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试卷(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23429289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试卷(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试卷(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试卷(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试卷(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试卷(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试卷(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试卷(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颍东区2013年初中物理教师业务考试试卷(2)一、学科基础知识(第14小题每小题2分,第57小题每空2分,第8小题8分,共40分。选择题是单项选择)1、如图所示,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水平压力F=kt(k为大于0 的常数,t为作用时间)压在足够长的平整竖直粗糙墙面上,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CA 始终静止 B速度先增加后不变 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最终静止 D速度始终增大F2、一根细长绳的下端系一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制成一个摆,把小球拉离竖直位置松手, 让他摆动起来,如图所示,可以观察到小球摆动过程中摆动的幅度会逐渐减小,最终停 下来,对于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A小球

2、从高处向低处摆动过程中,势能部分转化为动能B小球从低处向高处摆动过程中,动能部分转化为势能C小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D小球依次经过最低点时,动能会逐渐减少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6V 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 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 3V,定值电阻的规格为“10W 0.5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 1A”。闭合开关,为保证电路安全,在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电阻R1消耗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0.4W 0.9W B电流表示数允许的变化范围为0.2A 0.5A C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允许变化范围为2 20W D电路消耗总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1.2W 3W4、李华同学

3、利用如图装置提起水中的物块,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A装置中的滑轮是定滑轮 B装置中的AOB是省力杠杆 C装置的机械效率可以达到100% D物块上表面露出水面前,所受浮力不断减小5、某太阳能热水器装有100kg初温为20的冷水,经过一天的太阳照射,水温升高到65,则这些水吸收的热量等于完全燃烧 0.45 m3天然气所放出的热量;假如功率为2kW的电热水器产生同样多的热量,则通电的时间为_9.45103_s。(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天然气的热值为4.2107J/m3)6、 如图甲, 底面积为80cm2 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 放在水平桌面上; 底面积为60cm2、高为12cm的实

4、心圆柱形物体A 用细线拴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小王要探究圆柱形物体A 逐渐浸人圆筒形容器内的水中时( 水没有溢出容器)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与圆柱形物体A 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 的关系。( 使用刻度尺测量h, 不计细线重)( 1) 小王从圆柱形物体A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 分别记下多组F、h, 并将测量的结果填写在实验表格中, 依据实验表中数据, 在图乙中的方格纸中画出了F与h 关系的图象。由图乙可知, 物体A 的重力为 9 N。观察图 乙, 可以得出结论: 在物体A没有浸没之前, 当h 增大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 减小 ( 选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 在物体A

5、浸没后, 当增大h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不变 ( 选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 由此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 无关 ( 选填“有关” 或“无关”) 。由图 乙可知: 当h 等于10cm时, 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 6 N。( 2) 物体A在容器内浸没后与未放入物体A 前比较, 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增加 900Pa。7、小明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已知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改变a、b之间的电阻箱R的阻值,得到一组电压表的示数UR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随着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增大,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_减小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将a、

6、b间的电阻箱换成未知电阻Rx,读得电压表示数为4.5V,则Rx=_14_,此时电路中电流为_0.32_ A。 (3)取下Rx,分别将电阻RA和RB接入a、b之间,读得对应的电压表示数为1V和3V,在这两种情况下,R0上消耗的电功率变化了 3.06 W。8、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物距用u表示,像距用v表示,焦距用f表示;请作出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并证明:二、课程标准(每空1分,共10分)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 科学素养 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内容由 科学探究 、 科学内容 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 物质 、运动和相互作用 能量三个部分。3、物理学由 实验

7、 和 理论 两部分组成。4、学生评价的内容应与 课程目标 一致。5、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物理教学应重视 探究式 教学,发挥 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科学内容教学中注重落实三维课程目标。三、教材分析与处理(15分)请你针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写出本节的地位作用,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处理方法,并确定教学目标:(注意:教学过程要体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模式) 略四、教学评价(10分)摩擦力的教学设计片段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8、的问题,然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实验的程序帮助学生完成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强调指出: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学生找出结论之后,教师在提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设计出一套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具体过程如下: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们探究出来了,根据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谁能指出咱们实验过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生:在拉动木块的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能保证木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生:有时在木块运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在变。生:

9、木块在做运动时,有时会被绊住,导致读数不准确。.师:那哪些同学能利用我们前面学的知识来改进这些地方呢?接下来分组讨论,看那些小组能设计出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学生分组讨论:生: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咱们可以把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拉动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师:大家讨论一下这种方式行吗?如果行,好在哪里?学生讨论:生:这种方法比咱们做实验用的方法好,有点在如果拉动木板,木块就不会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就比较稳定。生:用这种方法读出来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生: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木板拉动的速度无关”的结论。师肯定大家的讨论结果。请对上述教学片断进行评价。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

10、,使学生再一次完整体会探究实验的整过程,体验探究实验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摩擦力与前面学过的相对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出更合理,更好的实验方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小组每个成员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协作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通过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通过争论“摩擦好不好”,使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有利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实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从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教学理念。(观点合理即可得分)卷面书写(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