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21989305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鹰潭市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鹰潭市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鹰潭市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鹰潭市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鹰潭市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鹰潭市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鹰潭市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鹰潭市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7九上杭州月考) 下列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当漫步在杭州浣纱路时,你会蓦然发现一口唐代遗留下来的古井相国井。这口井,由北贬谪为杭州刺史的李泌开挖。他后来升任宰相,杭城百姓便称它为相国井。千百年来,老百姓都因为有了它而自豪。相传古代杭城及周边县乡的书香子弟进京赶考前,络绎来到相国井,虔诚揖拜一番,并往相国井里投入铜钱、银两,以赐求功名。A . m zh lu jB . m d lo jC . m d lo yD . m zh lu y2. (2分

2、) 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酝酿 不屑置辩 告罄 锋芒必露B . 慰藉 一拍既合 伫立 张惶失措C . 蓬蒿 恼羞成怒 赃物 阴晴圆缺D . 旁骛 藏污纳诟 琐屑 相形见拙3. (2分) (2018七上惠来月考) 下列各句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从没有见过老师发过这么大的火,教室里一片静默 , 同学们大气不敢喘一口。B . 这次没有能够当选上班长,他的神情显得很沮丧。C . 学习遭到困难时,要及时向老师求教,做到不耻下问。D . 自己犯了错误,还要讳疾忌医 , 什么时候才能有进步?4. (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掀起万丈狂

3、澜。(巨大的海浪)B .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C .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雄壮、雄伟)D .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里是比喻支流)5. (2分) 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李白、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B . 鲁迅的孔乙己和吴敬梓的范进中举都共同反映了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其中儒林外史名列晚清四大遣责小说之首。C .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是喜剧。D .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

4、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出自这部作品。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6. (5分) (2019建邺模拟) 博物馆里展出了名家书法作品,小宇很喜欢颜真卿结构方正的正楷,也喜欢王羲之轻盈流畅的行书。他选择了右面两幅作品中的一幅,在方格内临摹。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1分)7. (11分) 填空。 (1)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字_,_(朝代)_家、_家。文中表现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 (2) 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

5、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用文中相连的四字短语填空) 四、 中国名著 (共1题;共5分)8. (5分) (2018八上台州月考) 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不仅关注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对“小人物”的刻画也很成 功,作品中讲述的几段关于“红小鬼”的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联系其中你印 象最深的一个情节,说说这群“红小鬼”的性格特征。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9. (15分) (2018七下东莞开学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散步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

6、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

7、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 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 (2)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3) 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 10. (20分) (2018南通)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假如汉字会说话乐琦假如汉字会说话,它会告诉你:汉字,蕴藏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蕴藏着中国人一脉相承

8、的智慧。汉字,是人类伟大的发明。淮南子里有一句非常动人的话:“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字的出现,就像一场暴风雨,洗刷了之前的蒙味和黑暗,开启了一个新的文明。你看,甲骨文的雨( )、山( )、本( )末( )、采( )、休( ),视之其象可见,察之其事可明,思之其意可会。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这是只有汉字才能传达的意境。当我们吟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时候,分明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这种穿越时空的心灵交流是很多发明难以比拟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字体。自此,汉字从最初的象形意义系统逐渐发展为成熟的文字体系。以往的汉字学习,大家更关注汉字怎么读、怎么写,至于字的本源意义

9、,却甚少涉及。为什么我们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为“水龙头”?相传龙会口吐大水而形成雨,“龙吐水”成为古人对龙的一种形象表达,而“水龙头”的喷水功能也正好与“龙吐水”不谋而合。为什么我们把新年的第一天称作“元旦”?“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旦”是指事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元”和“旦”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今天,我们在迎接新年第一轮朝阳时,依然可以想见,五千多年前先人在黎明时分看到日出时画出“旦”的情景。传承五千余年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长而有活力的记忆。中国人对汉字的敬畏从汉字产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古代

10、,读书人“敬惜字纸”。直到现在,每逢过年,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会贴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时的汉字,正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式,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盼。今天,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汉字,迷恋汉字。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在瑞典教汉字,每教一个字,都会解释这个字的来龙去脉。他的学生林西莉写了一本风靡全球的汉字王国,讲述中国人和汉字的故事。美国人斯睿德,用二十年时间研究汉字的字源,创办了汉字字源网,被称为“汉字叔叔”。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古典文字,独具特色,内涵丰富。汉字的古今同脉是民族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根基。让我们一起追溯汉字的根与源,领悟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11、升华出强大的精神力量。(选自2018年5月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 阅读全文,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 “甲骨文的雨( )、山( )”“视之其象可见”。请用简短的文字分别描述你看到甲骨文“雨”和“山”后想到的景象。 (3) 如果把下面这段话作为本文第段的论据,你觉得可以吗?请简述理由。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十八个月时就开始学习中文。去年,她用中文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让世界见识到了中文这一语言的独特魅力。(4) 有人认为,学习汉字只要知道怎么读、怎么写就足够了,不必深究字的本源意义。请联系自己学习汉字的经历,结合本文及材料【甲】【乙】,谈谈你的认识。【甲】我们

12、的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它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能改变,也是无可替代的。即使是汉语拼音,可以作为学习发语的辅助工具,但是绝不可能代替汉字本身,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具有那种魅力。(选自袁鹰汉字的魅力)【乙】观看开学第一课,我印象最深的是“字以溯源”中王宁老师展示的“正”“直”的造字思路和演化。行不离轨是“正”,目不斜视为“直”。“正直”就是看清道路,奔向目标。之前,我都不知道每天都在书写的汉字,竟这么富有哲理。(选自网络:某中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11. (17分) (2017常州) 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小题。甲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

13、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选自曹刿论战)乙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

14、。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日:“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摘自华阳国志,有删改)【注】季世:末代。弭:平息,消除。(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牺牲玉帛:_齐师败绩:_夙夜筹谋:_楚使请城:_乃自刎以死国:_(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彼竭我盈,故克之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3) 乙文中楚王为何要“以上卿之礼”来厚葬巴蔓子将军?(4) 对两个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文着力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和表现人物性格。B . 乙文主要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从侧面来刻画巴蔓子这一感人形象的。C . 甲、乙两文都略写战争过程,甲文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谋略与机智,而乙文则是为了突出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