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及特点毕业论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2295717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及特点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及特点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及特点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及特点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及特点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及特点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及特点毕业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 目(中、英文)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及特点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s in ancient Chinese predecessor摘要 古代汉语语法中的特殊语序很多,其中比较复杂而又重要的便是宾语前置。对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类型和特点的研究历来是古汉语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古代汉语中具体宾语前置句式的分析,并结合前人在研究古代汉语宾语前置方面的成就,本文从语法宾语前置和语用宾语前置两个方面出发来分析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以及各个类型的特点。对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和特点进行研究一方面使得我们对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划分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对我们轻

2、松阅读古典文籍,传承古代优秀的文化知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关键词:宾语前置;类型;特点 AbstractAncient Chinese orders a lot of special syntax, in which Prepositioning of Object is more complex and important. It has always been a hot research to study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s in the ancient Chines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3、 analysis of special Object sentence in ancient Chinese, meanwhile, combining with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previous in this field. It proceeds to analyze ancient Chinese Objects in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type, both from the aspect of Prepositioning of Object in the syntax and pragmati

4、cs Preposition. Researches on Objects in the ancient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re of importance. On the one hand,it can help us make a much more clear understanding of ancient type of Chinese Objects.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an indispensable influence on the reading of classical litera

5、ture books, meanwhile, the spreading of excellent cultural heritage of ancient knowledge.Key words: object;types;Characteristics目 录摘要IAbstractII一 语法宾语前置的类型和特点1(一)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构成前置3(二)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构成前置3(三) 介词构成的宾语前置3(四) 用结构助词复指的宾语前置5二 语用宾语前置的类型和特点6(一) “相”构成的宾语前置7(二) “见”构成的宾语前置8(三) “自”构成的宾语前置9(四) 出于语感和押韵的

6、需要构成的宾语前置9(五) 为了强调或变长句为短句构成的宾语前置9 结语9参考文献10谢辞11II1 语序是汉语语法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表达手段。其实不单单是在汉语语法中,凡是在不讲究构形形态的语言里,句子中的各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等的确定,以及它们之间意义关联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语序来表现的。所谓语序,通俗地讲就是指词在句子中所处位置的先后顺序。即便是相同的词语由于排列顺序不一样,所造出来的句子表达的意义也不一样。1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情况下句子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其中起修饰限定作用的成份,定语、状语等应放在所修饰的中心语前面。即按照的语序构成句子。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存在着一系列特殊语序形式:定语后置

7、、宾语前置等等,其中尤以宾语前置出现的频率最高。依据汉语句子的基本语法结构特点,宾语一般是放在谓语动词和介词之后,并受它们的支配,而在文言句式中有些句子的宾语却被提到谓语动词和介词的前面,由此便形成了宾语前置。我们这里所说的前置,不是把宾语提到整个句子的最前面,而是把它放到支配它的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先秦关于古代汉语的研究中显示,宾语前置的语法要求主要有两个:一是疑问句或否定句,一是疑问代词或否定代词作宾语。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结合前人对此类现象的研究,在这里我们把受语法条件限制的,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宾语前置句叫语法前置句;而把为了表达或修辞的需要而构成前置的文言句式称为语用前置句,这种前置往

8、往是出于强调宾语的要求,一般我们把这种前置看成是一种语言运用上的特殊现象。一、语法宾语前置的类型和特点 (一)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在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各个类型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构成前置是讨论最多、最受关注的一种类型,几乎所有讲古代汉语语法的教科书和著作都对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问题有所探讨。古代汉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现象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是一种较特殊的语法现象,这一特殊句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发展态势。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最初明确指出“凡外动字状以弗辞,或起词为莫、无等字,其止词如为代字者,概位乎外动之先后”,2之后王力对先秦汉语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问题又加以论述,我们就得到了这样

9、一个印象:先秦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构成前置最常见,而很少有后置的情况。大家在这一问题上似乎达成了共识,即在古代汉语中,只要是代词在否定句中作宾语,则必须置于谓语动词之前,且把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种特定句式看作上古汉语的正常语序,并不认为这种句式是临时的。对于这一问题,近代学者王力、吕叔湘等人重申了马建忠的观点。其实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构成宾语前置这一规则,在古汉语中并不十分严格,先秦以及后代的著作中都有前置后置并存的现象。3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含有否定词“不”、“弗”、“未”、“无”、“毋”、“非”、“否”或由否定性的无指定代词“莫”作主语的句子叫否定句。在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这个代词一般就放到谓

