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启航行动心得体会两篇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421975009 上传时间:2024-03-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启航行动心得体会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启航行动心得体会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启航行动心得体会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启航行动心得体会两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启航行动心得体会两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启航行动心得体会两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启航行动心得体会两篇目录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启航行动心得体会1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启航行动心得体会10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启航行动心得体会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是为推动央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资委部署推进的新的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国资委正在积极部署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也将加快设立,支持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正加快出台,预计央企在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方向的投资和并购将进一步提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2、,“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2024年工作任务首位,释放出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鲜明信号。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和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中央企业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布局新领域新赛道。近日不少央企透露了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思路和方向,并强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增强价值创造能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和质优是重中之重。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为产业升级。国资委正在部署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一方面,中央企

3、业要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一定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驱动引领为核心的,主要体现在创新、绿色低碳、数字智慧、共享融合四个方面。这四种形态是转型的一个方向,更是新质生产力提升的方向。通过创新驱动、数字转型、绿色转型和融合转型,来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少央企明确了发展思路,在新兴领域中培育新发展动能。新质生产力是面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先进生产力。要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聚焦集成电路、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航空航天

4、、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核心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信息、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技术研发,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央企业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也是发展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未来,国资央企要不断优化资产结构,不断实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综合创新,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塑造独特的竞争优势,积极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增强价值创造能力,加快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以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排头兵。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务

5、院国资委提出,要大力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围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坚持长期主义,加大布局力度;坚持投新、投早,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方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一批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聚焦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国务院国资委提出,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部署安排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类投资;推动数智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适度超前推进5G、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目前,国务院国资委正在指导中央企业明确今年的重点投资项目,发挥好强引擎、硬支撑作用。同时,要求央企今年继续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大合作力度,激发带动

6、社会投资积极性。据了解,为更好发挥安全支撑作用,央企今年将围绕产业链关键领域和标志性重点产品,推动落地一批强链补链重点项目,并做好资源保障和民生服务保障,加大在粮食、能源、战略性矿产方面的投入力度。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组织企业科学编制年度投资计划,加强投资情况月度监测分析,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重点项目面临的困难,推动投资进度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据悉,国资委正部署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国资委年初时提出的目标,力争2023年央企战

7、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中央企业要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尽快形成体系化布局,坚持长期主义、稳定投入,边发展、边突破、边布局,强化与产业链上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合作,加大重大投资、产业并购、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抓紧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领军企业,充分发挥国有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循环畅通中的支撑带动作用,要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

8、统阐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

9、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通过创新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效衔接和优化组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摆脱投入驱动的传统扩张模式。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随着大国战略竞争日益聚焦科技与产业领域,我国面临着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的新挑战。一是参与科技竞争的主体日益泛化。少数国家利用“实体清单”“科技联盟”“小院高墙”等方式,对别国企业、机构甚至个人进行制裁,在市场准入、投资筛选、学术交流、联合

10、科研等方面设置障碍,以巩固自身在高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这导致科技竞争主体范围不断扩大和泛化。二是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受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科技革命蓬勃兴起等因素影响,后发国家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面临的市场竞争结构、产品技术路线、用户习惯,与先发国家存在显著不同,面对更多来自市场化的挑战。这些挑战仅凭政府利用行政手段无法解决。如何推动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更好发挥联结科技与产业能力,将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后发国家提升新兴产业竞争力、培育科技竞争优势的关键问题。三是高投入低产出风险常常制约科技创新发展。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考虑,往往在科技创新

11、领域的投资意愿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推进。例如,高端数控机床需要使用昂贵材料进行切割实验积累数据,集成电路装备利用生产线测试会导致良品率下降、产业化成本提高。企业作为用户,更倾向于使用成熟产品而非自主创新设备。而仅靠市场机制较难解决这一问题。央企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带动产业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使命任务看,央企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压舱石”,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排头兵”。央企能够在投资规模大、技术难度高、投资回报率不明确且事关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攻关上,持续投入资源,切实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从创新链条看,央

12、企具备联结科技与产业的能力,能够通过提供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和应用场景,充分调动产业链上下游各类所有制企业、科研机构等多种力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加速落地,央企要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持续发力。一是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做好科技创新的“命题者”。一方面,央企大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具有丰富的产业应用场景。可以通过场景牵引推动全产业链合作攻关,促使相关领域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另一方面,要从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中凝练重大科学问题,通过规划科技发展路径、制

13、定研发任务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生态成熟壮大。二是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做好科技创新的“解答者”。一方面,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抓手,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持续提升自主研发投入规模,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与原创性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提高协同创新能力,成为科技创新的组织者。积极组织行业内科技领军企业集体绘制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图谱、供应链图谱,摸清产业基本情况,确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优先级。围绕高风险和高投入的产业共性技术领域,牵头建设共性技术平台,以“揭榜挂帅”、创新联合体等方式高效整合利用各类创新资源,推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扩散应用。三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14、,做好科技创新的“实践者”。一方面,健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考核纳入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积极搭建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发挥信息对接、技术孵化、资金支持、资源共享等功能,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央企大规模应用优势,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为契机,组织实施产业链重大投资项目,创造可置信的规模市场机会和瞄准国际技术前沿的创新需求,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明确的市场预期,激发各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生态。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启航行动心得体会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是为

15、推动央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资委部署推进的新的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国资委正在积极部署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也将加快设立,支持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正加快出台,预计央企在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方向的投资和并购将进一步提速。2023年,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开启新征程。回首这一年,国资央企专业化整合批量签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科技创新也不断实现新突破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全景图”逐渐浮现。时间的指针,即将指向新的历史刻度2024年。谋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6、聚焦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国企改革将不断发力、纵深推进。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揽子支持政策加快落地,一条条新赛道正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一波波整合重组将奠定产业发展新格局。国资央企也将积极借力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首要任务。做好顶层设计,方能精准“施工”。2023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关键领域,会同相关中央企业深入调研、编制方案,启动了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并筹备设立专项基金,推动中央企业在优布局、上规模、提水平上持续发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展望2024年,国有企业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