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简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21989054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理工大学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昆明理工大学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昆明理工大学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昆明理工大学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昆明理工大学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理工大学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理工大学简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明理工大学简介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 1954 年,现已发展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 结合,经济、管理、文学(含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较为齐全的重点大学。学校莲华、 新迎、白龙校区坐落在四季如春的昆明市区内,占地面积 1800 亩; 已经投入使用的呈贡新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占地面积 3200 亩。学校现设有23个学院和3 个教学部。现有 6 个博士后流动站、5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1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12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艺术硕士(MFA)、 工商管理硕士(MBA)及建筑学硕士授权点。有1个

2、国家重点学科、 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37 个省级重点学科、 9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 重点学科、 3 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 个省级高等学校 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面向全国及港、澳、台地区招生和招收外国留 学生。现有各类学生5 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7000 余人, 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研究生200 余人。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在3350 余名在职教 职工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0 余人。有 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及兼职两院院士 23 人;博士生导师 147 人, 国家级、省级、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110 人;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 家 5

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85 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26 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 带头人 27 人、后备人才41 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 15 人,“百千 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6 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 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5 人。学校现有 1 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 个教 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 个国家环保部工程技术中心、2 个国家级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2 个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4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 个省部级检测站、2 个省级产学研联合开发中心、6 个省级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3 个云南省高校工程研

4、究中心、2 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 室、1 个云南省能源效率中心和1 所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图书馆 藏书 265 万册,有中外文期刊 5500 多种,电子图书 100 余万种,是 “全国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西南地区有色金属专业文献信息中 心”。2000 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 项、省级教学成果 奖 31 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10 亿元;科技成果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 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3 项;出版论著 577 部;发表论文11437 篇;戴永年院士获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2005 年被教育部评 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学校”。学校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德国、法

5、国、英国等 20 多 个国家的 60 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交流关 系。发起并参加了由中国和 5 个东南亚国家的 11 所大学组成的“大 湄公河次区域学术与研究联合体”,是该联合体四个重点领域之一“中 小企业发展”领域的牵头院校。秉承“明德任责,致知力行”的校训,“励精图治,求实奋进” 的校风和“根植红土,情系有色,赤诚报国”的红土精神,学校的发 展目标是:到 2010 年,把学校初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成为我省和西部地区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应 用基础性研究和高科技研究的重要基地、科技开发与应用的重要基 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区域经

6、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咨询 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简介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于1999年9 月由原昆明理工大学建 筑工程及力学系和原云南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昆 明理工大学办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学院下设5 系 1所 2 院:土木 工程系、建筑学系、工程力学系、市政工程系、建筑工程管理系、云 南省工程抗震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城乡规划研究院和与学校共建的昆 明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共计243 人,专任教师175 人, 其中教授33 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76 人,同时学院聘请了国内外 多名院士、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7 人,享受国务 院津

7、贴专家 1 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 1 人,全国模范教 师、全国优秀教师及教育部高校优秀骨干教师各1 人;云南省中青年 学术技术带头人4 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 人, 云南省创新人才 1 人。学院已完成和在研的国家级、省部级及大型横向科研项目达 340 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 17 项,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子项目3 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 点项目 2 项,云南省省校合作项目1项,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 项, 此外还有一大批省、市、厅、委级科研项目及横向科研项目。已发表 一大批高质量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其中 SCI、EI、IS

8、TP 收录学术论 文 130 余篇。已获省部级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22 项。学院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 人才为主,以培养复合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现有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工程力学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3 个:建 筑学、土木工程、力学;二级学科硕士点17 个: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城市规划与设计、 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水工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 隧道工程、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 专

9、业学位研究生领域2 个: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建筑学硕 士。其中建筑学和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为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学院十分重视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下,学院设有云南省一、二级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师 培训基地和考点,以及一批工程硕士和成人培训教育基地。多年来为 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建工行业的急需人才,在地方经济的 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程硕士)一、工程硕士简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 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在招收对象、培养方

