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蓝的眼睛》中佩克拉和克劳蒂亚命运的对比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23330906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蓝的眼睛》中佩克拉和克劳蒂亚命运的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蓝的眼睛》中佩克拉和克劳蒂亚命运的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蓝的眼睛》中佩克拉和克劳蒂亚命运的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蓝的眼睛》中佩克拉和克劳蒂亚命运的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蓝的眼睛》中佩克拉和克劳蒂亚命运的对比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蓝的眼睛》中佩克拉和克劳蒂亚命运的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蓝的眼睛》中佩克拉和克劳蒂亚命运的对比(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蓝的眼睛中佩克拉和克劳蒂亚命运的对比一 引言托尼 ?莫里森,作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 对当今文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 她的小说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发表于 1970 年的最蓝的眼睛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小说讲述的是年仅11 岁本该享受快乐生活的黑人少女佩克拉,因为相貌平平每天面对的都是乌云:父母的粗暴、周围人的排斥、 黑人同胞的鄙视和嘲弄, 这一切将一个花季少女淹没在孤独与恐惧之中, 生活压抑。 佩克拉是班里唯一独自一人坐双人课桌的学生, 老师们从不愿瞥她一眼; 幼小的佩克拉懵懂地察觉这一切皆源于自己是个丑陋的黑

2、女孩, 于是便梦想着能有一双像白人姑娘那样美丽的蓝眼睛。 她认为如果她的眼睛能改变, 一切都会有所不同。然而美好的梦想与丑陋的现实有着太大的反差,她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反而被父亲强奸,怀上了身孕,堕入更加痛苦的深渊, 最终陷入精神错乱。 小她两岁的同龄人克劳蒂亚是一个斗士,她勇于维护自己的权利,保护佩克拉,质疑白人霸权文化, 在黑人社区里顽强地生活下来。 她作为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者,对佩克拉的悲惨一生作了回顾。佩克拉和克劳蒂亚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两个孩子都是生活在白人霸权文化控制下的“黑人社区”里的黑人小女孩, 两个孩子的年龄只相差两岁, 家庭背景也很相似: 佩克拉的家里一贫如洗,肮脏凌乱

3、。她的父亲查理?布里德洛夫因为把自己租来的房子烧掉, 把家人赶出门被关进了监狱, 她的妈妈在一个白人家庭里做女佣。 克劳蒂亚家住的房子也是又旧又冷, 到了晚上只有大屋里点上煤油灯,其他屋子就是一片黑暗,满是老鼠和蟑螂。但是她们之间更多的是不同之处。二 佩克拉和克劳蒂亚的不同之处1 家庭环境的不同佩克拉的父亲查理从小就被抛弃, 被吉米姨婆抚养长大, 因为少年时曾经遭受白人的侮辱以及经历了很多的挫折, 他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把生活中的苦难与沮丧发泄到女性身上。他整日喝酒,和妻子打架,毫无顾忌地和人斗殴甚至杀人,放火烧了自己家的房子, 最后强暴了自己的亲生女儿。 佩克拉的母亲波琳有一只跛足,自认为长

4、得丑陋,在白人家中当保姆。主人夫妇富裕有教养,住宅豪华舒适,还有可爱的洋娃娃般的孩子,她忠诚投入地履行仆人的职责, 把主人家的一切料理得井井有条, 却任凭自己的家一片混乱。在波琳眼中,一双儿女又黑又丑,不值得她付出感情, 孩子们称呼她布里德洛夫太太。 对于父母的经常争吵,两个孩子反应不一样, 哥哥或是出走或是加入战斗, 佩克拉则只能想办法忍受这些。 她会紧闭双眼向上帝祈祷让她消失, 或是祈祷父母其中一人被对方打死。 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 佩克拉得不到丝毫的爱与关心, 她更加的自我憎恨, 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丑陋引起的。克劳蒂亚的家庭也很贫穷, 父亲需要努力工作养活全家, 母亲虽然表面上冷酷无情,