10、语动词前面构成宾语前置。例如: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离骚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 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闻道百,以为莫已若。秋水 均含否定词“不”,句中的“自”句中的“余”句中的“吾”都是代词,分别作动词“信”、“欺”、“知”的宾语,都放到了动词前面,其正常语序应是:忌不信自。古之人不欺余也。不知吾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意思分别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比齐公美)。古时的人没有欺骗我。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吧。例均含否定词“未”,其中“之”属于代词,分别作“闻”和“有”的宾语,因此,都被提到了动词前面。其正常语序是:民不足而

11、可治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之。未有之也。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分别是:老百姓不富足而社会可以安定,从古到今不曾听说过这种情况。不曾有过这种事。例中含有否定词“莫”,作宾语的代词是“己”,它被提到动词“若”之前,正常语序是:闻道百,以为莫若己。其大意是:熟悉了很多道理,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统观古代汉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构成宾语前置,有一类现象需要注意:当动词前面有“能”、“肯”、“敢”、“尝”、“曾”之类的表意愿的动词或副词时,前置的代词宾语位置一般是放在否定词之后、表意愿的动词或副词之前,而不是直接放在动词之前。4例如:“未敢忘之”这句话,一般要写作“未之敢忘”,而不能写作“未敢之忘”。“民归之,

12、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这两句话的宾语都是由代词充当的,但不是否定句,所以并没有构成前置。而如果是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之”不是放在动词“御”的前边,而是放在表意愿的动词“能”的前边,如孟子梁惠王下中“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这样的例子还有:“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诗经魏风硕鼠)、“此邦之人,不我肯顾” (诗经小雅黄鸟)、“民不足而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论积贮疏)。通过分析上面的文言句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能构成宾语前置。

13、例如: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子鱼论战未绝鼓音。左传成公二年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三个句子分别含有否定词“不”、“未”、“莫”,都属于否定句,但由于它们的宾语“二毛(老人)”、“鼓音”、“王”都是名词,而不是代词,不满足在否定句中构成宾语前置的条件所以不属于宾语前置句。(二)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在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由疑问代词“安”、“何”、“谁”、“焉”、“孰”、“胡”、“奚”、“曷”等来充当,一般宾语要提到支配它的动词或介词前构成宾语前置。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国胡以相恤?齐桓晋文之事 例中的疑问代词“安”充当谓语动词“在”的宾语,被提

14、到动词前,正常语序是:沛公在安?意思是:沛公在哪里呢?例中的代词“奚”作宾语,受动词“适”的支配,正常的语序是:彼且适奚也?意思是:它将到哪里去呀?例中的“胡”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受介词“以”的支配,“胡以”即“以胡”,正常语序是:国以胡相恤?翻译为: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姓呢? 通过分析上述例句可以归纳出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构成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由代词充当;第二,必须全句是疑问句。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疑问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如果宾语是由代词充当的,并且全句的一个分句是疑问句,这样也不能构成宾语前置,二者缺一不可。“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前句“吾谁欺?”是疑问句,疑问代词

15、“谁”充当动词“欺”的宾语而前置;对比后句“欺天乎?”,由于宾语是普通名词“天”,所以不前置。全句的意思是:我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再如,曰:“奚冠?”曰:“冠素。”前句是疑问代词“奚”作宾语,置于动词“冠”之前;后句宾语“素”是普通名词,不前置。全句的意思是:问道:“戴什么样的帽子?”答道:“戴白色的帽子”。(三) 介词构成的宾语前置 介词具有动词性,所以它也可以像动词一样构成宾语前置,但介宾短语通常不做谓语,这样它在构成宾语前置时,又与动词表现出不同的特点。5一般来讲,介词中的“以”和“为”动词性较强,所以它们经常会带前置宾语,而其他介词带前置宾语的情况很少。在现代汉语中,介词与其支配的宾语构成介宾短语,而在文言文中为了突出强调介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