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AFUTMC©2000古村镇西塘景观构成调研学院:天目学院作者:陶俊源 钟伟 何华林董国琛 赵彬专业班级:林 091提交日期:2011 年10月 6 日古村镇西塘景观构成调研(学院:天目学院 作者:陶俊源 钟伟 何华林 董国琛赵彬 专业班级:园林 091)摘要:本文主要是关于西塘古镇的景观构成特点的一篇调研全文阐述了关于西塘古镇 的基本情况,总体布局特点,街巷空间构成特点等方面的情况,做了相关总结, 对西塘的景观特点有相关的了解关键词:西塘、街、巷弄一、西塘古镇基本情况西塘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其地理位置优越,属浙江省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有"吴根越 角”之称西塘全镇总面积8 3. 6 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 近6 万西塘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吴国的伍子胥,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 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 12 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因西塘地 势平坦,一马平川,又别称平川,斜塘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 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 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保留至今。
二、西塘古镇总体布局特点古镇西塘,占地面积1.01 平方公里,古镇区9条河道纵横交织,将古镇分为8个 区块,在其中有27 座古桥将市镇连通古镇整体以水势而建,为江南古镇的典型代表西塘古镇地图三、西塘古镇街巷空间构成特点一)、街西塘古镇有多条街道,其中以西街、塔湾街等作为其中的主要代表小镇通过街道划分了空间区域,同时街道作为小镇上的主要交通枢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西街是西塘镇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分上下两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以东为上, 西为下,所以有上西街和下西街之分,东段的为上西街,西段的为下西街西街有着 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格局,它的最小宽度仅供农民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宽度,这 其实是代表了中国古代商业小农经济的代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时间一长自然而然 形成的由于临街房屋二楼以上常常还有屋檐延伸,两两相对的楼屋近在咫尺,搁起 竹竿就可以晾衣晒被,打开窗户就可以倚窗谈心,构成一道别致的小镇风景西塘西街街景塔湾街因西面原有一寺庙名雁塔禅院,又地处市河转弯处而得名(上图西塘古镇 地图右上角处)这一带在明时酒楼云集,明代有一诗人周鼎写了一首《西塘晓市》 来描写这里的繁华:旭日满晴川,翩翩贾客船千金呈百货,跬步塞齐肩。
布褐解市 语,童乌识伪钱参差鱼网集,华屋竟烹鲜塔湾街与西街两处都是房屋不同,它是 处沿河街道古时方便的漕运给这一带带来了繁盛,乃至民国依旧如此二)、巷“巷”在吴语区的方言中多成为“弄堂”西塘镇上的“弄堂”以石皮弄为典型代表 石皮弄在西塘镇下西街,种福堂西首,是夹在两幢住宅之间的露天弄堂,建于明末清处在 西塘镇122 条长短不一的弄中,石皮弄最窄,宽仅 1 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全长68 米, 由 166块石铺成,弄面平整,下为下水道石皮弄左右两壁梯级状山墙有6-10 米高,至今 完整地保留着古老而又独特的风姿石皮弄街景这条长长的石皮弄,是西塘最长的弄堂弄深而窄,石薄如皮,故名石皮弄西塘的街巷基本保留了原始的江南古镇的风味从西塘的街巷中我们可以看出街巷对古镇空间的划分、利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街道划分大块的街区,初步划分了大区域,弄堂连 接着每一位居民,起到了对空间里利用的再次细分而街巷的形成往往是根据人们长久以来 的习惯诞生,对居民来说是最实用、方便的划分空间的方式三)、廊西塘的廊与别处最大的不同就是长,别处只是几个廊,三三两两,而西塘的廊是一道长 达近千米、造型古朴的廊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
西塘的廊棚有的濒河,有 的居中,沿河一侧有的还设有靠背长凳,供人歇息廊棚以砖木结构为主,一色的墨瓦盖顶, 沿河而建,连为一体,俗称“一落水”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西塘廊棚街景四、相关总结古镇西塘的景观构成的划分主要以街巷的三种形式划分——街道、巷(弄堂)、廊(廊 棚)空间这三种形式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有了街道,再在街道的上方兴建廊,继而成为 廊棚,通过街道的划分成大块区域,居民在其上建筑房屋,房屋的空隙处,久而久之,便成 了弄堂西塘的街巷多数为明清时代传承而来,而明清时代的西塘商业发达,街巷的形成与 当时繁盛的商业活动密不可分细看西塘的街巷还有一点不可忽略,就是便民性任何景观划分不管如何划分,便民这 一特点都需要景观是为人服务的,必须便民据以上总结,我们可以得出西塘景观构成有其自然发展的特性,但这些特性都与人为的 因素密不可分,或为人服务,或赏心悦目,“虽有人组,宛自天开”参考文献.[嘉善县志]・L力口 口之」2.华子•旅游系列丛书西塘[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