5、但却关心孩子。比如有一次,克劳蒂亚捡煤渣回来,大咳了一声,母亲就皱起了眉头,说道,“赶紧上床,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要把头包起来。 你肯定是这镇子上最大的傻瓜”。后来,母亲又用软膏在她胸上来回揉搓,还抠一块放到她的嘴里, 命令她吞下去, 然后给她盖上沉甸甸的被子命令她发汗。表面上,母亲对她生病很生气,但实际上却担心她的身体。半夜,克劳蒂亚又干咳的时候,母亲进入了她的房间,把被单和被子重新掖好, 在她的额头上停留了一会儿。 总爱为一些小事情唠叨起来没完, 表面冷酷的母亲是在拼力地保护自己的孩子, 虽然父母需要为生计奔波忙碌, 但是全家的生活确是充满了爱和关怀,比较稳定,不用担心无家可归。2 对白人霸

6、权文化的反应不同佩克拉像黑人社区的大多数人一样, 自认为是丑陋的。 莫里森在小说中这样描述到: “之后你意识到丑陋来自信念, 他们对自身的信念。 似乎有个无所不知的神秘主子给他们每人一件丑陋的外衣,而他们不加疑问便接受下来。主子说:你们都是丑陋的人。他们四下里瞧瞧,找不到反驳此话的证据;相反,所有的广告牌、银幕以及众人的目光都为此话提供了证据。是这样,他们对自己说,这说的是实话。他们把丑陋抓在手心 里,穿戴在身上,去闯荡世界,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来对付它。” 佩克拉经常坐到镜子前面长时间的发愣, 试图找出自己丑陋的秘 密。因为丑陋,她成为班上唯一一个单独使用双人课桌的人,老师们都避免看她,只有当全

7、班每个人都必须回答问题时才叫她。更为过分的是, 学校里的女孩子想要侮辱某个男孩子时只需要说“鲍布喜欢佩克拉!鲍布喜欢佩克拉!”,这样就会引起周围人的嬉笑和被嘲弄者的咒骂。佩克拉很想改变自己的外貌, 她很羡慕白人小姑娘, 借住在克劳蒂亚家里的时候她非常喜欢用蓝白色的印有秀兰 ?邓波儿头像的杯子喝牛奶。 她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喝牛奶, 每次都要喝好长时间,充满爱慕之情地摆弄和欣赏看着秀兰 ?邓波儿带有酒窝的头像。去糖果店买“玛丽?简”糖(这种糖的包装纸上印着长着一双蓝眼睛的名叫玛丽?简的白人小女孩的头像)时,糖果店的五十二岁的小老板是个白人移民, 对佩克拉总是视而不见, 说话时态度粗鲁; 当她把钱递过

8、去的时候, 糖果店老板也根本不想碰她的手。 不光是受到白人的歧视, 就连黑人男孩子也会经常围攻佩克拉。在学校里,佩克拉一直都是黑人小男孩嘲笑的焦点,他们讽刺她的黑皮肤,说着污蔑的话,骂她“黑鬼”。佩克拉对此表示沉默,这说明一方面她接受了他们认为黑人是丑陋的观点;另一方面,男孩子对她的刻薄行为是他们自我憎恨的一种表现,他们本质上因为憎恨自己的皮肤才去讥讽佩克拉的皮肤。 一位中产阶级的黑人妇女杰拉尔丁也是如此, 她每天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房子收拾得无可挑剔, 还不辞辛劳地打扮着自己和丈夫、 孩子。她只允许儿子同上流社会的“有色”人种一起玩,而不能和下层社会的那些“黑鬼”玩。 一天,她的儿子把佩克拉骗

9、到自己家里 捉弄,谎称她弄死了杰拉尔丁最喜爱的小猫。杰拉尔丁就大骂佩 克拉“讨厌的小黑丫头”, 并把她轰走了。自我憎恨的杰拉尔丁 把憎恨指向了家人与黑人同胞。 佩克拉把所有人的对她的歧视侮 辱都归因于自己的丑陋,因为丑陋而受到别人的虐待和歧视使她 感到很羞愧。与以佩克拉为代表的自我否认、自我憎恨的黑人不同,同样是黑人女孩的克劳蒂亚则代表了与白人文化抗争 的黑人群体。圣诞节克劳蒂亚得到了一个布娃娃,大人们认为圣诞节最贵重、最特殊的礼物就是蓝眼睛的布娃娃,他们认为娃娃 代表着她的最大愿望。但是克劳蒂亚对布娃娃的外貌感到困惑, 蓝眼睛、黄头发、粉皮肤的布娃娃与她的长相太不一样了,她无 法喜欢这个布娃

