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及对策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2197501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迁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习迁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习迁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迁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迁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及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迁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及对策 学习迁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及对策词汇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词汇知识和运用词汇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两方面的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牢固的词汇——意义网络的扩大。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为迁移而教;的原则。而为迁移而教;的实质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可以从教材的内容组织和呈现、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以利于迁移。5.1 教材的内容组织和呈现要有利于学习迁移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中心材料,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教材编写的质量、教材内容的组织结构直接影响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尽管这个问题已引起了重视,但在目前

2、的教材编排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有:教材的载体偏重印刷符号,直观性和生动性差;教学内容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取向,没有足够重视教学内容中的智力、能力和价值态度、动机、情感等因素,且内容过于理性化,和现实生活相差太远,枯燥无味;教材的编写主要从教师教的需要出发,用施教者的眼光处理教学内容,教材很难作为学习者的学习用书(李秉德等主编,教学论:p177—178)。英语教材的编写除存在上述通病外,还有生词的复现率低,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松散,单元间的内容缺乏适当的重叠,这都不利于迁移的发生。就生词的复现率而言,我们特地查阅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英语教材。在第一单元要求听说读写的单词中任意挑出两个单词(c

3、omputer,light)在随后的所有单元中发现computer只出现二次,light没有出现。Kachroo(1962)的研究发现,一个生词学生至少要连续遇到7次才能成功地记住,Saragi et .al.(1978)指出,不断地碰到一个生词16次后,学生才能自然地习得。(转引自王文宇,1998)可见,教材中的单词要有高的复现率才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掌握。根据同化理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好的教材结构可以简化知识,产生新知识,并有利于知识的运用。奥苏伯尔认为,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是人的认知组织的原则教材的呈现在纵向上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由一般到具体、不断分化的原则,横

4、向上应遵循融会贯通的原则,加强概念、原理和章节间的联系。不断分化和融会贯通;符合人脑记忆和储存信息的规律。科学实验证明,大脑记忆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分类、选择和建立信息间的联系。储存在大脑里的词汇知识以命题的形式按相近性、对立性和相关性加以排列,在原有词汇基础上同化新信息、重组新旧信息,由此扩大词汇网络。单词所处的网络结构越大,组织关系越紧密,连接点或触发点越多,单词就记忆得越牢固,被回忆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教材在处理词汇特别是常用词汇方面,应贯彻学习迁移理论的原则,按主题组织词汇,围绕主题选择目标词汇,组成以主题为统摄的词汇网络;注意主题之间的联系和适当重叠,使先前学习为后继学习做准备。鉴于词

5、汇和语境不可分割,任何词汇必须处在语境中才有具体意义,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体现的意义可能不同。因此,教材在材料的选择编排方面应做到融多样性、趣味性和地道性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意义的输入材料。5.2 词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促进学习迁移为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各个教学要素都必须通过教师这个中介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但教师的主导;并不等于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效果如何,最终还得从学生方面来检验,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围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迁移的发生而进行。综观教学法的发展过程,每一种方法都

6、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如语法翻译法强调语法知识的重要性。教师把大量时间用在词汇、语法的讲解上,学生主要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来掌握一些基本句型和语法结构;所用材料以文学作品为主,和现实生活有差距;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所以普遍缺乏实际生活中所必需的交际能力。但另一方面,它也培养出了大量语法知识扎实、翻译和阅读能力较强的人才。80年代流行的交际法;,着重于交际能力的发展,使交际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但忽略了词汇、语法和语篇等方面的综合训练。近年来,在外语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所谓任务型教学,即学生通过完成真实任务;的方式学习和运用语言,在使用

7、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这种教学理念是先进的,但它的应用却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孙旭春,2004),目前很难大规模推广。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没有一种方法是十全十美的,几种方法并用可能效果会更好。因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在于遵循各项基本教学原则和规律(熊沐清,1994:64),按照迁移规律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1)重视基础知识,以重要材料为核心。一些能起组织作用的材料是联系全部学习材料的中心。学生只有牢固地掌握,才能形成基本技能,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做到触类旁通,避免因材料相似而是非不分。因此,

8、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以此为组织材料将内容串联起来,并不断扩充知识,形成学习中大量的迁移。2)融会贯通,促进各种知识的联系。针对中国学生习得单词的特点,教师应指导学生及时将学到的孤立的单词进行分类、组织;提供运用词汇的机会和条件;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由死记逐渐向灵活记忆转变。3)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概括能力。由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是同化新知识的基础,学生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去识别或理解新事物。所以原有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越能揭示新事物的实质,越有利于学生将新事物纳入已有知识系统中,从而促进迁移的发生。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词的发音、构词及词的搭配等,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得出一

9、般性的结论,并运用这些概括出来的结论去解决新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概括的习惯,在学习中自觉使用。另外,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元认知水平。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但要注意教法,还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学习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本身。在知识突飞猛进的今天,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获取知识,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渔’。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猎取知识;才能激发起学习兴趣,并不断调整学习策略,使自己的认知结构逐渐趋向丰富,促进能力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