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代谢与酶的实验专题练习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22551675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陈代谢与酶的实验专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陈代谢与酶的实验专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陈代谢与酶的实验专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陈代谢与酶的实验专题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陈代谢与酶的实验专题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陈代谢与酶的实验专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陈代谢与酶的实验专题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陈代谢与酶的实验专题练习1. 有工厂利用酶将废弃动植物油脂与甲醇等反应生产生物柴油,最适用于该过程的酶是( )A胆碱酚酶 B.固醇醋酶C.脂肪酶 D.磷脂酶2关于蛋白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酶是蛋白质B.蛋白酶可以作为药品治疗某些疾病C.蛋白酶可以水解所有的肽键D.利用酶工程可以提高蛋白酶的稳定性3. 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 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过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处理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甘薯还原糖含量(mg/g)2

2、2.123.325.837.640.547.454.768.945.328.6(1)由表可见,温度为70 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实验原理: ;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芝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第二步:70 水浴保温5 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第三步:70 水浴保温5

3、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第四步: .实验结果: .(4)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的作用,食用马铃薯后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后发生的代谢变化是.4.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水温/1020304050组别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清除血渍时间/min67668852518336347711126891167清除油渍时间/min93789587639182468

4、575277769868(1)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4)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请说明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理由。5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人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下图所示),以探究酶促反应的相关问题。根据实验现象与数据分析答题。(1)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

5、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下曲线图。20分钟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2)若土豆片为8片时,和上述实验所得的曲线(实线)相比,实验结果的曲线最可能是下列图中的虚线。如果要获得更多的气体,在不改变溶液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是 ,其结果可用 图中的虚线表示。(3)为保证上述实验的科学性,需要控制的其他外界因素有 。6. 生产中使用的普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060之间,而极端耐热淀粉酶在100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因此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某同学王在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温度对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中有些问题需要你的帮助。(1)此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需要考虑 及 等因素。(

6、2)在此实验中,因变量可以用碘液和斐林试剂检测,两种试剂各与何种物质反应色?检测的是底物还是产物?(1) 假设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在给出的坐标纸上绘图反映实验结果.温度/102030405060708090100普通淀粉酶相对活性/%6254367836522200耐热淀粉酶相对活性/%615254876921009882657.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三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的温度,如下如所示。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少许等量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1)若向A、C、E三支试

7、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察该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 ,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 ,颜色较深的原因是 ,不变色的试管是 ,不变色的原因是 。(2)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都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 。(3)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你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8. 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酸,能专一催化1 mol谷氨酸分解为1 mol,氨基丁酸和1 mol 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mmol/

8、L l最适温度、最适pH值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图38一1和图38一2。图38-1产物CO: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38-2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曲线(注:酶浓度固定) (注:反应物浓度过量)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38一1画出反应过程中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1”标注)。(2)当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谷氨酸脱羧酸的浓度增加50%或降低反应温度10,请在图38一1中分别画出理想条件下CO2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2”标注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用3”标注温度降低后的变化曲线),并分别说明原因。(3)重金属离子能与谷氨酸脱羧酸按比例牢固

9、结合,不可解离,迅速使酶失活。在反应物浓度过量的条件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人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后,请在图38-2中画出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请用“4”标注),并说明其原因。9.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呈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实验步骤】(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2)在下表各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

10、,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试剂,摇匀后,进行 处理。(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实验结果】微生物A提取物微生物B提取物微生物C提取物颜色深浅程度【分析讨论】(1)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号试管。(2)实验组试管均呈现的颜色是 ,但深浅不同。(3)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 。(4)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 。(5)从解决能源问题的角度,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意义在于10.近期统计

11、数据显示,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请根据提供法的材料回答问题:(1)体外分别培养某癌细胞和正常体细胞,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是 。在体内,癌细胞可能侵袭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 的特性。(2)端粒酶是与染色体末端结构相关的一种细胞组分。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癌变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实验材料:癌细胞、端粒酶抑制剂、细胞培养液等。细胞类型增值代数端粒酶活性正常体细胞5060无癌细胞无限有实验步骤:_结果预测及分析:_(4)请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思路:_。 参考答案1. C2.C3. (1)还原糖的产生是酶作用

12、的结果,酶具有最适温度.(2)不含淀粉酶.(3)实验原理: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实验步骤:第二步:等量淀粉溶液.第三步:等量斐林试剂.第四步:沸水溶加热煮沸1-2 min.实验结果:A管砖红色,B管蓝色.(4)唾液淀粉酶.代谢变化是:氧化分解为CO2、H2O及释放能量;合成糖元(肝糖元、肌糖元);转变成非糖物质(脂肪、某些非必需氨基酸).4.(1)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 蛋白酶 蛋白酶和脂肪酶 (2)专一性 (3)没有差异,因为高温使酶失活 (4)未运用酶的固定化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5. (1)过氧化氢量有限(2)c 增加过氧化氢浓度 a(3)温度(或光照或气压等)6.(1)底物淀粉液的浓度和数量、pH值及添加试剂的量、实验操作顺序等。(2)碘液与淀粉反应,碘液检测的是底物;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反应,检测的是产物。(3)绘图,略。7.8. (1)见曲线1(评分依据:每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