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选期末名词解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21989321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文选期末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历史文选期末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文选期末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文选期末名词解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文选期末名词解释1、“三长论”是由谁提出的?内容是什么?刘知几。才、学、识。史学家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长”。史学:指史家广博的知识和专门的学问。史才:指史家的才干,也就是选材记事的能力和技巧。史识:指史家的历史见解和胆识(忠于历史,秉笔直书)。2、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原因、程序及其影响?原因写一部简明的编年体通史;作为皇帝治国安邦之策。程序 丛目以实录为底,将事件列成纲目。作附注,广泛收集资料,并将所有资料按年月附于事件之下。 长编事同文异:择明白详备者录之。互有详略:左右采获,修正文辞。违戾不同:选择证据分明,情理近实录入,余者注于其下,叙述所有取此舍彼之意。原则:宁失于繁,勿失

2、于简。整理和考证丛目列出所有资料,修正文辞,决定取舍并说明取舍理由。 定稿对长编史料全面审核,考证和裁剪;保证体例书法整齐划一;全书文字、句法润色锤炼。影响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名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枚胜举,数不胜数,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媲美。3、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三种史学观点的特点和自身的优劣?编年体:特点:“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即按时间顺序记载史实。优点:整个历史发展脉络清晰。缺点:以年为经,则“事以年隔,年以事析“即历史事件不完整,人物的作用不突出。纪传体:特

3、点:“纪传以统君臣,表志以谱年爵”即以人物为中心记载史实。优点:人物事迹完整,作用突出。缺点:以人为纲,则“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即历史事件时间不连贯,脉络不清晰。纪事本末体:特点:以事件为中心,以专题记一事之本末。优点:每一件事详细始末,各人物在事件过程中所起作用突出。缺点:记载史实孤立,同一时期各历史事件间了解不紧密,人物事迹不完全。记载历史不全面,偏重于政治史,而经济史和文化思想史方面的内容付之阙如。4、什么是实录体?其特点是什么?实录体是指以编年形式专门记载某一皇帝在位期间的言行以及全国性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官修史籍及其体裁,具有档案文献汇编性质。特点:是实录的官修编年体

4、史料长编。于重要大臣均录生平事迹,富有列传性质;于重要事件,多交代其原委,略似纪事本末。内容丰富,史料价值极高。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社会各方面以及相关诏令、奏议、百司案牍、大臣生平。多曲笔讳饰,个别是非颠倒,记载失实。5、明儒学案的整理、内容、特点及其影响?整理:黄宗羲内容:根据明代学者学术宗派,分立十九个学案,按历史发展顺序排列,逐一加以记述,展现明代学术思想发展的脉络。卷首列师论一篇,类似全书总论,实为整理断案标准,其后为各学案。初期以“崇仁”(吴与弼)、“河东”(薛瑄)、“白沙”(陈献章)、“三原”(王恕)为主,共4个学案。中期以“姚江”(王守仁)为主,包括他及弟子共12个学案。

5、末期以“东林”(顾宪成等)、“蕺山”(刘宗周)为主,共2学案。另把不属于上述诸派的重要学者列入“诸儒学案”。每一学派(案),先述其学术渊源,再概括要旨,各列举代表人物小传及其语录,并加以评述。特点:体例严谨,层次分明,取材精审,概括明代近三百年学术发展,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记载客观,尊重事实而不加解说。不足之处为,未介绍明后期著名思想家李贽的思想,对东林党人评价过高。影响:清代仿明儒学案的学术思想史著作有黄百家,全祖望宋元学案,江藩国(清)朝汉学师承记,唐鉴清学案小识,徐世昌清儒学案等,形成了一套研究宋元至明清学术思想史的系列著作。6、清初三大考史名著及其特点?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100卷。特点:着重典章故事的论选。赵翼的廿二史剳记36卷。特点:着重归纳专题史事、评论一代得失。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特点:致力文学校勘与名物训诂。7、章学诚的史学思想?“六经皆史论”。以为六经皆属先王的政典,记述了古代的典章制度,说明史之源起先于经,并且指明经术乃是三代之史而为后人所重视。发展刘知几的史学理论,于“才、学、识”之外,提出“史德”。即史家治史要有尊重历史真实的基本态度,不以主观的偏见代替客观的史实。把方志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提出系统的理论主张并贯彻于具体的编修方志的工作中。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