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2205374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教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二、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

2、征。2、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3、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5、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作用,理解

3、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6、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7、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经历对一张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8、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

4、材料,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知道它们的区别、特点和用途。9、了解常见金属的,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金属进行分类。10、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正确使用材料,注意安全与健康,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四、教学措施: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应用新课程理念,用好大纲、教材、教师用书三本书;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

5、、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源,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5、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6、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6、7、充分运用教具、现代媒体、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五、进度安排(每周2课时)周次教 学 内 容周次教 学 内 容1科学是10地球上的水2做一位小科学家11单元总结3单元总结12常见的材料3寻找有生命的物体12纸4植物的不同与相同13纺织材料4动物的不同与相同14金属5植物 动物 人141516塑料单元总结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7单元总结789生命离不开水观察水17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神奇的水18复习、检测 科学 学科 三 年级 上 册教案 第 课时 总 课时课题科学是共2课时教学目标1 知道科学包括过程与结果。2 意识到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

7、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3 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4 了解科学的作用。教材分析重点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一难点从科学家的经历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教具一张对折的纸条、铅笔、彩色笔等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科学”课。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板书课题:科学) 【“科学”这个概念意义深刻,远非三年级学生能够理解,本课将“科学是什么”定义在让学生获得对科学的一种理解层面上。】二、了解科学是什么 1师问:当你听到“科学”这两个字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翻开教科书开阔一下视野) 2师问: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是否有过

8、类似的经历?(提示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想一想,你为什么会做这些事情? 【由自身的经历再到科学家的经历,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拉近了科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科学其实并不神秘,意识到可以像科学家一样想问题、做事情。】 3师:好奇心让我们想弄懂许多事情,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我们的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4(1)阅读故事:学生自学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2)学习汇报:琴纳发现牛痘疫苗的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3)提出问题:“为什么挤奶的女工不得天花?” (4)寻找问题可能的原因:到奶牛场考察,发现牛和女工都得过牛痘。进一步提出问题:“是不是患过牛痘就不

9、再患天花?” (5)做试验证明:给一位8岁的小男孩接种牛痘,又种天花,小男孩安危无恙。扩大实验范围,接种全村2000多村民,结果无一人再患天花。 (6)试验成功:直到今天,琴纳的发现仍然在保护着我们的健康。三、活动,理解科学是什么 1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 2讲解“动起来小人”的制作方法。(学生制作)讲解如何“玩”。 在学生“玩”之前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3交流“玩”后的发现。(小人动起来了) 4原理解释:1824年,英国医生罗吉特通过类似的实验研究,发现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电影就是根据这一发现的原理制作的。 【“让小人动起来”是一个有趣的活动,目的是借助这个活动激

10、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其意识到好奇心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一个小发现可以成就大科学家”。】四、总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能说说科学是什么吗? 收集你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他有什么成果,他是如何开展研究的。 【收集科学家研究活动资料的活动,目的是从众多的科学家的研究中找出共同地方,即: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分析与解释、交流与质疑、结论与拓展等。通过这些科学家的经历,引导学生对“科学是什么”说出自己的理解。】五、板书设计:科学是 科学家:牛顿、琴纳、居里夫人、李时珍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二次备课教学后记 科学 学科 三 年级 上 册教案 第 课时 总 课

11、时课题做一名小科学家含 1 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科学探究: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2.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科学知识:1.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2.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教材分析重点能从平衡活动中体验探究,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家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难点能使纸鹦鹉“站立”。教具教师准备:曲别针.卡纸等。学生准备: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12、。 教师出示“有秘密”的纸鹦鹉(提示:回形针不能露出来)。师:今天的科学课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只鹦鹉。为什么叫纸鹦鹉呢?一是因为它是纸做的,二是它能像真鹦鹉一样站起来。(演示:让纸鹦鹉站在圆环上或站在手指上,不会掉下来)它真的站起来了,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是本课的主体活动,简单有趣。借助对科学的认识,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二、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 1制作纸鹦鹉。(1)将准备好的鹦鹉图形剪下来。(2)将鹦鹉图形贴在硬纸板上,并沿轮廓剪下来。 2让纸鹦鹉“站”起来。(1)教师演示将纸鹦鹉站立的操作要求。(2)学生用别回形针的方法尝试让纸鹦鹉“站”起来。(

13、3)反复思考试验,并记录下成功的方法。(4)全班交流.展示成功的方法。讨论:有什么共同之处?(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物体会“站起来”) 3. 谈话:同学们回想一下今天的这节科学课,我们在刚开始上课时做了什么?(提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问题,又是怎么做的?(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怎样让一个物体站起来,我们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做事情) 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这个活动创设的情境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迅速产生提问题的愿望,而且会使学生的问题指向比较单一.集中,易于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接下来学生尝试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举一反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和

14、收获。最后通过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是什么,感到我们的身边就有科学,自己就是一名小科学家,激励孩子们走科学家走过的路。三、拓展运用。 1. 师: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很多物体“站”起来。 2两人合作,想办法让纸龙虾.拱形纸片.铅笔等“站”在指尖。 3交流实验成果。 4思考:通过以上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5对比分析:你刚才玩的过程和琴纳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过程有什么相似之处?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发现制作小丑玩具,学生的思维会更开阔,研究的兴趣也会更大,这样学生会越发感觉自己像个小科学家,对以后学习科学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四、课后拓展:布置任务:用课上的发现,结合书中第8页的图制作一个杂技小丑玩具。二次备课教学后记 科学 学科 三 年级 上 册教案 第 课时 总 课时课题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共 1 课时 教学 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珍爱动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