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港岸线利用规划(2020)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23049105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4.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州港岸线利用规划(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湖州港岸线利用规划(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湖州港岸线利用规划(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湖州港岸线利用规划(2020)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湖州港岸线利用规划(2020)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州港岸线利用规划(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州港岸线利用规划(2020)(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州港岸线利用规划(20092020)湖州市交通局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二一年三月目 录第一章前言1第一节任务来源及项目背景1第二节规划范围2第三节编制依据2第四节规划目标、原则和方法4第二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现状及评价7第一节地理位置7第二节自然条件7第三节岸线利用现状9第四节岸线利用评价13第三章腹地交通、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15第一节经济与交通发展现状15第二节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现状24第三节湖州市产业空间布局31第四节相关经济开发区、工业园、物流园区(中心)规划34第四章岸线利用规划49第一节岸线规划原则49第二节岸线规划内容50第五章措施与建议99湖州港岸线利用规划 第一章

2、 前言第一节 任务来源及项目背景湖州港总体规划已于2008年1月17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交通部以交规划发200845号文联合批复。湖州港总体规划中将港口岸线划分为公用码头岸线,临港工业岸线和其它码头岸线。公用码头岸线中重要公用码头岸线在批复中的“湖州港重要公用码头岸线利用规划表”里已经明确,对于一般公用码头岸线按批复要求“具体利用方案在各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对于临港工业岸线要“以湖州市产业发展规划为基础,根据沿河产业空间布局要求,在沿河产业发展和建设中相应配套建设临港工业码头”。编制湖州港岸线利用规划是做好各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前提条件,同时由于杭州行政区划调整后,德清实现了与杭州的零

3、距离接轨,正进一步融入杭州都市圈,德清成为接受杭州辐射、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也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对港口岸线的需求,有必要根据新形势对岸线规划作出相应的调整。湖州市人民政府为加强对港口岸线资源的科学管理,确保湖州港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湖州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性作用,于2008年4月25日下发了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湖州港总体规划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港区码头综合整治方案:一是要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对现有码头进行分类,并按照规划要求,排出保留、改建、扩建码头及拆除、关闭、迁移码头清单;二是组织发改委、经委、财税、贸粮、交通、建设、国土、水利、环保、公安、安监、质监、工商、

4、城管执法等部门,对码头进行综合整治,拆除、关闭一批既不符合规划要求,又达不到港口经营资质条件,且严重影响船舶通行安全的码头。同时,要求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市场运作,采取收购、兼并、联合或组建港口联盟等多种形式进行资源整合,提升港口规模化发展水平。根据该意见要求,在2012年前必须完成港口整治工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规划作业区的建设工作。为有序推进港口综合整治工作和港口建设工作,必须对现有码头给出明确的整合意见,并对除重要公用码头外的一般公用码头岸线和临港工业岸线等加以明确,便于港口岸线利用的行政许可和对散、乱、小违建码头的整治,使湖州港总体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5、,进而实现湖州建设“港航强市”的目标,使湖州港成为湖州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开展湖州港岸线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迫切需要的。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受湖州市交通局、湖州市港航管理局委托,承担此次湖州港岸线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湖州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县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第二节 规划范围整个湖州港所涉及的岸线,重点是湖州市范围内十条干支航道(长湖申线、京杭运河、湖嘉申线、杭湖锡线、东宗线、东苕溪、梅湖线、李湖南线、泗湖线、武新线约437公里航道)两侧的岸线。第三节 编制依据一、 主要依据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交

6、通部交规发2006469号文件关于印发港口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的通知; 湖州市港航管理局2008年港口普查资料; 湖州市港航管理局“关于编制湖州港岸线利用规划的委托书”;湖州港总体规划批准稿;湖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07年6月)。二、 主要设计资料 湖州市港航管理局提供的1:10000地形测图; 湖州物流基地布局规划(湖州市交通局、交通部科学研究院,2009年10月); 南浔区内河临港经济发展规划临港产业总体布局图(湖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2009年5月); 吴兴区主要航道沿线产业布局规划(湖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2009年5月); 东部工业区边缘

7、地块产业布局规划调整初步工作设想(湖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2009年5月); 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年6月); 湖州市水上旅游规划方案(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年6月); 浙江长兴高新技术园区发展规划(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年5月); 浙江长兴物流园区概念性规划(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美国启明全球经济研究院,2008年6月); 浙江长兴物流基地规划图(长兴县发改委,2009年5月); 德清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德清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委员会,2006年12月); 德清县临杭物流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德清县贸粮局、德清县交通局、浙

8、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2008年10月); 湖州港“五干五支”航道沿线两岸码头情况调查表(湖州市港航管理局,2009年7月); 安吉梅溪临港经济区发展战略规划(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2009年5月); 湖州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2003-2010)(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湖州市交通局,2004年6月); 湖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总报告(送审稿)(湖州南太湖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2005年11月); 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20062008湖州统计年鉴(湖州市统计局); 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标准化划界工程(湖州市水利局、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苕溪

