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22166288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洪江市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试点工作方案食源性疾病监测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 科学性强、组织严密、运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监 测、报告、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做到早发 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根据2011年怀化市 食源性疾病监测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工作目的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种类繁多,且有些致病因子所导致的 疾病在早期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不典型,因此医疗机构虽然能 对患者所罹患的疾病进行诊断,却无法将这些疾病与可能的食源性致 病因子联系起来,从而延缓了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实施。本监测方案 旨在建立医

2、院食源性疾病报告机制,以发现目前常规疾病监测难以覆 盖、具有潜在公共卫生意义、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彳列/异常健康事件。二、工作目标建立以临床征候群为基础、以医院为监测点和报告主体的食源 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临床报告和预警机制,及时启动流行病学 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分析,早期发现具有潜在公共卫生意义的食源性健 康损害。三、工作机制为了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强化此项工作,成立食品安全风 险监测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周秋平(院长)副组长:杨根岚申联柏成员:姜矢舟曾令明向梅李春刘英李军余国强杨霞高强赵文向菊珍(专干)陈晓琴(专干)领导小组总负责、医务科督查和各临床科室密切合作的工作机 制和模式,提高监测的

3、敏感性和时效性。四、工作职责(一)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具体组织、协调医院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报告工作,对上报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及时 组织专家会诊进行确认;组织开展相关医疗机构监测知识培训;落实 监测工作所需经费;医务科对医院各临床科室疾病的监测报告等情况 进行督导,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各临床科室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涉及本辖区就诊患者的疑 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报告、处置等工作。(二)临床科室1、做好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病例临床观察、监 测工作,在日常接诊过程中一旦发现符合定义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 事件,按照要求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

4、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卡,医务科及时组织院内会诊,完整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会诊登记表,按规定及时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当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进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时,积 极配合进行病例相关信息的调查,并且提供相应的诊疗记录。3、积极参加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相 关的培训;医务科和科教科开展对有关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技术指 导,提高医务人员识别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能力。4、指定专十具体负责医院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 件报告卡的搜集、通知医务科院内组织会诊、填写会诊报告

5、卡、疑似 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周记录、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络等 工作。(三)医务科1、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规范组织开展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病例监测工作,并要求专干及时将监测报告报送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2、接受专十从临床科室收集的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 常健康事件报告卡,负责对报告卡的内容进行审核,发现错误或问 题应及时纠正。3、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迅速有效进行调查, 组织院内相关专家进行会诊,同时将会诊结果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4、开展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健康教育,提高 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5、负责开展对临床科室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并不

6、定期对医务 人员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进行指导。6、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相关病例/事件监测报告、流 行病学调查等工作。五、工作措施(一)主要监测的临床科室选择急诊科、儿科、内科和门诊为主要监测点。(二)监测对象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人群为医院所接诊的 全部相关就诊患者,重点监测的科室为内科(如消化内科、肾内科和 神经内科等)、急诊科和儿科,重点监测对象为年龄W4周岁的婴 幼儿和儿童,年龄A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三)监测内容1.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定义本监测方案所指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针对的是 一组用目前的知识难以

7、解释的、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或事件,涵盖 范围是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事 件:(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 及病程)及流行病学特征(如发病年龄、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 分布等)与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 经验、流行病学知识等无法解释;(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未能找到相关病因;(3)医院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彳主水平且未能明 确相关原因;(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并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例如:三鹿奶粉所致婴幼儿罹患“肾结石”事件满足了上述 特征。由于我国婴幼儿肾结石自然发病率低于十万

8、分之一,因此婴幼 儿罹患“肾结石”本身就是一种罕见的健康损害事件;其次摄入三鹿 奶粉后出现婴幼儿死亡事件;三是短时间内被诊断为“肾结石”的婴 幼儿病例异常增多,与彳主年相比发病率异常增高(如兰州市解放军第 一医院自2008年6月收治第一名“肾结石”患儿后的短短两个多月 内,收治的“肾结石”患儿迅速上升到业4名),原因却无法解释。)2、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范畴的情况本方案中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不是临床上的“疑 难杂症”,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方案监测的范畴:(1)国家法定传染病;(2)原因明确的食物中毒;(3)诊断和鉴别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4)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

9、常健康事件。3、具体内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相关就诊患者的一般信息、 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具体见疑 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四)监测报告流程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以医院为单位,由医院的医 务处或预防保健科具体负责进行个第事件报告,监测报告流程为:1、监测对象到医院就诊,临床医生发现符合本监测系统定义的 可能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2、接诊医生及时完整、准确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并上报专管人员;3、医务处或预防保健科专管人员汇集报告卡;4、医务处或预防保健科专管人员组织医院内部专家会诊,确诊

10、是否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并且填写疑似食源性 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会诊登记表;5、医务处或预防保健科专管人员将会诊确认后的疑似食源性异 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1日内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 病例的病历复印件(含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同时填写疑 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周记录;6、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纸质报告卡并认真审核后,应立即 向市卫生局汇报,市卫生局立即组织包括临床、流行病学、食品卫生 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必要时可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请求专家支援) 3日内进行会诊确认,该专家组的决定为最终结果;7、经专家组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由市 疾

11、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网络填报电子报告卡,并将信息反馈医院;同 时,医院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 健康事件个案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8、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其 它信息,对报告病例/事件进行综合评估。整个报告过程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协调,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合作。六、工作要求(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领导小组、医务科和各行政职能部门、各相关监测点临床科室 要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提高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 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重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工 作措施。(二)突出重点,积极主动监测点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活动中,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工 作细致,发现符合定义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应及 时主动地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并上报 医院专管人员,专管人员应主动向医务科和主管院领导报告,并组织 院内专家进行会诊并及时报疾病控制机构。医务科和科教科要强化培训,医务科协助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 学调查工作,准确收集资料,保证调查质量。(三)强化督导,狠抓落实领导小组加强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 的检查指导,医务科组织对监测点临床科室的监测、报告等情况进 行督导,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监测工作的各项措施落 到实处。洪江市人民医院2011年8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