10、娃,甚至要把它拆开,看它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 的让别人觉得这么可爱。对布娃娃的厌恶延伸到了对白人小女孩 儿的厌恶,她注意到了别人对待自己与白人小女孩的不同,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她们吸引人的秘密在哪里?是什么魔力让大家 看到她们时会说哇而对我却不会这么说?黑人妇女在 街上走近她们时会将目光移向她们,抚摸她们时也格外温柔”。克劳蒂亚抗拒白人主流文化, 不以白人文化作为价值标准, 保持 着黑人自我的个性。一天,克劳蒂亚和莫琳、弗里达一起走着回 家时,看到一群男生在围攻佩克拉,讽刺她的黑皮肤,说着污蔑 的话,于是她和姐姐弗里达上前解救,把男孩子赶跑了。莫琳是一个皮肤浅黑、家庭富有的黑人女孩儿,几乎使整个

11、学校为之倾 倒:“老师叫到她时总是满脸微笑以示鼓励, 黑人男孩子在走廊 里从不使坏将她绊倒;白人男孩子也不用石子扔她; 白人女孩子 被分配和她在一起学习时也没有倒抽一 口气; 当她要用厕所的水 池时,黑人女孩子都会让到一边,用低垂的眼睛悄悄地看她”。但是克劳蒂亚却并不买她的帐, 她为了维护佩克拉的父亲而和莫 琳争吵,并朝她打了一拳,还抄起本子向她扔过去。受到侮辱和 虐待的时候,佩克拉忍气吞声,而克劳蒂亚却是一个斗士。她对 佩克拉的忍耐感到气恼,她“真想把她伸展开来,让她棱角分明, 再将一根棍子插入她那弯曲蜷缩的脊梁里,迫使她直起腰来,把悲痛倾倒在大街上。可她把痛苦只表露在眼神里。面对莫琳的 处

12、处受欢迎,克劳蒂亚会在内心深处进行反思:“秘密在哪儿?我们缺少什么?为什么它是如此重要?没有它有怎么样? 我们对自己的肤色并不感到丢人, 享受着感官所给予的信息, 对 衣冠不整还很自豪,因此无法理解为什么被人瞧不上我们”。克劳蒂亚听说佩克拉怀孕的时候, 她为佩克拉感到难堪和痛苦, 听 到人们盼着佩克拉的孩子死去的说法时感到难过,她和姐姐计划要保护这个未出世的宝宝免遭黑人社区的抛弃,她真心地希望佩克拉的孩子能够活下来与白人的孩子相抗衡。三结语在白人霸权文化冲击之下,佩克拉“倒下”并陷入了 “疯狂”,而克劳蒂亚却“长大成人”来叙述这个故事,小说中体现的除了悲剧的结局还有抗争的声音。 处在青春期的少

13、年需要得到 父母的呵护与关心,佩克拉却没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这一切, 连最 基本的爱与自信也没能得到,导致佩克拉没有勇气和力量去抗争 嘲弄和侮辱,铸就了她自卑懦弱、缺乏反抗的性格。佩克拉的崩 溃揭示了种族歧视和白人强势文化给黑人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 价值观念错位,摒弃黑人身份,异化,人格分裂,心灵受到扭曲。 克劳蒂亚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使她在黑人社区保持了自己健全 的心理和人格,她不以白人文化作为评判自我的价值标准。克劳蒂亚的父母在表现出家庭责任感的同时,还保持了音乐和具有社区责任感的黑人文化传统,而他们的社区责任感在于他们把黑人 社区当成了一个扩展的大家。由于佩克拉和克劳蒂亚的家庭环境和对白人文化霸权的反 应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佩克拉在白人霸权文化的影响下, 迷失了自我,排斥黑人自我,最终走向自我毁灭;而克劳蒂亚则 坚守着黑皮肤的尊严,得以幸存。因此在白人文化霸权的冲击下, 黑人民族要固守自身的民族文化传统, 保持自己民族的自尊与自 信,这样才能得以生存。那些迷失自我、摒弃传统文化的黑人女 性无法抵御种族主义观念的侵蚀,最终陷入自我的痛苦之中; 相反,那些坚定自己的黑人身份、 保持传统文化的黑人女性则能够 抗拒白人霸权文化的消极影响,找到自我,避免身份的迷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