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课测试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22846604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课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课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课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课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课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课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课测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课检测题(03) 出题人: 时间:2014.9.4一、选择题1、2012年,北京中轴线、大运河、丝绸之路等45项文化遗产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显示了我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决心。之所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A B C D 2、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

2、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3、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我们所说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指( )A 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B地域文化的多样性C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D建筑艺术的多样性4、2011年6月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同意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为世界遗产,这是我国第41处世界遗产。西湖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 )是中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我国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既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

3、民族文化的个性有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展示,但不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A B C D5、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A B C D6、像春节贴窗花,换春联,放鞭炮等,都是民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庆节活动。有专家提出,设计古有的又有现代气息的传统节日仪式体系,在国家层面上举行公众庆典,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尊严和气派,对文化传承能起更大的作用。传承文化,节日仪式的作用是()展现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

4、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对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进行保护和弘扬集中展现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感情A B C D7、伦敦奥运会会徽以数字“2012”为主体,包含了奥林匹克五环及英文单词伦敦(London),采用国际化设计语言,简洁鲜明,由单纯而大块的色彩组成的主体图案,象征着活力与激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好评。这告诉我们( )A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B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已消除差别而走向统一C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规律D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8、2013年8月,中俄青年大学生研修活动座谈会在北京

5、人民大会堂举行。俄罗斯学生用中文唱起中国歌曲大中国,中国学生用中国传统乐器笛子演奏俄罗斯歌曲山楂树,将座谈会气氛推向了高潮,也展现了两国文化的魅力。这反映了(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世界文化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A B C D9、2013年3月,文化部启动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申报工作,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推动东亚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 )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消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发展本民族文化 促进世界文化繁荣A B C D10、 中国与非洲国家文化交往历史悠久,在中非文化交流的字典中,没有“排斥”“歧视”“居

6、高临下”这一类词汇,因为我们是平等相待的朋友,是彼此尊重的兄弟。这体现了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C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11、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就是要求在文化交流中做到( )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和平相处 不分你我A B C D12、 全世界数十亿观众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收看了“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成功实况,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说明( )大众传媒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大众传媒完全代替了旧的传媒 大众传媒显示了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量地超越

7、时空的局限A B C D 13、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 BC D14、伦敦奥运会期间,商家适时地推出了富有英国文化气息的奥运纪念品。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欣赏、购买这些奥运纪念品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英国文化的理解。这说明( )商业贸易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文化在交流中趋于一致 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文化传播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 B C D15、 古代,一些商人将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

8、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等输入中国。古代商人的这些活动是( )A一种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B通过人口迁徙进行文化传播C通过教育进行文化传播 D通过商贸活动进行文化传播16、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引用俄罗斯谚语“大船必能航”和中国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形容不断发展的中俄关系。上述经典谚语和诗句的运用,拉近了习近平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也体现了中俄文化异曲同工之处。这说明( )各民族文化由共性和普遍规律 要尊重和认同各国文化 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A B C D17、 文化传播的高度和深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改

9、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的文化涌入中国,大大开阔了国人的眼界。我们对待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一切文化在中国传播 B坚决防止外域文化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C文化传播有其自身规律,可以顺其自然,不用加以干涉D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学习、吸收各国先进文化18、 感恩节虽然是个“西洋节”,但其中蕴含的感恩精神,则是呼应了中国传统的“知恩图报”精神。其实,“感恩”是无论“东西”的。这一事例表明( )A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B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正逐步消失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感情的表达是相同的D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19、

10、2014年在南京举办的青奥会将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亚洲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青奥会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应当( )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理解个性 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平等交流,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A B C D20、 图书漂流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拾捡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进行图书漂流。图书漂流活动( )A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超越时空对文化传播的局限C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21、 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

11、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22、 某网友在微博上发起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信息被关注和转发,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社会公众参与街拍、慈善基金参与救助、警方调查核实.“关注产生力量,围观改变中国”。由此可见( )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影响文化的力量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微博成功取代了文化传播的传统手段A B

12、C D 二、 非选择题23、2012年中国在土耳其举办“中国文化年”,2013年土耳其在中国举办“土耳其文化年”,介绍各自的灿烂文化和民族特色。中土两国加强人文交流,开展平等对话,对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对话、增进两国人民了解、增进两国友谊起到了积极作用。结合材料谈谈应怎样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4、 杭州市是古老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最近几年,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杭州旅游文化发展增添新动力,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大平台;在弘扬“丝绸之府”、打造“女装之都”的服装工业发展进程中,注重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时尚的有机结合,加强与俄罗斯等国的优秀服装设计师的交流与合作,在积极发展中国丝绸服装贸易的同时,也对外传播了中国的文化。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杭州市是如何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课测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15:BCCDB 610:DCABC 1115:ACDCD 1620:CDDDD2122:CA二、 非选择题23、 (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两国互办文化年活动,介绍各自的灿烂文化和民族特色,做到了相互借鉴、求同存异。(2)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相互尊重,共同发展,两国加强人文交流,开展平等对话,做到相互尊重、共同发展。2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