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某合同段深路堑边坡施工专项安全措施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2333387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沪高铁某合同段深路堑边坡施工专项安全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京沪高铁某合同段深路堑边坡施工专项安全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京沪高铁某合同段深路堑边坡施工专项安全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京沪高铁某合同段深路堑边坡施工专项安全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京沪高铁某合同段深路堑边坡施工专项安全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沪高铁某合同段深路堑边坡施工专项安全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沪高铁某合同段深路堑边坡施工专项安全措施(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目 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点概况1三、施工方案2四、危险源识别、分析与对策7、重大危险源的识别7、对重大危险源的分析7、预防措施7五、安全保证措施9六、应急准备与响应12中国水电集团 19一、编制依据1)建质2004213号文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2)京沪高京徐施路152及京沪高京徐施路通-0133;3)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60号;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 10210-2001);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6)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

2、Z213-2005);7)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TB10115-98;8)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下册)TB10401.1-2003 J259-2003 TB10401.2-2003 J260-2003;9)铁路工程技术规范及国家行业标准、规则、规程;10)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11)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二、工点概况1)DK455+862.5DK455+977段路基位于小辛庄特大桥与凤凰台隧道之间,为丘陵缓坡,冲沟发育,地形起伏较大,基岩多裸露,局部地表覆盖薄层粉质黏土。DK455+910+977段路堑

3、中心最大挖深8.0m,边坡最高度为11.0m。2)DK457+151DK457+327.55段路基位于凤凰台隧道与陡山庄特大桥之间,山前缓坡,地形起伏较大,基岩多裸露。DK457+151+220段路堑中心最大挖深9.67m,路堑边坡最大高度10.88m。3)DK457+855.85DK459+045.1段路基位于陡山庄特大桥与跨泰肥铁路特大桥之间,为丘陵缓坡,基岩多裸露。DK457+855.85DK458+520段路堑中心最大挖深15.36m,路堑边坡最大高度19.8m; DK458+720DK458+930段路堑中心最大挖深4.9m,路堑边坡最大高度7.30m。 4)DK461+170.94

4、DK463+871.95段路基位于跨泰肥铁路特大桥与六郎坟特大桥之间,为丘陵缓坡,基岩裸露。DK461+300DK463+800为泰山西站。DK461+210DK461+400段路堑中心最大挖深4.1m,路堑边坡最大高度4.30m; DK461+785DK461+880段路堑边坡最大高度1.1m; DK462+430 DK463+130段路堑中心最大挖深7.22m,路堑边坡最大高度8.32m; 5)DK464+858.05DK465+332段路基位于六郎坟特大桥与六郎隧道之间,六郎隧道与金牛山隧道之间,为丘陵缓坡,基岩裸露。DK464+920+972、DK465+163+332段路堑中心最大挖

5、深10.27m,路堑边坡最大高度15.2m。主要工程量:浆砌片石约2.7万m3。计划工期于2008年4月1日开工,于2009年6月30日完工,总工期456天。三、施工方案3.1、边坡顶面施工1)、在施工前详细复查深挖路堑地段的工程地质资料,包括土石界限、岩层风化厚度及破碎程度,岩层的构造特征等。施工区内各种管线构物已拆迁,或采取相应的技术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2)、施作截水天沟,堑顶为土质或有软弱夹层的岩石,天沟及时铺砌或采取其它防渗措施。保持排水系统通畅,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并与原排水系统相适应。如有地下水出露,将地下水排出引入排水系统,不可堵死。排出的水不得损害路基附近建筑地

6、基、道路和农田,并不得引起积於和冲刷。影响边坡稳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要及时引排,在路堑表面设排水坡以利排水。3)、清理边坡顶面,防止落块。当存在的危石、裂缝时采用锚杆锁定,素喷混凝土封闭,必要设置遮挡墙。不能采用临时支护固定的危石,先进行小药量解炮,再人工辅助机械进行清理,采取喷锚进行临时支护。3.2、坡面施工1)坡面施工前分层进行人工辅助机械刷坡。边坡采用M10水泥浆砌片石变截面护墙防护,护墙面坡1:0.75,背坡1:0.70。 (1)护坡厚度为0.3m,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片石砌筑,其下设碎石垫层,厚0.1m。 (2)沿线方向每隔1020m设伸缩缝一道,缝宽0.02m,缝内填塞沥青麻筋,深0

7、.3m。(3) 护墙每隔23m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泄水孔,泄水孔采用PVC管,管径0.1m,坡度4%,PVC管靠碎石垫层一侧管头用0.20.2m大的透水土工布(400g/m2)包裹。(4)浆砌片石护墙基础埋设在侧沟平台线以下不小于1.0m,并位于侧沟砌体地面以下。(5)砌体护坡分段施工时,每隔1015m宜设一道伸缩缝,并做好伸缩、沉降缝及泄水孔,泄水孔后面应设置反滤层。2)施工工序:(1)施工准备边坡砌筑前清除坡面松动岩石。坡面密实、平整、稳定后,方可铺砌。石料等级符合设计要求。砌筑前,其表面泥土、水锈清洗干净。(2)挖基护坡施工采用人工挖基、人工配合机械刷坡,砌筑前,将基底平整夯实,检查合

