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1-6册课内文言文知识与练习一、(高一上)《种树郭橐驼传》1.子厚 柳河东 柳柳州 捕蛇者说2.(1)名词用作动词,称呼;(2)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职业;(3)名词用作动词,成果实;(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5)早、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结实早并且多;(6) 名词用作动词,用抓、掐;(7)“孳”同“滋”,繁殖、滋生;(8)成果实,名作动;(9)果实;(10)实际;(11)往回看; (12)两个词,因此乡里的人;(13)它的果实;(14)我们小民;(15)困苦;(16)措施3.(1)“而”通“尔”,你们;(2)虽然;(3)因此;(4)已经这样;(5)不是过多;(6)像;(7)如果;(8)及,比得上;(9)表目的,可不译;(10)通“尔”,你们;(11)表并列,又;(12)表顺接,“于是”;(13)从事;(14)做4.(1)因此她们都比不上我啊2)我又有能特别做些什么呢? (3)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4)郭囊驼,不知最初叫什么名字5)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6)又用什么使我们生活繁华、性情安乐呢?5.郭橐驼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抱负效果。
她植者则否则,她们违背树木的本性,招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二、(高一上)《病梅馆记》1.龚自珍全集 巩祚 思想 文学 改良主义 托物言志2.(1)生长之势;(2)名词作动词,绳,约束;(3)名作动,祸,导致罪过;(4)明,公开,形作动;(5)穷,用尽,形作动;(6)直,挺直的枝干,形作名;(7)密, 密集的地方,形作名;(8)变成病态;(9)隐,隐衷;(10)病,使……病;夭,使……弯曲,使动;(11)复,使……康复,使动;(12)顺,使……顺,使动, (13)使 ……弯曲,使动;(14)泣,为……哭泣3. B4.(1)我已经为它们流了三天泪,于是发誓要治好她们2)我放开它们,顺着它们的天性,毁掉那些盆子,把梅所有种在地里3)梅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横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姿态4)梅的枝干的横斜、疏朗、弯曲,又不是愚蠢的、只知赚钱的人能凭她们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5.都以托物言志的措施写的《种树郭橐驼传》是通过“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的养树措施阐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以种树来挖苦官吏烦政扰民的现象而《病梅馆记》则谴责了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发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人才的罪行。
它们都体现了要让人们及人才的个性解放,顺其自然的成长三、(高一上)《促织》1.清 文言短篇故事 书斋 记 写的是奇闻异事2.(1)崇尚,爱好;(2)积,储存;(3)追征;(4)比;(5)到;(6)学校;(7)通“值”,价值;(8)名词,差使;(9)动词,考取;(10)名作动,有才干;(11)名作状,用笼子;(12)名作动,用笼子装;(13)形容词使动,使……高,抬高; (14)名作状,用力;(15)名作动,陈述;(16)形容词意动,以……为奇3. BD4.(1)(这画)岂不是向我暗示捕获蟋蟀的地方吗? (2)成名由于它太小,觉得不好3)(成名)一出门,所穿的皮衣和驾车的马超过了世代做官的人家啊4)只有这个成家的人,由于胥吏侵耗而贫穷,又因献上蟋蟀而富有,她穿皮衣,骑骏马,意气扬扬5.从抨击的深度上看,抨击矛头直接指皇帝;从揭发封建社会的广度来看,《促织》中里胥、学使、县宰、抚军、皇帝等社会阶层无所不包;从选材上看,《促织》写官府征蟋蟀蟋蟀从用途上讲“促织”毫无用处如果说有用,唯一的用途是取乐这就更显出征促织的荒唐封建统治者为了个人的享有,给天下百姓带来巨大的劫难四、(高一下)《阿房宫赋》1.樊川文集 牧之 樊川 诗人 李商隐 小李杜2.(1)毕,被动用法,被灭亡;一,数词作动词,统一;(2)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3)鉴,意动用法,以……为鉴;(4)腰、缦,名词作状语,像人腰同样,像绸子同样;(5)族,名词作动词,灭族;(6)古义:宫室建筑的精致;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7)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筹划或组织;(8)古义:可惜;今义:怜悯;(9)一,统一;(10 )爱惜;(11)数词;(12)爱慕;(13)夺取;(14)灭族。
3. B4.(1)(从此)宝鼎(看作)铁锅,宝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土块,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秦人看待它们,也不怎么爱惜2)如果后裔人哀叹它而不引觉得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她们了3)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函谷关被刘邦攻破;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4)唉,假使六同各自爱惜她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5.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倍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足体现了赋体的特色五、(高一下)《黄州快哉亭记》1.子由 颍滨遗老 唐宋八人们 苏洵 苏轼 栾城集2.(1)名,名词作动词,取名;(2)极,甚;(3)大;(4)古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5)行列,名词作动词,排成行列;(6)闭;(7)蓬,瓮,名词作动词,用蓬草编,用破瓮做;(8)张开;(9)房屋; (10)……的因素; (11 )旧的,老的; (12)指机遇好,被重用; (13)参与,引申为有何关系;(14)拱手行礼,此指面对。
