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市中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23008664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江市市中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江市市中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江市市中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江市市中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江市市中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江市市中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江市市中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江市市中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2014鄂州)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湛蓝(zhn) 静谧(m) 骊歌(l) 砭骨(bin)B . 追溯(s) 蜿蜒(wn) 峰峦(lun) 祈祷(q)C . 生肖(xio) 倒坍(tn) 荣膺(yng) 抽噎(y)D . 嫉妒(j) 称号(chng) 涟漪(y) 殷红(yn)2. (2分) 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 因地制宜不屑置辩巧妙绝纶B . 郑重其事改邪归正威武不屈C . 别具匠心世外桃源政通人和D . 抑扬顿挫纵横决荡急中生智3. (

2、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易卜生的话剧艺术,在揭示人物深层心理特性上达到了淋漓尽致,炉火纯青的程度。B . 进入高三以来,一些学习平平的人却进步很大,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C . 陈水扁说台湾与大陆是“国与国”的关系,并说这是代表民意,企图把自己装扮成梁上君子 , 真是无耻之极。D . 只有每一个中国人都励精图治 , 共扶国运,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4. (2分)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们应该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B . 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C . 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

3、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D . 谁也不能否认学好电脑技术是靠实践得来的。5. (2分)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谈读书的作者培根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作家,“知识就是力量”就是他的名言,其随笔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B .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具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全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C . 过零丁洋的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D . 曹刿论战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全文紧扣“论战”中心,全面记叙了长勺之战,生动刻画了曹刿的

4、形象,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6. (2分) (2017北塔模拟)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一次让国人回味无穷。 , , , 。也不仅仅是这些美食的前世今生以及故事背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还有美食背后那些来自乡野、来自草根的命运故事只是,这一回的“舌尖”让人回味的不仅仅是镜头前的美食A . B . C . D . 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7. (17分) (2017八下大石桥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墨池记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5、。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岂信然邪_ 羲之之书晚乃善_(2) 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两处停顿。羲 之 尝 慕 张 芝 临 池 学 书 池 水 尽 黑(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4) 从文中来看,王羲之能够成为“一代书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

6、)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 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受降城,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后锦旗乌加河北岸。回乐烽:旧说在灵州回乐县。故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南。(1) 前两句用“沙似雪”、“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2) 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 默写 (共1题;共12分)9. (12分) (2017九上下城期中) 古诗文名句填空。 (1)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_,_。(刘方平月夜) (2) 池上碧苔三四点,_,_。(晏殊破阵子) (3) _

7、,_,槲叶落ft路,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ft早行) (4) 观刈麦中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请问听者“悲”从何来?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_,_。” (5) 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诗句“_,_”,和周敦颐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所表明的一样,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6) 沁园春雪中在写景与议论之间起着过渡作用的句子是_,_。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0. (20分) 阅读将就与讲究,回答后面的题目。将就与讲究陈世旭看到一篇谈人们在生活中的将就与讲究的文章,认为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过日子不妨讲究一些,不必那么将就,一辈子吃饭只求

8、果腹,穿衣只求遮体,永远是一碟老酸菜下泡饭,一身过了时的旧衣裳。为什么不可以吃好点,穿好点?这意见我完全赞成。好不容易活一辈子,真不必太亏待自己。我略有些不同意的是,作者所说的“吃好点”指的是公认的美味佳肴,“穿好点”指的是时尚品牌。因为我觉得,美味佳肴和时尚品牌固然不错,但除此之外还有吃好和穿好的方式在。小时候,父亲微薄的薪水要养一大家子人,日子过得很拮据。饭菜是最简单的,衣裳是典型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姐姐穿小了给妹妹穿,哥哥穿小了给弟弟穿。但母亲总是把最简单的饭菜做得极为可口,没有油,拿一块肉皮擦擦锅底,把冬瓜、萝卜、豆腐之类烧得看上去、闻起来都像红烧肉。我最喜欢吃的是她用米

9、汤煮的锅巴粥:稀稠适度,上面漂着碧绿的丝丝菜叶和晶亮的点点油星。为了节省自来水的钱,几个孩子的衣裳,母亲每天都挑到很远的河边去洗,靠棒槌和搓板洗得干干净净。晾晒干了,缝补破烂,针线像绣花一样,比没补的还好看。然后用一只掉了搪瓷的大水杯,装上滚烫的水,熨得有棱有角。不明就里的邻家孩子们很是羡慕,对他们家大人说我们家的孩子总有好饭好菜吃,总有新衣新裤穿。过日子是将就还是讲究,乃是一个生活品质问题。我所理解的生活品质是一种舒心,一种惬意,一种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感觉,是在自身具备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既有在生活中找到最佳状态的敏感,又有创造愉悦的心灵空间。除了保持基本的物质生活水平及身心健康之

10、外,特别懂得生活,特别会过日子,能够从中获得快乐、幸福、舒适、安全的主观感受。就是说,所谓生活品质,除了包括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还包括体验生活之美的能力。注重生活的品位和质量,日子过得细心因而精致。有独特的个人爱好和精神追求,包括居住、服饰、饮食、旅游、休闲、体育,都是那么得其所哉。即便收入颇丰,也并不挥霍;居住舒适即可,陈设未必奢华;饮食不厚重肥腻;穿着首先是清爽得体;有工作的乐趣,也有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温馨;生活充实,人生完整,心智健全,自信,乐观,开朗,友善,懂得敬畏;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肯为之付出努力;坚持自我,同时又尊敬别人。因为这一切而广受尊敬,这尊敬又直接给自己以社会满足感。生活品

11、质并非什么高深的问题。乃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定条件下寻求该条件下最好的风格与方式。真正的生活品质,与人的精神文化追求、对社会与环境的认同密切相关,不是单纯的物质水平问题,不是单有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的提高就一定能达到的。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以后,品质生活更大程度上其实表现在精神层面,表现在营造生活的意境以及身心的和谐度上。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同时也就会失去生活品质的实相。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以低级炫耀的方式表现自我的生活品质,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富裕和福祉并不是一回事。我们在媒体上见到的那些在海外疯狂抢购奢侈品的富裕人群,其所表现出来的粗鄙恐怕很难让人对之发生敬意。反过来,生活中我们常

12、常见到许多人并非豪门身世,然而他们的生活品质却被人羡慕与赞叹,这源于他们领悟生活微妙的独到智慧。创造美好,拥有美好,维护美好,强调品位、品鉴,注重外观和内涵的统一协调,成为一种本能的追求,一种博雅的情怀,一种静水深流的境界,充分表现出对生活的一种成熟理性。这才是对生活的真正讲究。(1) 通读全文,作者认为什么才是对生活的真正讲究?请用原文回答。(2) 第小节,作者记叙自己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有什么作用?(3) 第小节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 “将就与讲究”本是并列关系,但在本文论述中作者有所侧重。你认为作者强调的是哪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11. (20分) (2016义乌模拟)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苏七块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A)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B)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人有了能耐,脾气也怪了。苏大夫有个各色的

14、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答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