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可能涉及的宁波文化名人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50KB
文档ID:423040354
中考可能涉及的宁波文化名人 1、严子陵: 严光,(公元前37 —公元43年),又名严遵,字子陵。 余姚人。 严子陵不慕富贵,不贪 名利,后世称颂他为人具有“高风亮节” 。尤其是他也曾坚辞王莽之聘,那抗命新朝,洁身全行的品格 更为高尚。严子陵的人品确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当时知道的人并不多。直到北宋名臣 范仲淹 任睦 州知州时,在严陵濑旁建了钓台和子陵祠,并写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 ,赞扬他 云山苍苍,江 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严子陵才以 高风亮节”闻于天下。 2、虞世南:(558〜638)唐初书法家。字伯施。余姚人。 书法继承王羲之、王献之笔致,外柔内刚, 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有石刻《孔子唐堂碑》等传世,著有《帝王略论》、《书旨 述》、《笔髓论》、《观学篇》等,编有《北堂书钞》 160卷,为国内现存第一部类书。 3、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人称厚斋先生。鄞县人。 所著《三字经》影响极大, 流传甚广。 4、方孝孺(1357〜1402)明初学者。 宁海县人。少好学,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授汉中府学教授。蜀献 王聘为世子师,建文元年(1399),迁侍讲学士,值文渊阁,任《太祖实录》 、《类要》总裁,文学博士等。 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兵陷南京,他被捕下狱,后朱棣命他草拟登极诏书,他披麻戴孝,坚拒草诏而 疾书嚥贼篡位”。朱棣大怒而灭其十族(加学生),罹难者873人。有《逊志斋集》、《秋崖集》行世。 方孝孺身上的四种精神。一是崇高的人格精神。孟子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来形 容一个人品格的最高境界,中国历史上能够全部做到这三点的也只有方孝孺一人而已;二是孜孜不倦、 勤于求知的读书种子精神;三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明王道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四 是他充满民本主义的人文理念思想体系。方孝孺精神影响深远,同时代的人称他为“天下人的读书种子 5、 王守仁(1472〜1529)明代哲学家。原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人称阳明先生。余姚人。 明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因触犯刘瑾,贬为龙场 (今贵州修文县)驿丞。后 任南京太仆寺少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督兵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回故乡余姚, 在龙泉山中天阁讲”致良知"说,开创了姚江学派(又称阳明学派)。卒于江西南安,谥文成。归葬绍兴兰 亭。王阳明是中国哲学史上主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著有《阳明全书》。 6、 范钦(1505〜1585)明代藏书家。字尧卿,号东明。鄞县人。 一生喜爱藏书。归里后于嘉靖四十年 至四十五年(1561〜1566)间在月湖西岸的居宅东侧建造了藏书楼,取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名” 天一阁"。其藏书以明版地方志及登科录为世人所重,在明时已有浙东藏书第一家之誉。历经 400余年 后的今天,已成为国内最古老的藏书楼。 7、朱舜水,名之瑜,字鲁屿,号舜水。 余姚人,清初著名学者,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早年精研六经, 绝意为官。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下浙,他奔走各地,联络义军支援四明山寨王翊,顺治四年至十五年 (1647〜1658), 4次东渡日本,欲借兵复明,途中历经艰险,终未成功。后随郑成功、张苍水抗清,败 后定居日本。康熙三年(1664),水户藩主德川光国聘其为宾师。前后侨居日本 20余年,向日本介绍了中 国服制、礼制、官制等礼乐典章,讲授了自己的学术思想, 为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作出了很大的 贡献。卒后私谥文恭先生,葬日本常陆入慈郡大田乡瑞龙山麓。有《舜水先生文集》 、《朱舜水集》、《朱 氏舜水谈绮》等行世。1982年5月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日本朱舜水先生纪念会在余姚龙泉山上建造了 朱舜水纪念碑。 8、黄宗羲(1610〜1695)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人称 梨洲先生。余姚黄竹浦人。父黄尊素,东林党人,因反对魏忠贤等死于诏狱。明崇祯元年 (1628),赴京 为父申冤,锥刺逆党。而后在南京加入复社。明亡后,率家乡子弟组成 "世忠营”,拥鲁王抗清,先后10 年,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左副都御史等职。失败后归隐故里,授徒讲学,著书立说。黄宗羲学识渊博, 著述弘富,对天文、地理、历算、乐律等造诣颇深, 尤长史学,并开创了浙东学派 。有《黄宗羲全集》 行世,其代表作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四明山志》等。 9、 柔石,现代小说家。姓赵,名平福,后改名为平复。柔石是其笔名。浙江省宁海县人。 五四运动爆 发后,柔石关心国家大事,参加晨光社,从事新文学活动。 短篇小说集《疯人》于1925年在宁波自费出 版。内容以恋爱为题材,多为身边琐事的描绘和个人情绪的抒发。 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对知识 分子的脆弱徘徊有所批判,但调子低沉。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二月》(1929)和短篇小说《为奴隶的 母亲》(1930)。《二月》以主人公萧涧秋来到芙蓉镇的遭遇,反映 20、30年代找不到出路的小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徨,表现他们在与旧社会冲突中的悲剧性格,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 显示出柔石在创作上的才华。 《为奴隶的母亲》的创作,表明作者正努力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现实 主义的创作方法已臻成熟。 它通过浙东地区流行的“典妻”制度, 在朴素的白描中塑造了穷苦妇女春宝 娘的鲜明形象,控诉了封建主义的野蛮、残酷,读来令人怵目惊心。 他另有短篇小说集《希望》和翻译 作品卢那察尔斯基的《浮士德与城》、高尔基的《阿尔泰莫诺夫之事业》及《丹麦短篇小说集》等。 1931年1月17日被捕,2月7日深夜,柔石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 成为 “左联五烈士” 之一。 10、 冯骥才,祖籍浙江慈溪, 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抢 救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 (与李定兴合写,是一篇历史小说) 、《神 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 《啊!》《神鞭》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 ,《意大利小提琴》, 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 ,电影文学剧本《神灯》 ,文 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 《俗世奇人》,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 ,《冯骥才小说集》,《冯骥 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 ,中篇小说《啊!》,《神鞭》,《花的勇气》分别获得全国优秀 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 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回味 ! 11、余秋雨,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代表作: 《文 化苦旅》《行者无疆》《千年一叹》《霜冷长河》《山居笔记》等。他的作品开创了中国当代文化散 文的先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