9、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09年7月)。第四节 规划目标、原则和方法一、 规划目标编制港口岸线利用规划的目标是为了使港口建设能适应腹地内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使港口建设步入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轨道,是港口建设的一项最重要的前期工作,是实现区域综合运输体系合理配置与完善服务的基础,也是区域生产力布局完善与顺利实施的保证。同时,港口岸线利用规划也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必要的补充与完善。二、 规划原则编制湖州港岸线利用规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充分体现湖州市在长江三角洲水网地区水运发达的优势,发挥湖州内河港口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对经济快速发

10、展提供支撑;2. 根据湖州市及所属各县、区生产力布局及经济开发区的布局规划等,充分考虑腹地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发挥港口的服务功能与促进作用;3. 结合各港区自然区位优势,综合考虑腹地经济发展方向及货运生成与流量、流向,对各港区进行合理分工,做到功能明确、专业配套、规模显著;4. 充分考虑航道条件、陆域范围、水电条件及陆运通道,确保岸线规划的可行性;5. 岸线利用规划应充分考虑水源地等环境保护的要求,在内河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在水源保护区禁止设置码头;6. 港口布局在充分考虑规划合理性的同时,尽量发挥现有基础设施的优势和作用,对设施简陋、功能不全、具有安全隐患等不具备发

11、展条件的现有码头设施可逐步按规划进行拆除;7. 做到远近结合,既满足近期建设需要,又保护岸线资源,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三、 规划方法湖州港岸线利用规划应从内河港口群及区域大港的高度出发,对现有各港区进行功能整合、统筹考虑,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各港区特色,集中力量进行开发,形成规模效应,又有利于各港区优势互补,避免重复投资和不利竞争,有利于整体效益的发挥。同时,根据区域生产力布局状况及发展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增设部分港口岸线,以满足分区货运需求,提高港口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四、 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规划水平年与湖州港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规划到2020年。 20第二章 地

12、理位置、自然条件、现状及评价第一节 地理位置湖州港是我国二十八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位于浙江省北部,地处杭嘉湖水网地带,东、西苕溪汇流处。北临太湖,东邻江苏吴江、本省嘉兴,南靠省会杭州,西与安徽广德、宁国相临,水路有京杭运河、长湖申线、杭湖锡线、东宗线和湖嘉申线在此相交,可通往宁波、上海及长江沿线,公路有杭宁高速和申苏浙皖高速、申嘉湖杭高速、杭长高速以及104国道和318国道在此交汇。铁路有宣杭铁路、新长铁路过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第二节 自然条件一、 气象湖州市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冷少严寒、夏热少酷暑,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1、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

13、 15.515.8多年平均最高气温 20多年平均最低气温 11.9极端最高气温 41.2极端最低气温 17.42、 降水多年平均降雨日143161d(0.1mm);日降水量超过10mm的天数,多年平均值为40.6d;日降水量超过50mm的天数,多年平均值为12.6d;一次最长连续降水日数41d;多年平均降雨量12001600mm;一日最大降水量263.2mm(1962年9月5日)。3、 风况冬春季盛行西北风,夏秋季盛行东南风。常风向为SE,频率为10%,最大风速达20m/s(1979年4月12日);强风向为E向,最大风速27.7m/s(1972年8月17日);多年平均风速1.63.2m/s,多

14、年平均8级风的大风日数为9.1d。4、 雾况本区域出现雾期多在12月至次年3月,晚春及秋冬季节常有大雾出现。多年平均雾日26d,最多雾日43d,最少雾日15d。5、 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81%左右。6、 降雪该区域冬季降雪日较少,年平均降雪天数9.3d,日最大积雪厚度240mm。二、 水文及泥沙湖州港位于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区内水网密集。西部为低山丘陵地形,其余地区为水网平原。西部山区河道蜿蜒、曲折,落差较大,在洪水季节水流流量和流速很大,对河床局部有一定的冲刷,但河道走势基本不变;在枯水季节,流量变小,水流平缓、流速较小,由于该区域水体泥沙含量低,因此整个河道存在较小淤积。对于东部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水位稳定,水流平稳,泥沙含量低,河道走势长久以来保持稳定,仅在个别防护不好的地方可能会由于船行波的影响,使岸壁坍塌的泥砂在河道落淤,需进行必要的疏浚清淤。总的说来,湖州市各主要河道河岸稳定,河床冲淤变幅相对较小,河道走势基本不变。三、 地形、地貌湖州市地势以东苕溪为界,分为西部山区和东部平原。境内的整个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微微倾斜,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貌,分别占总面积的18.35%、30.95%、50.70%。西南及北部为中、低山区,中西部为重丘地区,由天目山脉向北延伸入境形成,平均海拔在100200m之间;东北部地势平坦、较低平,为水网平原区,平均海拔在34m之间,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