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初三一诊)语文试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21999923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初三一诊)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初三一诊)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初三一诊)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初三一诊)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初三一诊)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初三一诊)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初三一诊)语文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初三一诊)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澄澈chng 焚烧fn炫耀 xun称职chnB执拗ni愚蠢 y滑稽j羞怯quC狭隘i蓦然 m惩戒Chng怅然 zhngD枉然wng 着落zhu 绽开zhn混淆hn2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胡歌主演的电视剧猎场影响和吸引了相当一批的观众。B扬州市在宋夹城体育公园举行省第十九届运动会口号揭晓仪式,发布了“全民动起来,江苏更精彩”。C启动新城建设的西区,成为继瘦西湖景区和生态科技城之后扬州又一个发展新区。D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

2、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3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绯红阻遏消耗络绎不觉B佃农甲胄广漠单精竭虑C虬枝秀颀泥桨正襟危坐D俯瞰穷匮隧道重峦叠嶂4 .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白求恩同志支持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B正是凭着这种对群众负责和对案件精益求精的坚定信念,十年来,她经手的三百余件案件,无一起错案。C有了乐于吃苦的理念和心态,就不会在工作中拈轻怕重。D张先生如往常一样漠不关心地上网核对前一天下午买的五注双色球机选号码。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祖母年代的端午节张枫丹家乡的端午节,许多风俗,至今仍沿袭。端午前一天,村里的小孩子都会缠着母亲或祖

3、母给打个“蛋络子”。祖母的旧木箱里装着一些碎花布头和彩色丝线。她就用这五色丝线,为我结成一个精致的网络子。端午一早,祖母就开始忙碌。她穿着蓝袄蓝裤、系一条蓝底白花的围裙,用“五味草”煮了一锅鸭蛋。“五味草”会把鸭要染得黄黄的。鸭蛋一熟,我就挑了个最大最圆的装进网络子里,挂在胸前衣襟的纽扣上,胸前的衣服通常也被上一圈黄渍。出门一碰上小伙伴就把蛋掏出来,对碰。谁的蛋壳先破,谁就输了,就剥了吃掉,有一种淡淡的五味草的清香。家乡的端午节有吃麦螺的习俗。麦螺这东西不昂贵,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祖母喜欢用五味草煮麦螺。我和村里的小孩拿了半豌麦螺出来,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麦螺,留下螺壳,用弹弓一个个射到学

4、校的屋项上,弄得旧瓦片噼里啪啦作响。初四早,祖母就叫我去田野找一捆沾着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祖母说这样能避邪。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吹干了。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腮腺炎,下已肿得鼓鼓的。祖母会针灸,她用门框上的干艾草,卷成一团。“呲”下燃起来,按在孩子下巴的肉上。燃着的干艾草冒出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这样几次,有时肿鼓鼓的下已会渐渐瘪下来。祖母包棕子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她包的肉粽子,吃后齿颊留香。每年端午节,都有女人拿着粽叶来请教祖母。这么多年了,我仍能清地记着祖母包粽子的道道复杂工序。祖母先把粽叶浸在个大盆里,一遍一遍漂洗干净,捞起晾干,将糯米淘洗千冷倒在一个盆里,将一块五花肉切

5、成丁,用盐、酱油腌一会儿。然后祖母坐在一只椅子上,左手拿两张粽叶,面朝下,相叠,右手另拿一张粽叶,面向上,交叉叠在左手粽叶的尾部,以接长粽叶,然后将粽叶叠成漏斗状,用左手拿住,右手放入米,在米上放几块肉丁,再盖上米,最后折转粽叶,包住米,包住四角成菱形状,然后拿一根水草在成型的粽子上绕几图,再将水草的头尾拿在一起转几转塞入草国内。一片片棕叶在祖母粗糙的手上灵巧地闪动。粽子包好了,祖母浇一锅水,等水沸,将粽子下锅。祖母每年都会告诉请教地的人,水要浸没粽子,才不会煮出夹生粽;先用旺火,后改小火;撤火后棕子还要放锅内焖一会儿。我围着灶台转来转去,等祖母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粽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祖母的

6、手在蓝底白花的国裙上擦擦,然后 微闭双目深深吸上一气,陶醉似的说:真香啊!真香!我也在心里赞叹。祖母已经过世好多年了,隔着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我仍能嗅到那股粽叶的清香。现在每年端午,我也会用五味草煮些鸭蛋,也会从市场买回麦螺用五香煮,但我没有包肉粽子,尽管包肉粽子的道道工序我都熟悉,但毕竟太费时了。因为街上可以买到各种粽子。有包红枣蜜饯的、有包蛋黄果肉的,一个一元钱,但我怎么也吃不出端午节那个闹哄哄的气氛。5 .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6 . 赏析第段“一片片粽叶在祖母粗糙的手上灵巧地闪动”中加点的“闪动”一词的作用。7 . 第段中说“隔着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我仍能嗅到那股粽叶的清香”,你认为“

7、我”真能嗅到吗?为什么?8 . 请仔细体会第段划线句所饱含的感情,并把它写下来。读书人是幸福人(8分)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知识增广。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

8、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精神得以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不断追求崇高,情趣变得高

9、尚。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

10、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9 . 请用“/”在文章段落图示上划出层次(划两处)并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1)(2分)(2)中心论点(1分)10 . (1)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2)第段末尾引用的笛卡尔和雨果的话属于什么论据,作用是什么?(2分)三、句子默写11 . 补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鸢飞戾天者,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黔娄之妻有言“_ _,_ _”(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故虽有名马,_ _,_ _,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马说)余则缊袍敝衣处

11、其间,略无慕艳意,_ _,_ _。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四、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小小题。(甲)嗟夫!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2 . 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 是进亦忧(_)人不得,则非其上矣(_) 然而不王者(_)13 . 下面句中加黑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或异二者之为为众忌疾B不以物喜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选自

12、游岳阳楼记)C先天下之忧而忧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选自出师表)D子京忽以书抵文正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选自伤仲永)1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_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文:_15 . 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唐)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6 . 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_,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_,触动诗人情

13、思的景物有_。17 . 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眼前之景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六、课外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丰乐亭记(节选)(宋)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

14、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注释)问诸滁人:向滁人打听泉水的出处。窈然:曲暗深远的样子。淆wng然:涌出的样子。俯仰:这里为环顾的意思。刻露:清楚地显露出来。岁物:收成。18 .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B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C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D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19 . 除了山水之乐,文章还多处写“乐”。请再概括两个方面。20 .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修既治滁之明年/晦明变化者(岳阳楼记)B乐其地僻而事简/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C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D夫宣上思德/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七、名著阅读21 . 名著阅读。(1)在舅妈家,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