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泡石对硼的吸附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23334528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泡石对硼的吸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海泡石对硼的吸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海泡石对硼的吸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海泡石对硼的吸附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海泡石对硼的吸附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泡石对硼的吸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泡石对硼的吸附(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研究课题名称:海泡石吸附硼的影响因素研究 学科类别:化学、环境科学 作者姓名:叶陶然年级:高二9指导教师:课题摘要硼污染的治理因其成本较高、工艺复杂而没有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寻找简单廉价的治理方法成为了推广硼的治理的重要途径。硼在海泡石上的吸附符合以下规律:在pH211的范围内,平衡吸附量随着pH增大而增大。温度范围在20-55时,海泡石对硼的平衡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pH=8, 吸附温度为30时,原海泡石对硼的最大吸附量为31.7mg/g。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在治理过程中控制其温度与pH值达到简化流程降低成本的目的。关键词: 海泡石;吸附;硼; 正文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家生活

2、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非常规检验项目、国标GB3838-200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美国和欧盟饮用水标准都规定含硼最浓度为0.5mg/L。中国只有辽宁省规定了废水排放的硼标准,因为该省是我国硼矿的主要生产地,但是硼的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硼,造成了污染。在沿海地区由于海水入侵引起地下水的硼浓度升高。不过硼的污染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硼的排放放任不管,比如电镀废水中硼的浓度就非常高。水中除硼的方法主要有:反渗透法、生物法、吸附法、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电絮凝法等。反渗透法设备昂贵、运行不够稳定、除硼效果需提高1。电絮凝法耗电量大、效果不好。絮凝法效果不好3。共沉淀法有大量的沉

3、淀污泥,出水硼的浓度较高3。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吸附法(包括离子交换法), 吸附法的核心问题是吸附剂要有良好的性能,如吸附量大、吸附速度快、再生效果好和再生次数多、价格低。虽然有些络合吸附树脂有较大的吸附量和再生率,但是它的制取有许多缺点,如成本高、污染大、麻烦。再生成本也高。我国开发的吸附硼的树脂R564吸附量低4。硼在许多氧化物及矿物上的吸附已有许多研究5-7,国内对海泡石吸附硼研究很少,国外对此研究也不多8。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主要原理2.1 海泡石吸附硼的基本原理海泡石是一种含水的镁硅酸盐矿物,其结构通式可表示为()(),它具层键状结构,呈纤维状结晶习性。海泡石的表面存在裸露的羟基,这

4、是其吸附硼的基本原因。SiOOMgOOSiOSiOMgOSiO2.2 硼含量分析的基本原理采用甲亚胺-H酸光度法9。由于硼酸与H-酸和水杨醛的反应物能发生络合反应,方程式如下:在415nmmax 下,该络合物的吸光度与一定范围内硼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甲亚胺-H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时间缩短,硼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可达0.999以上,离子干扰较少,最大显色体系硼的质量浓度范围由1.6g/ml提升至4g/ml,显色的最佳pH值在5-6,操作宜快速,以防吸光度下降。显色剂即配即用,防止氧化,影响吸光度。第三章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过程3.1 实验部分3.1.1主要试剂和材料海泡石(取自湖南湘潭某矿);硼酸(分

5、析纯);乙酸(分析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分析纯);抗坏血酸(分析纯);H酸-钠盐(化学纯);水杨醛(化学纯);醋酸铵(分析纯);甘氨酸(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BSZ-2型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Spectrumlab24可见分光光度计;MA110电子天平;ZBY 149-83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马弗炉;SHZ-82恒温振蘯器;JB-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TDL-5台式离心机;聚乙烯瓶;3.1.2 硼的分析方法(1)试剂配制: 显色剂:H酸溶液:在室温下溶解0.5g 8-氨基-1-萘酚-3,6-磺酸氢钠(又称H酸钠盐),置于50ml水中,加入1g抗坏血酸,搅拌至溶解,溶液pH值为2.5。水杨

6、醛溶液:在100ml乙醇中加入0.2ml水杨醛。pH值为6.4醋酸铵EDTA二钠盐缓冲液。显色液:1体积的H酸溶液和1体积的水杨醛溶液与3体积的缓冲液混合,此溶液pH值为5-6。显色剂转入聚乙烯瓶。硼标准贮备液: 含硼量为0.1mg/ml溶液储存于聚乙烯瓶。(2)标准曲线含硼量为0, 0.5, 1, 1.5, 2, 2.5, 3, 3.5, 4g/ml的标准系列溶液各取5mL置于塑料胶管中。在每支塑料胶管中分别加入显色液5mL。立即加塞混匀,置于暗处放置30分钟后,置于光度计上波长415nm处,用1cm比色皿,以双蒸水为参比液测定吸光度,绘制硼质量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3)样品分析吸取5ml