3.C(均为连词,译为“由于”)4.(1)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在齐安居住2)这是她心中应当有超过常人的地方3)白天,船只在亭前去来如梭;夜间,鱼龙在亭下悲声号叫4)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5.从文章构造上看,如此引用,使文章由写景记事自然过渡到说理;从体现“快哉”主题思想上看,如此引用,既交待了“快哉”二字的出处,又很自然揭示了“快哉”不关外物,只在内心,这样就突出了主题思想“士生于世”应当“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六、(高一下)《项脊轩志》1.归有光 明 散文 熙甫 震川 唐宋八人们 桐城派 唐宋派 明文第一2.(1)整体;(2)一丈见方;(3)桌子;(4)暗;(5)几,书桌;书,写字;(6)交错;(7)佳景,引申为光彩;(8)旧时指女子出嫁;(9)即十五;(10)表达到年; (11)起初、先,副词;(12)到、来,动词;(13)亲自;(14)对,介词;(15)去世的,形容词;(16)“当”通“挡”;(17)乳,饲养;(18)用饭;(19)下雨,名词活用作动词;(20)获得效果,考中3. (1)助词,表修饰,无义;(2)表承办,连词;(3)通“尔”,你的,代词;(4)表承办,连词;(5)助词,表修饰,无义;(6)来目的,连词;(7)用,介词;(8)表目的,连词;(9)凭借、根据,介词;(10)由于,连词。
4.(1)(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长了新的光彩2)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居然没有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3)我长期卧病在床,在闲暇无聊的时候,才派人又修理了南阁子,那规格形式和此前稍有不同5.作者以项脊轩为观测点,回忆了三件往事目睹封建人们庭分崩离析,妈妈和祖母关爱后辈这些往事虽然各自独立,但都是让人悲苦难抑的,正所谓“形散神聚”七、(高一下)《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长篇叙事 玉台新咏 木兰辞2.(1)这样;(2)特地;(3)纵横交错;(4)劝诫3. B 4.D 5. A6.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八、(高二上)《诸子喻山水》1.中庸 论语2.(1)闻名、出名;(2 )名声;(3)知识,见闻;(4)据说;(5)多次,多次; (6)停留,止息;(7)本源, 源头;(8)满;(9)同“餍”,满足;(10)厌倦;(11)通“智”;(12)爱好,爱慕;(13)如果;(14)措施;(15)协助;(16)接近;(17)过错;(18)根据3. C4.(1)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能容纳),因此可以形成它的高大2)君主和臣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
3)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4)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5)因此名声与实际不副,君子与此为耻6)孔子登上东山后感觉鲁国小了5.第(2)章论说为人治学之理,以“登山”、“观海”为喻,加上大量排偶句式的运用,其语言说理形象生动且具有一种不可阻挡之气势九、(高一下)《梦游天姥吟留别》1.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 古体诗的一种体裁2.(1)实在,的确;(2)超过;(3)使……战栗;(4)弹奏;(5)也许;(6)用作动词,下雨;(7)……的样子;(8)醒时3. BC4.通过“拔”和“掩”来对比天姥山的高峻雄伟用动词“倾”这一拟人手法来烘托天姥山的高峻雄伟十、(高二上)《秋水》(节选)1.老子 道家2.(1)小看、轻视;(2)尽头;(3)走到尽头;(4)危险;(5)限制;(6)通“墟”,指所居之处;(7)掉转;(8)以……为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9)鄙陋,低劣;(10)河流;(11)觉,影响;(12)指黄河流域一带;(13)通“萃”,汇集;(14)先前,刚刚3.CD4.(1)觉得全天下的美全在自己这2)据说的道理诸多,觉得没有谁赶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3)我将长期地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讥笑。
4)对于见识鄙陋的人,不可以同它谈论道,是由于她被所受的教育限制了5)自己还在思忖会被别人看小了,又凭什么能自满呢?5.批准:相对主义观点,孔子等虽伟大,但未必是最伟大的不批准:庄子此说有袭击儒家之嫌, 虽然孔子不是最伟大的,但也决不渺小意思对即可)十一、(高二上)《前赤壁赋》1.子瞻 东坡居士 散文2.(1)阴历每月十五;(2)端正;(3)的确;(4)如果;(5)通“嘱”,劝酒;(6)通“凭”,乘;(7)到,往;(8)持续,连接;(9)合法;(10)表达时间的短暂;(11)最后、究竟;(12)一起、共同;(13)那;(14)尽,穷尽;(15)享用;(16)已经3.D4.(1)让深潭中潜伏的跤龙起舞,使船上被抛弃的妇女哭泣2)(我们)像蜉蝣同样在天地之间寄生着,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粒米3)本来是一代英雄的,目前在哪呢? (4)如果不是我所拥有的东西,虽然是一丝一毫我也不会占有5.运用了比方、比拟、通感等措施,描绘了洞萧声的清幽悲凉、深婉凄绝的特点,使“泛舟”的快乐氛围向悲哀转化,使读者不知不觉地被文章感情的抑扬起伏吸引十二、(高二上)《游褒禅山记》1.临川先生文集 半山 王荆公 唐宋八人们2.(1)十分之一;(2)平坦;(3)不同寻常、不一般;(4)倒下;(5)责怪、怪罪;(6)尽;(7)辅助,协助;(8)最后,最后;(9)懈怠,怠惰;(10)指代词,那,那种;(11)叹息,感慨;(12)使……谬误,把……弄错;(13)尽,完;(14)说出名字,动词。
3. B(其孰能讥之乎:语调副词,表达反问语调,可译为“难道”,其他三项是代词)4.A(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用)5.(l)由于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给它命名2)而我也很懊悔自己跟随她们出来,因而没可以尽情地享有那游玩的乐趣3)到了那些幽深黑暗让人不困惑地方没有外物来协助,也不能达到4)这就是求学的人不能不进一步思考并且谨慎取舍的因素啊6.①世上美景常在险远处,须“尽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