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考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22033821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安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安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安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安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考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1. (13分) (2018高二上河池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第四次零售革命是建立在互联网电商基础上、又超越互联网的一次革命,它将把人类带入智能商业时代。这次革命改变的是零售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变零售业本质“成本、效率、体验”的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方式,是信息、商品和资金流动效率的升级,然后一步步走向社会化、专业化。社会化是专业化的基础,通过社会化能够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提高专业化的水平。最终,信息、商品和资金流的服务会变成像水电煤一样的公共基础设施,将零售业的成本、效

2、率、体验推向新的层次。所以,零售的改变其实是背后零售基础设施的改变。未来零售的业态可以有许多新的形式,但背后的基础设施会越来越社会化、专业化,零售业会演变成为互联、共享的零售生态。(摘编自刘强东零售的未来:第四次零售革命)材料二:推动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因素是什么呢?消费主权时代到来,需求个性化,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自身个性的表达。这对产品和零售的适配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说,未来消费者可以通过家里的智能冰箱自动识别鸡蛋、牛奶等常规食品的余量,自动下单;可以一边和虚拟助手聊天,一边让它购买朋友最近关注的时尚新品作为生日礼物可以预见消费变化带来的结果是:客户需求、消费场景和商品产出这三者会变得极其分散。

3、如何才能把这些散乱的点有序地串联、协同起来?这需要通过建立在感知、互联、智能基础上的智能商业来实现。消费和智能技术就像DNA的双螺旋结构一样,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消费端的变化代表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方向。但如果没有智能技术的支撑,这一切都是空谈。消费与智能技术这两股力量绞合在一起,为我们带来第四次零售革命。(摘编自第四次零售革命,还是新零售)材料三: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3.1万亿元,同比增长33.4%,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5%。随着新零售大门的开启,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在“寒冬”中找

4、到了属于自己的春天。2017年的“双十一”,很多国产品牌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优势,其品牌销售增速高于国际品牌。凭借互联网技术创新、善用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和服务优势,中国品牌正在崛起。中国在未来零售方面,有很大的探索与突破,将会成为许多国家的模板。“超级大企业”们如果能在标准、国际规则方面进一步探索并加强国际合作,那么中国参与和引领国际规则制定、提升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也就有了着力点,中国引领的“第四次零售革命”就真正落到了实处。(摘编自“搜狐财经网”)(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四次零售革命,将把人类带入智能商业时代,它建立在互联网电商基础上,又超越互联网。B . 零

5、售业本质“成本、效率、体验”的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方式等,将在第四次零售革命中不断改变。C . 第四次零售革命,促进信息、商品和资金流动效率的升级,也使零售逐步社会化、专业化。D . 第四次零售革命将零售业的成本、效率、体验推向新的层次,以此促进信息、商品和资金流服务的升级。(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会化能够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提高专业化的水平,政府应该担负起社会化的关键性职能。B . 消费的个性化使客户需求、消费场景和商品产出这三者会变得极其分散,而智能化商业则将其串联起来。C . 第四次零售革命就是要实现消费个性化的目标,让消费者可以通过

6、家里的智能冰箱自动识别鸡蛋、牛奶等。D . 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长迅猛,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同期实体店。(3) 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推动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因素有哪些。 2. (14分) (2017高二上湖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倒插门赵新老汉的名字很特别,叫凑合。女人去世后,凑合老汉就跟着大儿子立春一起生活。凑合老汉原本打算单打独斗,自炊自食,这样可以自己做主,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可是他不会做饭,他一做饭就心里发慌,手忙脚乱,那饭一顿生,一顿熟,一顿硬,一顿软;有时候忘了添水,把锅烧得通红;有时候吃不出味道,原来忘了搁油搁盐。所以万般无奈,还

7、是跟了立春过。这天早晨,立春把一碗饺子递到凑合手里。那饺子一闻就香,凑合也饿了,吃得津津有味,吃得兴致勃勃。立春问道:“爹,好吃?”凑合说:“傻小子,饺子还不好吃?常言说饺子香糖瓜甜,江米粽子粘又粘”立春笑了:“好吃就好。好吃我们还给你包。爹,我问你一句话,咱们村选举村长的事情你听说了没有?”凑合点了点头。凑合觉得村长的事情离自己很远,大家选上谁算谁,选上谁都好,自己保证听从使唤。立春却很认真:“爹,咱说好了,选举那天你投我一票!”凑合的手猛地一抖,两只筷子“啪啦”一声落到了地上。凑合心里想,我的儿啊,就是讨吃的二狗能当村长,你立春也不能当村长,你做人太自私,有什么好处光往自己怀里搂,名声也不

