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制粒影响因素的探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21972823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化床制粒影响因素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流化床制粒影响因素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流化床制粒影响因素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流化床制粒影响因素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流化床制粒影响因素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化床制粒影响因素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化床制粒影响因素的探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化床制粒影响因素的探讨关键词:流化床,制粒,影响因素健康网讯:流化床制粒(fluidized bed granulation)又称沸腾制粒, 指利用气流使粉末物料悬浮呈沸腾状,再喷入雾状粘合剂使粉末结合 成粒,最后得到干燥的颗粒。在此过程中,物料的混合、制粒、干燥 同时完成,因此又称一步制粒。1964年Scott等将Wurster方法作 了改进并应用于医药工业。我国于1980年引进沸腾制粒、包衣设备, 可取代传统湿法制粒。1流化床的结构和作用原理流化床制粒机由容器、筛板、喷嘴、捕集袋、空气进出口、 物料进出口等部分组成。经净化的空气加热后通过筛板进入容器,加 热物料并使其呈流态化。此时粘合剂

2、以雾状喷入,使物料粉末聚结成 粒子核,进而形成颗粒,同步干燥,得到多孔性、表面积较大的柔软 颗粒。2流化床制粒的优点与挤出制粒相比,流化床制粒有以下优点:(1)混合、制粒、 干燥一次完成,生产工艺简单、自动化程度高;(2)所得颗粒圆整、 均匀,溶解性能好;(3)颗粒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好,压片时片重波动幅度小,所得片剂崩解性能好、外观质量佳;(4)颗粒间较少或几不发生可溶性成分迁移,减小了由此造成片剂含量不均匀的可能性;(5) 在密闭容器内操作,无粉尘飞扬,符合GMP要求。流化床适于中成药, 尤其是浸膏量大、辅料相对较少的中药颗粒的制备,及对湿和热敏感 的药物制粒。3影响流化床制粒的因素3.1制粒

3、材料用亲水性材料制粒时,粉末与粘合剂互溶,易凝集成粒,故 适宜采用流化床制粒。而疏水性材料的粉粒需藉粘合剂的架桥作用才 能黏结在一起,溶剂蒸发后,形成颗粒。无论是亲水性还是疏水性材 料,粉末粒度必须达到80目以上,否则制得的颗粒有色斑或粒径偏 大,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药物的溶出和吸收。通过进料前将原辅料 在机外预混可改善制粒效果。吸湿性材料黏性强、流动性差、引湿性强,在贮存过程中易 吸潮,若用以制粒则受热时会使其中易溶成分溶解导致物料软化结 块,未喷雾即出现粘筛和大面积结块,沸腾几乎停止(又称塌床)。 因此,在制粒前应先进行干燥。经喷雾干燥的浸膏粉粒松散均匀、含 水量低、流动性好,易于“流化”

4、,是目前最佳沸腾制粒粉料。对于 黏性特别大和引湿性强的浸膏粉,可制成浓缩流浸膏作为粘合剂喷 雾,以其它黏性不大的原、辅料做颗粒母核。吸湿性较差(如淀粉) 的材料成粒较困难,如以水为粘合剂,制得的淀粉颗粒细小,且较松 散;改用淀粉浆或糊精浆等黏度较大的溶液作粘合剂,可制得较大粒 径的颗粒。若中药浸膏粉与辅料的密度相差较大,则沸腾时从下至上的 物料密度逐渐减小,无法混匀,成粒也困难,压得的片剂色斑严重。 对此可采用前述制成浓缩流浸膏作粘合剂喷雾的方法解决。但也可能 会带来两个问题:(1)流浸膏黏度过大,喷枪易堵塞,所得颗粒粒径 也偏大;(2)所得颗粒中流浸膏的含量偏低,与处方量不匹配。此时 必须选

5、择适当的辅料或改进前处理。制粒材料本身的含水量也会影响颗粒质量。一般情况下,颗 粒粒径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因此,进料后应先预热物料进行适当 干燥,再喷粘合剂。3.2进风温度进风温度高,溶剂蒸发快,降低了粘合剂对粉末的润湿和渗 透能力,所得颗粒粒径小、脆性大、松密度和流动性小;有些粘合剂 雾滴在接触粉料前就己挥干,造成颗粒中细粉较多。若温度过高,还 会使颗粒表面的溶剂蒸发过快,得到大量外干内湿、色深的大颗粒。 此外,有些粉料高温下易软化,且黏性增大、流动性变差,易粘附在 容器壁上,逐渐结成大的团块;甚至物料熔融、粘结在筛板上,堵塞 网眼造成塌床。温度过低,则湿颗粒不能及时干燥,相互聚结成大的

6、团块,也会造成塌床。3.3进风湿度进风湿度大,则湿颗粒不能及时干燥,易粘结粉料。当以易 吸湿的中药浸膏粉为底料时,若进风湿度大,往往可能在物料预热时 就产生大量结块,造成塌床。因此,应控制环境湿度,降低进风空气 的湿度。3.4粘合剂黏度粘合剂黏度大,形成的雾滴大,所得颗粒粒径大、脆性小、 硬度大。也易使物料结块,堵塞喷嘴,造成粘合剂实际流速低,颗粒 中细粉多;甚至在喷嘴处会有粘合剂的液滴滴入物料中,造成塌床。 若粘合剂黏度低,则形成的雾滴小,物料成粒困难,所得颗粒中细粉 偏多,且较松散。3.5粘合剂流速粘合剂流速大,形成的雾滴大,则粘合剂的润湿和渗透能力 大,所得颗粒粒径大,脆性小。在雾化压力

