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22033399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雪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雪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雪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雪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雪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雪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雪的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雪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语文3、课时:第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2)、回顾已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二、教学课题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6、雪三、教材分析: 鲁迅先生的文章内涵厚重,思想睿智,语言意蕴丰富,感情冷峻中透着炽热,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言为心声,先生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和形象表达,都是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满腔炽爱。体现他全部生命哲学的散文诗集野草被称作“反抗绝望之歌”,因其幽深性、象征性与神秘性而被文学界公认为“世纪性的文学猜想”,雪虽然是其中色调相对明朗的一篇,但学生在

2、解读上仍存在较大的难度。我想,在教学程序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深文浅教,由浅入深,并靠老师深厚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自然入境,自然赏美,自然悟情。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课堂情境,借助于对文字的朗读、品析去实现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四、教学方法:以读为主线、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五、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2)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欣赏美景,品味语言,在比较中,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景中意蕴,雪中精神。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顽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诵读全文,在比较中体味情感。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六、教学过程:

3、 (一)、知识迁移,自然导入。在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回忆自己学过的鲁迅先生的文章,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篇 ?并谈谈认识。交流后,老师自然过渡: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欣赏鲁迅先生的另一篇佳作雪,在诗意的语言中去感受他博大的胸襟。板书:雪(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指名朗读。师生及时点评,明确前三段多用长句,读来温柔婉转;后三段多用短句,读来刚劲铿锵。在情感上前三段是喜爱中有惋惜,后三段是赞颂中含敬仰。并强调字词情况。如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凛冽 褪尽 脂粉奁 罄口把握字形:蜡梅腊梅 胡蝶蝴蝶 壶卢葫芦2、欣

4、赏配乐诗朗诵,深化自读,感知画面。要求;边听边联想听到的优美画面,听完后互相交流感受到的画面。 课件播放:诗朗诵。学生认真感受。3、展示听读收获。听完了优美的诗朗诵,你感受到了什么画面,各有什么特点?结合文中的一些词语,说一说你喜欢哪幅雪的画面,为什么?适时板书:江南的雪滋润美艳(美)朔方的雪升腾旋转(力) 适时播放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图片。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4、再读课文,走进画面要求:把你最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用文字来传达自己心中的情感。 学生读,教师及时点评。(三) 、品读课文,赏景悟情 过渡:鲁迅先生用生花妙笔描绘出一幅萌动着青春活力的江南雪景图和一幅更引人注目的“朔方飞雪图”。

5、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说出你欣赏到的美景美文美情。可结合文中的语句并仿照下面的表述方式叙述(投影显示): 鲁迅的雪美在色彩(画面、气势、想象、语言), 你看 学生自读课文语段,圈点勾画,批注赏析,讨论交流: 例1:鲁迅的雪美在色彩缤纷。你看“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一句中描绘色彩的有: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冷绿,突出了江南雪“滋润美艳”的特点。 例2:鲁迅的雪美在画面奇丽。你看“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无边”突出“旷野”的“旷”,“凛冽”突出天气寒冷,前两个短语突出

6、北方雪花环境的险恶,“闪闪”既是对雪花在空中飞舞的情形的描摹,也是对雪花抗争精神的表现,而且契合雪花的特点,充分表现了雪花同严寒抗争的品格。 例3:鲁迅的雪美在想象丰富。你看“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极壮健”联想到生命的活力,“处子”表现青春的美丽,让人仿佛嗅到了江南的雪中充满的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例4:鲁迅的雪美在语言简洁凝练。你看“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一句中,“冰冷”“坚硬”“灿烂”三个修饰语,从温度、硬度和颜色三个不同角度写出了雪花“冷”“硬”“白”的特点,显示了雪花不向严寒屈服的品格。例5、鲁迅的

