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春大连理工大学《热泵及其应用技术》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5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2329171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春大连理工大学《热泵及其应用技术》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2春大连理工大学《热泵及其应用技术》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2春大连理工大学《热泵及其应用技术》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2春大连理工大学《热泵及其应用技术》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2春大连理工大学《热泵及其应用技术》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春大连理工大学《热泵及其应用技术》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春大连理工大学《热泵及其应用技术》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春大连理工大学热泵及其应用技术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1. 按照热泵的驱动方式,可以将热泵分成( )。A.温差电热泵(热电热泵)B.蒸气压缩式热泵C.吸收式热泵D.蒸汽喷射式热泵参考答案:ABCD2. 化学吸附是吸附质和吸附剂以分子间作用力为主的吸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 以下属于锅炉按能源分类的种类的是( )。A.燃煤锅炉B.燃油锅炉C.废热锅炉D.热水锅炉参考答案:B4. 实际能量利用过程具有的特性为( )。A.量的贬值B.量的守恒C.质的贬值D.质的守恒参考答案:BC5. 以下属于热泵式多联机空调系统的优点的是( )。以下属于热泵式多联机空调系统的优点的是( )。A.部分

2、负荷特性良好B.系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C.具有优异的控制系统D.安装维护简单,占建筑空间小参考答案:ABCD6. 空气循环热泵不可能是空气源热泵。(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7. 测定锅炉热效率的正平衡法,不仅能求得锅炉的热效率,还能据此研究和分析影响锅炉热效率的种种因素。(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8. 水平管道中存在自生风。(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9. 热泵与制冷剂的工作原理相同,只是工作温度范围不同。(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0. 污水水质的优劣是污水源热泵供暖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1. 余热回收一般应用于( )。A.家用生

3、活热水加热B.末端装置再热C.除湿D.室外空气余热参考答案:ABCD12. 锅炉的蒸汽参数包括( )。A.锅炉出口蒸汽压力B.锅炉出口水额定压力C.回水温度D.蒸汽温度参考答案:B13. 空气循环热泵不可能是空气源热泵。( )空气循环热泵不可能是空气源热泵。(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4. 目前最受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A.雾霾问题B.全球气候变化C.臭氧层破坏D.光污染问题参考答案:BC15. 以下有关自生风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气流上升的烟、风道中,自生风是负值,消耗外界压头,阻碍气流的流动B.在气流下降的烟、风道中,自生风是正值,克服流动阻力,有助于气流流动C.在气

4、流上升的烟、风道中,自生风是正值,克服流动阻力,有助于气流流动D.在气流下降的烟、风道中,自生风是负值,消耗外界压头,阻碍气流的流动参考答案:CD16. 材料本身的强度特性与实际元件真实的强度特性间的差异称为安全系数。(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7. 链条炉中布设二次风的作用在于补给空气,从而使燃料燃烧的更加完全。(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8. 第一种吸收式热泵又称为升温型热泵。(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9. 水源热泵机组包括( )。A.水/空气热泵机组B.水/土壤热泵机组C.水/太阳能热泵机组D.水/水热泵机组参考答案:AD20. 锅炉金属的腐蚀包括锅炉给水系统的

5、腐蚀和锅炉本体的腐蚀。(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1. 闭式、半开式、开式三种空气循环热泵系统中,闭式系统的热效率最高。( )闭式、半开式、开式三种空气循环热泵系统中,闭式系统的热效率最高。(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2. 锅炉最根本的组成包括汽锅和炉子两大部分。(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3. 热泵式多联空调系统中通常采用的制冷压缩机为( )。A.往复式压缩机B.螺杆式压缩机C.变频式涡旋压缩机D.数码涡旋压缩机参考答案:CD24. 防止回灌水夹带气泡的的具体措施是加装过滤器。(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5. 电动热泵的能源利用系数要高于燃气锅炉。(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