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2198728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 南 科 技 大 学阶 段 论 文题目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 以河南省辉县市为例姓 名 庞 晨 阳院 系 人文学院专 业 社会工作指导教师 李 静2011年 6月1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 以河南省辉县市为例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方面,而要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原因;解决途径引 言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

2、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这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理念背道而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将会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留守儿童问题亟待解决。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这样巨大的一个问题群体俨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所以关注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迫在眉睫。文献评论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也逐渐增多。一)国内学术界关于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的研究:刘

3、梅、金文彬沈阳市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对策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分析造成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各方面都应关注留守儿童,以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胡馨月 、陈旭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发展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探讨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发展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二)国内学术界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研究:徐文娟、汤谦繁、徐文虎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

4、及政府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调合作;王敬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及其成因分析调研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与教育问题。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建立这些问题的解决机制提供依据;周海杰、赵雁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甘肃武山县农村为例关于留守儿童监护人及学校在其学业、生活方面的调查与分析三)社会学方面对于留守儿童的分析和研究:王鑫、姚兆余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与社会工作的介入以社会工作的介入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肖富群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的实证研究利用社会学相关理论着重研究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及其家庭的亲子关系。综合以上的文献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已经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上

5、述文献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从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方面来分析造成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根源及解决途径。二是社会学方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逐渐被运用进去,可以全面有力的分析留守儿童问题。三是社会工作开始介入,有利于留守儿童问题得到科学的解决。但是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也有些不足之处:一是尽管已经有学者开始运用社会学方法分析和研究留守儿童问题,但力度和准确性值得商榷。二是其他方面的学说比如政治学、人类学、经济学的介入太少甚至没有,使得留守儿童得到关注却迟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自己的研究笔者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描述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进而得到造成这种社会化现状背后的根源并找到解决途径。由于笔者自身的专业能

6、力和其他客观条件有限,研究会有不足之处,敬请谅解。调查方法此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分析方法采用定量分析法,问卷问题设置为五类,包括生活技能、人际交往、人生目标、价值观念和自我意识五类问题,通过这五方面可以全面的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文献研究则是搜集相关资料有利于问题的设计和调查的顺利展开。考虑到研究的客观条件不足,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河南省辉县市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调查对象是根据多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的。研究者先从辉县市的9 个乡镇中简单随机抽出3个乡镇,3 个乡镇随机抽取1 所中学,从30所小学简单随机抽取4所。7所被抽中的学校每个年级简单随机抽取1 个班级。考虑到小学一、二年

7、级的学生难以完成问卷调查而没有列入调查对象。在每个被抽中的班级,调查员用问题“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的同学请举手”的提问方式判定哪些学生是留守儿童,然后再选取性别和数量基本相当的非留守儿童,一起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与讨论一)结果生活技能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差异不大;人际交往方面留守儿童交际能力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在人生目标方面两方差异不大;价值观念方面特别是家庭观念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要松散一些。更要注意的是,长时间的亲子分离已经比较严重地淡化了亲子关系;自我意识方面留守儿童会常常感到孤独,母亲外出就业的留守儿童尤其如此。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远不如非留守儿童那样合群。二)讨论一、农

8、村留守儿童存在原因分析“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衍生物,由于城乡二元体制下进城务工人员的农民“身份”难以改变,他们即使已经长期在城市生活,也不能享受所谓的“市民待遇”,于是,城市只能是他们暂时的栖身之地,他们的家庭只能留在农村,子女很难在城市上学。一方面是户籍的限制,一方面是入学费用过高,农民子女通常只能留在农村上学。它突出显示了城乡二元体制对农村居民缺乏文关怀的特性,但深究其成因,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部分外出打工父母的教育观念淡漠和社会不良风气,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这些孩

9、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打工照样能挣钱;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形成了骄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搞帮派、混社会、谈恋爱;有的父母外出,孩子在亲戚家长期寄养,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遇事缺乏自信。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现在的学校并没有特别注意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章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但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来看,当今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程度不够高,即使存在一些民间组织、

10、社会团体建立了一些基金会、专用资金,但仅仅局限于物质帮助,没有上升到精神的层面上来关注与关心留守儿童;社会各界虽然也实行了很多爱心措施,但多数只是流于形式,并未出台针对留守儿童的专项措施或者实施相对应的项目方案。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留守儿童”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因此我们从改善制度环境,改善农村环境,和整合社会资源三方面提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第一,改善制度环境,让“留守儿童”

11、可以随父母入城接受教育。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这无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限制,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实施流动儿童的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只要是已经在同一个城市居住达到一定年限就给予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同样的入学受教育机会。各地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接收流动儿童学校的督导,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第二,改善农村环境,让“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一是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

12、条件。应在中小学建立寄宿制,把“留守儿童”都集中在学校住宿,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这么做既避免家中老人的溺爱又可进行更科学的生活引导。配备专门的类似心理辅导的老师,解决他们平时生理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让他们也能跟其它儿童一样感受到关爱和重视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二是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村委会牵头,联合妇联、工会、学校和派出所,充分利用党政机关富余人员、中小学退休教师以及青年志愿者,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观察“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成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并告知他们的法定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定期督促外出务工家长经常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

13、、生活、思想情况。三是健全农村学生档案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把学生父母是否在外打工,在什么地方打工以及父母的联系方式等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增加到学生的档案里。通过留守学生档案,保持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向,及时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四是对特殊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帮助,对有不良行为的留守儿童及时做好心理疏导教育工作,对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儿童采取教师承包辅导、同学结对帮扶的方法,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减免学杂费和实施捐助等。五是加快产业调整加快小城镇建设,各县市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乡镇经济是乡村中非农业的经济成份,乡镇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的作

14、用十分重要同时也是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实现就近就业,能有机会多关心孩子的健康教育成长。第三,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参与、齐抓共管。政府要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到“三个文明”建设中,总结交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成功经验,评比、表彰基层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的先进典型。结语总的来说,农村留守儿童,在这个名称的背后,是一个脆弱的群体,一种酸楚的生活状态。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政府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

15、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进而使外出务工人员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参考文献:【1】刘梅、金文彬沈阳市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对策研究,沈阳教育学院报2010年第5期。【2】胡馨月、陈旭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发展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第2期。【3】王鑫、姚兆余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与社会工作的介入,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4期。【4】肖富群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的实证研究出自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第29卷第5期2007年。【5】范方、桑林. 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学绩及行为问题J 1 心理科学,2005年第4期 。【6】王敬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及其成因分析,2009年。【7】郑哲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阴中小学心健康教育,2OO6年第6期。【8】胡龙霞,黄楚本中国隐隐的痛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5年第8期。【9】周海杰,赵雁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