8、格后方可进行砌筑。 (3)砌筑砌体采用坚硬、不宜风化、中部厚度15cm以上的片石自下而上分段、分层采用挤浆法施工。分段位置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相邻两段砌筑高差不大于120cm。分层水平砌缝应大致水平,各砌块的砌缝应相互错开,错缝一般为78cm。各砌层先砌外圈定位砌块,与里层砌块交错连成一体。定位砌块选用表面较平整且尺寸较大的石料,定位砌缝应满铺砂浆,不得镶嵌小石块。定位砌块砌完后,先在圈内底部铺一层砂浆,其厚度应使石料在挤压安砌时能紧密连接,且砌缝砂浆密实、饱满,砂浆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及和易性。砌筑腹石时,石料间的砌缝应相互交错、咬搭,砂浆密实,。石料不

9、得无砂浆直接接触,也不得干填石料后铺灌砂浆;石料应大小搭配,较大的石料应以大面为底,较宽的砌缝可用小石块挤塞。挤浆时可用小锤敲打石料,将砌缝挤紧,不得留有空隙。局部超挖或凹陷处挖成台阶,用与砌体相同的材料砌补,不得回填土、石或干砌片石,基脚设置在稳固的岩层上;地基软弱时,采取加深基脚或加固地基的措施。(4)勾缝养生:砌体砌筑时留出2cm深的空缝,采用原砌体砂浆勾缝,勾缝采用凹缝。勾缝所用砂浆强度不小于砌体强度砂浆强度。勾缝前先将松动和变形处修整完好。砌体砌筑完成后对浆砌片石进行洒水养生。砂浆凝固后,墙面全部刷干净,使外貌整洁美观。砌筑过程中和砌筑完工后7 14 天内,随时对已砌筑砌体养生,保持

10、其表面湿润。3.3、脚手架施工1)脚手架搭设(1)脚手架应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及规定进行设计、施工;严格履行方案的设计审批、验收程序;使用过程中,加强维护和管理。不准随意修改和变动其结构。(2)施工前应对现场搭设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没有参加交底的人员不得上架作业。(3)对进场的材料、构配件等进行质量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构配件。严禁不同材质和不同规格的材料、配件在同一脚手架上混用。严禁使用变形或校正过的材料作为立杆,严禁使用滑丝扣件。(4)脚手架搭设过程中严禁交叉作业。(5)因施工需要,增设临时悬挑式平台(如悬挑式操作平台等)时,应对脚手架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

11、重新进行复核计算,在确保安全并经批准后执行。(6)脚手板铺设应遵守下列规定:a.在人员经过的地方脚手板应满铺、铺稳,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b.脚手板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cm;c.对头搭接时,应架设双排小横杆,其间距不大于20cm,不得在跨度间搭接;d.在架子的拐弯处,脚手板应交叉搭接;e.脚手板的铺设应平稳,绑牢或钉牢,脚手板垫木应用木块,并且钉牢。(7)脚手架在投入使用前,应由技术、质量和安全部门联合验收,合格后办理签证手续(必要时可通过承载试验来检验)。搭设高度大于50m(含50m)或有特殊要求的脚手架,还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技术论证。满足搭建结构、安全防护和承载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

12、使用。2)脚手架的使用及维护(1)脚手架搭设完成后,未经检查验收、或在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没有整改完成的、或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的,严禁投入使用。(2)应在脚手架醒目的位置悬挂警示牌,注明脚手架通过验收的时间、使用期限、一次允许在脚手架上的作业人数、最大承受荷载等。(3)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班前检查。如遇大风、大雨、撞击等特殊情况时,应对脚手架的强度、稳定性、基础等进行专项检查,若发现问题必须立即处理,未经处理、验收合格,严禁人员上架作业。(4)作业层上的施工载荷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超载。(5)脚手架在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固定连接件,不准任

13、意改变脚手架的结构、用途,如必须改变排架结构,应征得原设计同意,重新设计。3)脚手架的拆除(1)拆除作业前,应将经批准的作业指导书、拆除施工方案向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并检查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2)脚手架拆除前,应先将脚手架上留存的材料、杂物等清除干净,并将受拆除影响的机械设备及其他设施移开或加以保护。(3)脚手架拆除按批准的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要求,统一指挥,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不得上、下层同时拆除。(4)拆下的材料、构配件等,严禁抛掷。应用绳索捆绑牢固缓慢下放,或用吊运方法运送到地面。(5)脚手架拆除后,应做到工完场清。所有材料、构配件应堆放整齐、安全稳定,并及时转运。(6)脚手

14、架应连续拆除完毕,若因故中途停顿,除作必要的加固外,还应在醒目位置挂警示牌,划定警戒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四、危险源识别、分析与对策4.1、重大危险源的识别高边坡的施工因地形和地质水文条件的复杂,因此它是高风险和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施工作业。从人、机、料、方法、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识别确认有4 个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危险源为:1)、机械伤害2)、坍塌和滑坡3)、高空作业4)、第三方伤害4.2、对重大危险源的分析1)、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2)、坍塌和滑坡:路基开挖时因施工方法不当,机械使用不当,造成的坍塌和滑坡,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

15、或损害。3)、高空作业:安全绳、带性能不良或用普通省所代替未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品无防护栏杆或栏杆高度不够爬梯固定不牢、踏步间距过大或不均匀工具坠落。4.3、预防措施1)、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1)、对重大危险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危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施工和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2)、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加强对员工队伍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严格加强各种危险源预防管理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危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3)、切实加强安全交底制度的落实交底必须在施工作业前进行,任何项目在没有交底前不准施工作业。交底必须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模式,书面交底一式二份,一份交底给被交底人,一份附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