8、好凑合捡起地上的筷子说:“小子,这当村长有什么好处呀,光开会,光动嘴皮子,光费脑筋,我看还是不当好!”立春往他跟前凑了凑:“爹,你知道什么,当村长当然有好处,有了权什么都有,这么大的村子这么多的人,咱说了算数!”凑合说:“可是村长得担责任呀,你有那个本事么?”立春说:“什么责任不责任,当上我就有本事了。爹,你必须投我一票,谁叫你是我爹哩!”凑合再也吃不下去了。村野里桃红柳绿鸟语花香阳光灿烂。凑合拿了锄头走到麦田里时,二小子立秋忽然从一棵大树后面闪了出来,把老汉拉到田埂上坐下,挨着他的肩膀说:“爹,我有几句心里话,想和爹说一说。”凑合点了一袋烟,让立秋把话说下去。立秋开门见山:“我看爹过得凄惶孤

9、单,想给爹找个白天做饭、夜里做伴儿的人。”凑合的心猛地动了一下。立秋说:“爹跟着我哥吃饭,寄人篱下,可不是长法。我嫂子那人阴阳怪气,指桑骂槐,指鸡说狗,爹还得看她的脸色,心里憋屈不憋屈?”凑合悄悄地叹息一声,低了头去看地上的蚂蚁。立秋说:“爹,我老丈母娘今年才五十六岁,听说她愿意再往前走一步,找个老实厚道通情达理的庄稼人,我看你就很合适。”凑合激动了,那老太太他见过多次,长得白白胖胖清清爽爽,心眼儿好得光想别人不想自己。有她做伴儿当然好,可是人家愿意不愿意?立秋说:“爹要同意我就去她家里一趟,听听她的口气。估计希望很大,她在我们跟前老是夸奖你,说你人性好身体好,是个吃苦耐劳靠得住的人儿。”凑合

10、激动得坐不住了,立起身来红着脸问:“小子,你哪一天去?”立秋很沉着:“不着急,我准备咱们村选举以后再去。爹,这次选村长,你可要投我一票。”凑合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立秋:“爹,听说我哥也想当村长,你千万不能选他,他在村里名声很臭!”立秋走了。看着那个背影,凑合心里很不是滋味。凑合想,亏你说得出口,我给你投票,你给我说媒,拿着选举做交易,这是什么手段?这是什么品质?凑合又想,要不我就投他一票,助他一臂之力?这样两全其美,花好月圆,他也高兴,我也欢喜。凑合又想,不行不行,立秋当村长绝对不行,立秋特别好喝酒,而且一喝就醉,喝醉了张牙舞爪很张狂,舞棍弄棒很吓人,只怕闹出大乱子!晌午回家吃饭时立春问他:“

11、爹,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立秋都和你说了一些什么呀,你们两个嘀嘀咕咕好半天?”立春很不满意地说:“爹,你在我们家吃饭呢,你不能胳膊肘子往外扭,你不能选他而不选我,记住啦?”凑合说:“记住啦,记好啦,记牢靠啦!”选举那天会场里没有凑合。有人给凑合请假说,别等他啦,他看望立秋的丈母娘去啦,可能要在那里住几天。有人马上笑了,插嘴说:“哟,孤男寡女,他这不是倒插门吗?”(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作品中老汉名为“凑合”,有深层含义。这个名字暗示了老汉不善料理自己生活的特点,同时反衬了他在是非问题上决不凑合的性格。B . 小说题目是“倒插门”,但全文

12、主要情节与“倒插门”没有关系,这并非失误,而是作者故意为之,他是要借这样奇异的题目吸引读者。C . “悄悄地叹息一声,低了头去看地上的蚂蚁”,这一细节表明立秋说中了老汉的心事,暗示了凑合老汉跟着儿子立春过生活的不如意。D . 小说写立秋出场,是“忽然从一棵大树后面闪了出来”,“忽然”说明他的出现令凑合老汉感到意外,“闪”字则写出了立秋动作的敏捷。E . 小说人物语言很有表现力。比如凑合老汉说的“记住啦,记好啦,记牢靠啦!”一连三个“记”突出了老汉答应为儿子投票时认真的心态。(2) 小说中凑合老汉的形象有哪些显著特点?请简要分析。 (3) 小说结尾耐人寻味,请简述其作用。 二、 文言文阅读 (共

13、1题;共14分)3. (14分) (2019高一上佳木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14、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

15、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注释】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傥:假如。(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叔齐让伯夷让:责备B .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叩:通“扣”,拉住C . 扶而去之去:离开D .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宗:尊奉(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遂饿死于首阳山贪于财货,好美姬B . 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C . 亦各从其志也吾其还也D .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具告以事(3)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 国人立其中子B . 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C .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D . 非公正不发愤 , 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