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吗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22033795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弃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遗弃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遗弃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遗弃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遗弃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遗弃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弃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遗弃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吗 遗弃罪属于自诉案件中的一种,同时也是其中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换言之,如果受害人没有主动去法院提起刑事自诉的话,那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主动进行处理的。而通常情况下,遗弃罪也是发生在一定身份的人之间,主要就是家庭成员了。 一、遗弃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吗遗弃罪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亲告罪,根据现行刑法的规定亲告罪一共有5种:1.刑法246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2刑法257条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处

2、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处2到7年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诉才处理。3.刑法第260条虐待罪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2到7年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4刑法270条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两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才处理。二、遗弃罪认定标准是什么被父母遗弃与虐待罪的界限1、客体要件不同

3、。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虐待罪侵犯的客体则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享有合法权益,也侵犯了被害人的身体健康。而虐待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经常或连续折磨、摧残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行为。3、主体要件不同。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扶养义务而且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人;而虐待罪的主体,必须是在一个家庭内部共同生活的成员。4、犯罪主观方面不同。两罪在主观方面虽均是故意,但其故意的内容不同。而虐待罪的故意是行为人有意识地对被害人进行肉体摧残和精神折磨。5、犯罪侵犯的对象不同。遗弃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

4、人;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对象可以是任何人。2、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1、客体要件不同,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力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而故意伤害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遗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具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的行为;而故意伤害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这种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一般是直接加害于被害人的身体,如打伤、刺伤、烧伤等。3、主体要件不同,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人负有法律上扶养义务而且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人;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故意的内容不同。遗弃罪的故意,即行为人明

5、知自己应当履行扶养义务,也有实际履行扶养义务能力而拒绝扶养;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则是行为人具有损害他人身体的故意。3、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1、犯罪主观方面不同。从主观故意上讲,遗弃罪是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人企图通过遗弃达到逃避或向他人转嫁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的目的;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故意则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因此,如果行为人企图通过遗弃达到向他人转嫁本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的目的,则其行为构成遗弃罪;如果行为人企图以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方式达到杀害婴儿或神智不清、行动不便的老人的目的,则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2、客观要件不同。遗弃罪在客观方面一般是将被害人遗弃于能够获得救助的场所,如他人家门口、车站、码头、街口等。故意杀人罪在客观方面则是将婴儿或行动困难的老人放置于不能获得救助的地方,例如,将婴儿遗弃在深山沟内;将神志不清、行动困难的老人遗弃在野兽出没、人迹罕至的荒野,等等。结合上文的内容可以知道只有在达到情节恶劣的情况下,那么遗弃行为才有可能被认定为遗弃罪,而之后也才能按照刑法中的量刑标准,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而实践中,也需要注意遗弃罪与故意伤害罪之间的区别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