 氧化型污染,又称为汽车尾气型污染,多发生在以石油为燃料的地区,22、大气污染源的类型按污染物排放的方式,可划分为高架源、面源和线源三类,此划分法适用于大气 扩散计算。23、人一旦吸入CO,它就和血红蛋白结合起来,减少了血液的载氧能力,使 身体细胞得到的氧减少。24、H2S 主要来自陆地生物源和海洋生物源,人为来源很少。如果缺氧土壤中富 含硫酸盐,厌氧微生物(还原菌)则将其分解还原成 H2S。25、S0

11、2 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造成呼吸道内径狭窄。结果使空气进入肺部受到阻 碍。浓度高时出现呼吸困难,造成支气管炎和哮喘病,严重者引起肺气肿,甚至 致人死亡。S02还能与血液中的维生素B1结合,使体内维生素C的平衡失调,从而影 响新陈代谢活动。S02 还能抑制或破坏某些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另外, S02 与大气中颗粒物结合产生“协同作用”,此作用对人体健康危害更 为严重。26、(填)NOx是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其间接危害是影响呼吸器 官和刺激眼睛等27、由HC、NOx及其光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所组成的特殊混合物, 称作光化学烟雾。28、粒径小于10 微米的颗粒物,由于体积小

12、、质量轻,能在大气中飘浮很长时 间,称为飘尘。29、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是化学成分,二是粒 度。30、0.55微米的粒子可直接进入肺泡并在肺内沉积,还可能进入血液送往全身, 因此,其危害最大。因此, 2012 年2 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增加了 PM2.5监测指标。31、臭氧层损耗后的危害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首先,影响对流层的化学过程。 其次,改变平流层的化学组分再次,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适量的紫外辐射,尤其是UV-B辐射对人体是有益的,是人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它能增强人的交感肾上腺机能,提高免疫能力,促进磷钙代谢,增强人体

13、对污染 物的抵御能力。它还能促进维生素 D2 的合成,对骨组织的生成和保护均有益处。 过量紫外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免疫系统的降低。第二,对眼睛的损伤。第三,对皮肤的损伤。 第四,其他疾病。臭氧层的破坏对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一般认为,臭氧层减少到1/5 时,将是地 球上生命存亡的临界点。32、人们把酸雨描写成“无声无息的危机”, “一次正在发生的环境大灾祸”和“空 中死神 ” ,33、酸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包括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而这些过 程又受人为和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酸雨是由 S02、 NOx 和氯化物 等大气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

14、学反应而生成H2S04、HN03和HC1,并随 雨、雪等降落到地面。酸雨的主要成分是 H2S04 和 HN03。34、酸化湖泊中的鱼虾、酸化地下水和酸化土壤上的农作物中,有毒金属含量都 较高,这是一种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35、具体地讲,就是火力发电厂、核电站、钢铁厂的循环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 及石油、化工、铸造、造纸等工业排出的主要废水中含有大量废热,排人地表水 体后,导致水温急剧升高,以致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同时又因 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发育受 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36、大气污染物侵人人体的途径有三:第一,通过人的呼吸

15、直接进入人体;第二, 通过食物与饮用水进人人体;第三,通过皮肤接触经毛孔进入人体。37、汽车尾气的综合致病效应1刺激性效应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3对免疫系统的影响4对生殖系统的影响5诱变和致癌效应38、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 28000 亿立方米,占全球 水资源的 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 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美国的 1/5,在世界上名列 121 位,是全球 1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39、水体污染可定义为: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量 和自净能力,造成水质恶化,从而破坏了水体的正常功能,称为水体污染,简称 为水污染。40、水质指标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领域。为了反映水体被污染的程度, 通常用悬浮物(SS)、有机物、酸度(pH)、细菌和有毒物质等指标来表示。41、BOD指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气量。BOD越高,表示水 中需氧有机物质越多。42、化学需氧量,用COD表示(chemical oxygen deman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 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 COD 越高,表示有机物质越多。目前常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