10、式和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等方面,与工 学硕士学位有不同的特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 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 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二、专业介绍【建筑与土木工程(430114)】本学科领域紧密结合省情和经济建设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的发展模式,主要对城乡规划、地方民族建筑与人居环境、基础设 施和城镇建设、建筑结构与生命线工程、公路工程建设等进行长期的 教学和科学研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 族地区的社会科技进步。建筑方向主要对建筑进行整体、全面、持续的深入研究,以地方 民族建筑与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整体

11、概念与普通联系的思维方式为 参照,走“地区化”的研究道路,致力于地方建筑、民族建筑与人居 环境、风景建筑等规划设计理论与历史的探索和研究。土木方向主要围绕工程结构(包括钢结构、空间结构、混凝土结 构、组合结构、桥隧结构等)基础理论及工程应用、结构安全评价与 健康诊断、防灾减灾、工程抗震、岩土工程治理技术、地基基础工程、 新型建材、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市政建筑设施等方面开展全面、系 统的研究。本学科领域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和横向科研 项目,师资力量雄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好评 和重视。拥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丰富的图书资料,为高层次人才培 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三、

12、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向1、地方城镇与民族建筑发展史2、乡土建筑设计及其理论3、民族建筑与人居环境更新发展4、城市设计与小城镇规划5、风景旅游区规划与旅游建筑及环境设计6、绿色建筑技术理论与实践7、岩土工程治理技术8、建筑结构理论及应用9、地基基础工程10、水处理理论与技术11、建筑与市政设施12、防灾减灾与工程抗震13、桥梁结构分析与施工控制14、施工技术及工程管理四、报考工程硕士条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1、获得学士学位证书三年以上。2、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四年以上。符合报考条件人员,须打印资格

13、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 推荐意见并盖章。按国家规定录取工程硕士研究生时,无学士学位考生的录取比例 不得超过 10%。五、报名时间、地点及方式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考生在规定的网上 报名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登录有关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 定网站,按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考生网上报名成功,系统将自 动生成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考生可直接打印资格 审查表。考生在规定的现场确认时间内,到指定现场报名点照相、确 认报名信息。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相关材料证明其符合报考有 关学位类别的条件,同时现场打印报名登记表和资格审查表并由考生 本人签字确认。报名信息一经签

14、字确认,不得更改。1、网上报名时间:每年 7月初。具体时间以学校当年的招生简 章为准,考生当年只可选择1 个培养单位报考。网站地址:http:/ 印资格审查表,交现场报名使用。2、现场确认时间:每年 7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地点以学校当 年的招生简章为准。本人必须亲自到报名点进行资格审查、照相、缴纳报名费。现场 确认时需带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资格审查表,身份证、毕业证书、学 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报名费。考生须将现场打印的资格审查表交所 在单位人事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 意见并加盖单位印章,同时需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单位印章。特别提示:未办理现场照相的考生,报名一律按无效报名

15、处理, 请考生务必注意。六、考试方式和考试科目1、第一阶段,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全国联考,该阶段主要测试 考生的综合素质。全国联考科目:“GCT”(英文名称为Graduate Candidate Test)。“GCT”命题依据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 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 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国语(只能选 考英语,我院不招收其它语种考生)运用能力测试。“ GCT ”试卷满 分 400 分,每部分各占 100 分。考试时间为 3 个小时,每部分 45 分 钟。“GCT”的命题及阅卷工作由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统 一组织

16、进行。“GCT”成绩二年有效,持前一年“GCT”有效成绩单,且具有 学士学位考生可免当年“GCT”考试,但必须参加我校自命题科目考 试,并重新办理报名手续。2、第二阶段,达到我校规定的 GCT 成绩合格分数线的考生,参 加学校自命题专业课笔试及综合面试,着重考核考生从事项目管理工 作的潜在素质、岗位经历和业绩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学校自命题考试科目为: 工程力学(适用土 木工程方向考生,考试参考书:工程力学,屈本宁主编,科学出版 社出版),建筑设计6小时快题(适用建筑方向考生;自带A2绘图 纸 4 张及绘图工具)。七、工程硕士考试时间1、全国联考科目考试时间: 10 月底或11月初。具体时间以准 考证通知时间为准。2、学校自命题专业课笔试及综合面试考试时间安排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