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效益审计程序研究(1)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22956990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效益审计程序研究(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内部效益审计程序研究(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内部效益审计程序研究(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部效益审计程序研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效益审计程序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部效益审计程序研究(1) 本文从论述内部效益审计基本概念出发,对目前内部效益审计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审计程序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完成内部效益审计依次要经过选择效益审计项目、编制项目审计计划、实施现场审计、编审效益审计报告以及后续审计等五个阶段。内部审计 效益审计 程序 纵观世界审计,当前我们正处在由传统财务审计,向以管理和效益为核心的现代审计发展的阶段。李金华审计长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二次会议上指出:“内部审计有它自身的特色和个性,其中之一就是内部审计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内部审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效益和管理。”李金华审计长的讲话高屋建瓴,指出了管理和效益审计在内部审

2、计中的重要作用,也指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向和重点。虽然目前效益审计在理论上、审计方式上、内容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无法定论、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效益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发展和方向。本文以解决实践问题为出发点,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国外审计的一些有益做法的基础上,对内部效益审计的程序进行初步研究。 一、内部效益审计概述 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时常被用于阐述性质相似的内部审计活动,本文将这些审计活动统称为效益审计。本文认为,这里所说的效益审计,是指内部审计师对组织内部管理和使用组织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独立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 该定义明确了效益审计的对象是

3、管理和使用组织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其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评价组织内部的有关机构管理和使用组织资源业绩的手段,并通过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有关机构的经营绩效,为组织增值服务。效益审计要求检查实际成果与预定标准或预期目标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并把注意力集中于组织内部有关机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情况,分析评价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以及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内部审计师在实施效益审计时,应独立于受其检查和评价的活动之外,所获得的有关评价效益证据均应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相关。 检查、评价管理和使用组织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内部审计师实施效益审计的目标。经济性(Economy),是指资源使用是否经济、节约;效率

4、性(Efficiency)是指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投入与产出比;效果性(Effectiveness)是指投入的资源是否完成预算或既定的计划或目标。内部审计师在执行效益审计任务过程中,应该严密注意上述三个概念的适应性,同时注意财务审计和法纪审计的有关事项。 二、内部效益审计的程序 从国外开展效益审计的经验来看,完成效益审计要包括一系列周密计划的阶段。每一阶段都要达到一定的目标,并且均取决于前一阶段的结果。这说明效益审计的过程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这种规律来自效益审计的内在要求。适当的效益审计程序,一般来说应满足下列要求:审计程序应有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程序应能保证审计质量

5、,审计程序应体现法规要求,审计程序还应体现有效审计的原则。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将效益审计程序设置为选择效益审计项目、编制项目审计计划、实施现场审计、编审效益审计报告以及后续审计等5个阶段。 (一)选择效益审计项目 选择好效益审计项目是开展效益审计成功的关键。财务审计虽然也存在项目选择的问题,但查明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常常是一个不变的审计项目。而效益审计则不然。由于效益审计涉及的范围广,受此限制,内部审计师一般很少开展全面的效益审计。为了使效益审计卓有成效,内部审计师一般选择效益提高潜力大、并具有实施审计的客观条件的项目进行审计,这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重点地完成审计项目,及时

6、改进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在促进效益的提高方面容易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对效益审计来说,选择项目是首要的一环。 1.选择效益审计项目的原则 选择效益审计项目就是要在充分考虑内部审计机构有限的资源的基础上,选择效益审计项目,制定效益审计战略,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师在选择效益审计项目时应该考虑以下一些原则: (1)效果性原则。该原则要求内部审计师在选择效益审计项目时应该选择预计是审计效果最好的项目。这些预计的可能的审计效果包括:是否促进被审计组织提高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否促进了被审计组织更有效地计划、控制和管理;等等。目前,在经济转轨问题

7、丛生的时期,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效益,必须将审计力量集中关注问题较多的领域。 (2)风险适中原则。内部审计师从事任何审计工作都存在风险,实施效益审计也不例外。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内部审计师在对被审计组织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检查和评价时,会存在评价不当、建议不切合实际等的可能性。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师应该慎重选择审计项目,要仔细研究分析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效益审计风险管理,切忌盲目求新、求大,防范审计风险。 (3)估算审计成本原则。选择效益审计项目是否恰当,以及何时开展,内部审计师都要合理估算其所需的审计成本,并根据现有的资源状况做出合理安排。这些资源主要包括财务资源、人力资源

8、等。一般而言,合乎审计成本要求的,较容易被选中作为效益审计项目。 2.选择效益审计项目的步骤 内部审计师要利用现有的资源,根据组织的要求,确定审计目标,选择效益审计项目。其主要步骤包括: (1)明确效益审计目标。内部审计的角色应该是动态的,能够不断改变以满足组织的需要。但内部审计师应该明白,高层管理人员和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部门的期望是什么?涵盖哪些类型的领域以及获得哪些审计发现是期望内部审计部门做到的事情?也就是说,内部审计师应对自身的目标有清晰的认识,而且只有明确了所要实现的目标,才能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和各种条件,确定可选择的效益审计项目。 (2)收集备选效益审计项目的信息。内部审计师在确

9、定可供选择的效益审计项目后,应该对有关审计环境有透彻的了解,并着手收集与项目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被审计组织的经营目标和、生产流程、组织要素和执行的主要控制制度;被审计组织的预算、财务、经营报告和外部审计报告;资本、人力、期货等市场发布的信息,政府颁布的规章、条令;贸易出版物、学术研究报告、报刊杂志等等。 (3)建立效益审计项目库。内部审计师要根据收集的相关信息,对于每个备选项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序。备选项目排序可采用打分的方法。 所谓打分就是对影响项目选择的若干因素,按照一定的标准予以量化,并加权计算总分的过程。如根据选择效益审计项目的原则,将打分因素分为效益审计效果、效益审计风险和效益审计成本3个部分,每个部分分为若干细目,每个细目根据重要性程度确定权重和分值。审计权重应以效益审计效果为主,占50%左右,效益审计风险占30%左右,效益审计成本占20%左右,这样能更好地体现效益审计的目标和内部审计师的责任。 每个细目的分值范围应该预先确定。既可请内部审计部门有关人员,也可邀请社会人士参与打分,然后计算平均分。内部审计师根据得分高低确定项目审计的先后次序,并将其列入效益审计项目库中,标明审计目标、范围重点、计划工作量和计划实施时间等。该项目库应该在每年的年末修订一次,并从中标明下年度准备实施的审计项目。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