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21988940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陋室铭比较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 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 不堪:无法忍受。1.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_ 或_的文字,后来演 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2. 解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

2、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 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石青糁之4.按要求填空,并翻译所填补的句子。(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译文:(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译文:(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译文: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 什么?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A. 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B. 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C. 以古代名贤自况,

3、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7.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8. 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样的生活情趣? 9、读【乙】用【甲】中的句子填空。“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 (寄托心意的琴声 )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 (下围棋)之妙境: “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10.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 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 分)(二)爱莲说比较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 花草堂集)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 颜色。【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

5、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 分)甚蕃_亵玩_宜乎众 矣_(4)亭亭净植(5)陶后鲜有闻(6)而名之不可(7)莫能肖也(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9)待到山花烂漫时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 分)(1)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 (3)莲,花之君子者也。(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 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4. 【甲】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 (或托物言志 )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

6、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 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5.【甲】文中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 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相同:_不同:_6.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甲】【乙】两文 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1)香味:莲-;兰-氲氲无所。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2)( 甲 ) 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 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 兰的品性。7.【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甲】【丙】两文所歌颂的对 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8. 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 语句?为什么?9.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 ? 并谈谈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