7、待测液和5mL显色剂.立即加塞混匀,然后按标准曲线绘制的测定步骤以空白试剂参比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或按回归方程算出硼的微克数。当样品浓度过高时,按一定比例稀释至含硼量4g/ml以下直接测定。3.1.3 改性海泡石的制备(1).酸洗:取一定量的原海泡石先用双蒸水浸洗48小时,将海泡石洗至中性,离心分离,干燥,粉碎至200目。分别加入0.75M、1.5M、3M、6M的盐酸溶液,固液比为1:5,在常温下搅拌,酸洗15小时,反复离心,水洗,洗至中性,干燥,粉碎至200目,得酸洗改性海泡石。3.1.4 吸附实验在塑料瓶中加入含硼浓度为100mg/L的50ml硼溶液和0.5g的改性和未改性的海泡石

8、样品,在pH=8,吸附温度为30,摇速106rpm下震荡,吸附时间的范围设定在5-60min。达到吸附时间后,过滤,将滤液稀释至一定倍数至含硼量4g/ml以下测定残留的硼浓度。并考察其它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取50mL含硼浓度为1000mg/L的硼溶液,在前面的条件下测定改性前后海泡石对硼的饱和吸附量。海泡石对硼的吸附量计算式:qe=V(C0-Ce)/m (1)式中:qe-平衡吸附量(mg/g);C0-初始浓度(mg/L);Ce-平衡浓度(mg/L);V-0.050L;m-吸附剂用量(g)。第四章 课题研究主要结果和结论4.1 硼的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方程:吸光度A=0.1878(硼的浓度)-0.0

9、08,相关系数R2 =0.9992。 4.2 吸附时间对硼吸附量的影响 从图2看出20分钟后,海泡石对硼的吸附已经达到平衡。经过20分钟的吸附,硼残余浓度为21.3mg/L,去除率已达至78.7%,表明了海泡石对硼吸附速度快,反应进行10分钟之后,平衡吸附量7.87mg B/g。4.3 海泡石用量对硼吸附量的影响从图5可知增加海泡石的用量,硼的吸附量下降,去除率增加不多,硼的残留浓度的下降趋势不明显。在含硼为100mg/L的50ml溶液中,加入0.5g的海泡石,硼的去除率达到78.7%。 4.4 吸附温度对硼吸附量的影响从以上结果可知,温度对吸附有一定的影响,温度越高时吸附量越少,表明在海泡石

10、表面吸附硼是一个放热过程8。4.5 吸附时pH值对硼的吸附量的影响从图9看出随着pH值的上升, 海泡石对硼的吸附量随之上升。因为硼酸是弱酸,硼酸电离常数PkA=9.24。硼酸的两种主要形态是: B(OH)3和B(OH)4-, pH9.24,形态B(OH)3为主。pH9.24,主要形态是B(OH)4。硼在海泡石上的吸附力是由于水溶性硼B(OH)3和B(OH)4-与海泡石裸露的硅羟基的络合作用。从这两种形态中硼的轨道杂化结构略知它们与硅羟基络合时键角的作用。在B(OH)3形态中,硼的电子结构是sp2杂化,键角为120。,硅的电子结构是SP3杂化,键角为10928,B(OH)3与海泡石表面的硅羟基络

11、合时角张力较大,而B(OH)4-中硼的电子结构与硅的电子结构相同,因此B(OH)4- 与硅羟基络合时角张力较小。当pH值上升, B(OH)4-的比例也上升,因此海泡石对硼的吸附量随之上升。5 结语 海泡石吸附硼的能力较强。由于海泡石的亲水性很强,小颗粒沉淀慢,可考虑与混凝法结合起来使用。用吸附床连续操作应把它造粒。参考文献1 M. Rodriguez Pastor, A. Ferrhndiz Ruiz, M.F. Chill6n, etc. Influence of pH in the elimination of boron by means of reverse osmosis.Desal

12、ination. 2001,140:145-1522 A. Rza Diner. Use of activated sludge in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boron containingwastewater by fed-batch operation.Process Biochemistry.2004,39 :7217283. P. Remy, H. Muhr, E. Plasari, etc.Removal of boron from wastewater by precipitation of a sparingly soluble salt. Enviro

13、nmental Progress.2005,24(1):105-1104 朱昌洛,田喜林.D564与液体矿提硼.矿产综合利用.2000,2:24285 Keren, R.; Mezuman, U.Boron adsorption by clay minerals using a phenomenological equationClays and Clay Minerals, 1981,29(3): 198-2046 Inukai, Yoshinari ; Tanaka, Yoshiharu; Matsuda, Toshio; etc.Removal of boron(III) by N-me

14、thylglu- camine-type cellulose derivatives with higher adsorption rate.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04,511(2): 261-2657 Wang, Lina ; Qi, Tao; Zhang, Yi Novel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esoporous materials for boron adsorption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06, 275(1-3

15、): 73-788 O, Nese; K, Duygu.Boron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adsorption on waste sepiolite and activated waste sepiolite using full factorial design. Adsorption, 2004,10(3):245-2579 S, Roberto R.; E, David E.Azomethine H colorimetri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issolved boron in water.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