7、雪美在纯真美好的童趣,你看“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让我们仿佛回到了美好快乐的童年。 例6:鲁迅的雪美在语言的粗犷、简约,你看“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这个句子中,“决不”二字不容置疑,写出了朔方雪刚劲、顽强的特点一个“撒”字让人感到这个雪是有力量的,有力度的,他不用“飘”不用“落”,和地上、枯草上的环境相融合在一起,有一种粗犷的感觉,还呼应了前面的“如粉如沙”,可见朔方雪具有一种独特的阳刚之美。 引入问题:通过品读,你觉着鲁迅先

8、生更喜欢哪里的雪?讨论、交流、明确: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到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 (课件播放鲁迅语)(四)、含英咀华,感悟精神作者在这里通过两种雪展现了不同的情感,作者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课件

9、出示背景:雪写于1925年1月。 鲁迅先生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鲁迅本人也因为支持北师大学生运动而被教育部开除公职,但是他没有丝毫的退缩,继续坚持斗争。在黑暗的社会里,在冷酷的严冬时节,作者寄情于雪,抒发了自己在黑暗中追求光明,在严寒中寻求温暖的情感。讨论后明确:不仅一切景语皆情语,而且一切“情语”皆“人语”。两种雪蕴含了作者对理想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更赞美了现实中搏击严寒、追求光明的战斗精神。我们熟悉的鲁迅先生,他留恋故乡的温暖和慰藉,但他是一个斗士,他必须把温情埋藏在心底,让坚硬变成自己的盔甲,去无畏的战斗、呐喊 。雪是鲁迅的内心独白,也是他的

10、人生选择,他要像朔方雪一样虽孤独却永不屈服! 课件出示鲁迅先生图像和与之相关的名言,感受他那种那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和献身祖国,抗争到底的铮铮铁骨。“这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朔方雪,是雪的精魂,“也是人的精魂,鲁迅的精魂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 北大钱理群教授心灵的探寻 “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越老越顽强的战士!”阿累一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让我们怀着对鲁迅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一起大声诵读雪最后三段! 结束语:是啊,在鲁迅先生的心中,雪是雨的精魂,是雨死后不屈不挠,永不妥协的斗争精神的象征。

11、面对激烈的中考竞争,面对未来的人生挑战,希望大家像北方的雪一样,“蓬勃的纷飞,旋转而且升腾”,使生命灿烂壮丽,使人生精彩辉煌。(五)板书设计江南的雪滋润美艳(美)追求理想朔方的雪升腾旋转(力)永不屈服 (六)、课外延伸:1、课后积累:摘抄或赏析文中你喜欢的词句语段。如A、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B、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C、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D、如粉,如沙,决不粘连E、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

12、转而且升腾F、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2、收集描写雪的名篇佳句。如(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梅)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13、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七、反思一般来说,语文学习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面,那就是“文字”、“文学”和“文化”。只要识字,我们都可以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这是最浅层面的阅读。深一层的,是鉴赏其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即对作品文学性的欣赏,而语文课的“内核”,应该是在文化层面。言为心声,文学作品实际上是作者一种人生态度的流露,文学活动也就是人们用文字来提升生命觉悟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靠深厚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但是,语文课毕竟不是思品课,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必须

14、借助于对文字的品析和对文学的鉴赏,注重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以读为手段,听诗朗诵、自己读、边读边联想,在读中慢慢沉浸在文字的优美意境中,体味情感。最后在授课中,通过文字体会情感,不断地去引导学生认识真正的鲁迅先生:有温情的一面,更多的是斗士的坚硬。在学生、课文、作者之间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 ,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章情感的迁移。本着以上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了教学设计,从教学展示的效果看,应该说已经较好地得到了落实,文章虽然难,大家都觉得有话说,有话想说。随着和“雪”的对话的逐层深入,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都体验到了鲁迅那在孤独中向往美好的情感、在孤独中依然奋进的精神。不过,在课堂具体实施的时候,还是存在着很多缺憾,比如:教学环节还需梳理,在时间上有些紧张。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例如对朔方的雪的解读不够到位,学生对文章的内涵理解的不够透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不断磨砺自己,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八、教师情况省份山东省学校山东省临朐县辛寨初级中学姓名高爱香职称二级教师电话05363441107电子邮箱通讯地址山东省临朐县辛寨初级中学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