7、确定的条件下,粘合剂流 速增加,颗粒的堆密度大。流速过大时,湿颗粒不能及时干燥会聚结 成团块,造成塌床;较小时,颗粒粒径小,有时因雾滴较小而易失去 溶剂造成颗粒中细粉多。3.6雾化空气压力压力增大,易使粘合剂形成细雾,降低对粉末的湿润能力, 所得颗粒粒径小、脆性大,而松密度和流动性则不受影响。压力过高 会改变流化状态,使气流紊乱,粉粒在局部结块;压力较小则粘合剂 雾滴大,颗粒粒径大。3.7风量风量指进入容器的空气量,其大小(可通过调节风门大小控 制)直接影响物料的沸腾状态。风量大,物料保持良好的沸腾状态, 有利于制粒,且热交换快,颗粒干燥及时,但细粉也稍偏多。但若风 量过大,物料沸腾高度过于接

8、近喷枪,致使粘合剂雾化后还未分散就 与物料接触,所得颗粒粒度不均匀。且捕集袋上也容易堆积大量粉尘, 影响正常操作。风量小,物料沸腾状态差,湿颗粒干燥不及时,易造 成塌床。3.8喷嘴位置喷嘴位于流化室顶部,其高度影响颗粒的粒径分布。为使粒 径分布尽可能窄,应尽量调整喷雾面积与湿床表面积一样大。喷嘴位 置越接近流化粉体,所得颗粒粒径越大,脆性下降,但流动性变化甚 微,松密度变化也不大;但过近时,易产生与风量过大时相同的情况。 若位置过高,则会使粘合剂喷到壁上,使颗粒中细粉增多。3.9静床深度静床深度是指物料沸腾前占容器的深度,其大小取决于机械 设计的生产量和物料性质。采用锥形床时,静床深度低,颗粒

9、成长明 显。因在线速度小,近壁处流化性不佳,静床深度愈大这种情况愈明 显。静床深度较浅时流化效果好,粒子均有机会与雾滴相遇,达到传 热、传质效果。若太浅则气流直接穿透物料层,不能形成较好的流化 状态,影响颗粒质量。3.10其它因素喷枪种类、捕集袋质量及振摇频次对颗粒质量也有一定影 响。影响粘合剂雾化效果的因素有粘合剂黏度、流速、雾化空气压力 及喷枪种类(单气流、双气流、高速飞轮和高压无气喷枪等)。单气 流喷枪价廉但雾化效果欠佳;双气流喷枪价格合理、效果较佳。使用 时应选择雾化压力低、雾粒粒径分布窄、雾锥对称的喷枪和光滑、通 透性好的捕集袋。若底料中黏性强的粉料较多,应增加振摇频次。颗 粒成型后

10、,若干燥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颗粒之间磨擦也会产生较多 的细粉。4流化床制粒在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一般颗粒粒径偏大时,可采用降低粘合剂流速、在其中加入 水或乙醇、加热以降低黏度,以及提高进风温度或加大风门的方法解 决;粒径偏小时则反之。但有时加大粘合剂流速会使大颗粒的粒径进 一步增大,同时细粉量反而更多。其原因是粉粒量过大,或粘合剂总 量偏低、流速偏大,使粘合剂不能均匀分布,使一部分粉粒无法接触 粘合剂。此时要降低固体物料投料量,或降低粘合剂流速并增加其总 量,以改善其均匀性,提高颗粒质量。当连续使用流化床制粒机时,筛板的网眼易被细粉堵塞,捕 集袋上也会粘附较多的细粉,造成风量降低,颗粒不易干燥而结

11、块; 有时干燥时间延长数倍,颗粒均匀性差。因此,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 应清洗容器和筛板,必要时更换捕集袋(可观察“捕集袋负压”这一 参数,当捕集袋粘附有较多细粉时,通透性会变差,此参数值会变大)。 静电是引起细粉粘附捕集袋又一主要原因,可在捕集袋支架上连接导 线,将静电导走。此外,流化床制得的颗粒以及后序加工生产的片剂等都有卫 生学要求。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所接触的热空气、压缩空气都应保证 无菌。热空气一般来源于洁净区的空气,本身具有一定的洁净级别。 并且在进气管道中都装有初、中效或高效过滤器,以保证空气质量; 压缩空气应用无油压缩机及压缩空气吸附式干燥器,所用管道为不锈 钢。采用AO级(5X1

12、0-7)空气过滤器,二级过滤器选用ACS级(除 臭过滤器)。定期检查,定期更换过滤介质,并对管路清洗消毒。生 产结束后对设备的清洗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一环。随着制剂装备 的发展,在位清洗技术(clean-in-place,CIP)被引入医药生产中。CIP清洗技术符合GMP的要求,是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方向。CIP洗 涤过程是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两方面共同完成的。物理作用包括高速 湍流、流体喷射和机械搅拌;而化学作用则是通过水、表面活性剂、 碱、酸和卫生消毒剂进行的,占有主要地位。在位清洗流化床内一般 装有能360喷射液体的高压喷头,其通过管道与控制系统及清洗液(洗涤剂、纯水等)相连,清洗过程能按

13、预先设置的清洗程序自动进 行(无须拆卸设备),以将设备内部完全洗净并消毒。5结语流化床制粒所得颗粒的粒径是颗粒长大和在外力作用下磨 损二者保持平衡的结果。本法技术要求较高,需综合考虑粘合剂的喷 雾效果和物料的流化状态,以制得质量合格的颗粒。(中国医药工 业杂志第35卷第9期)其实,我感觉在某些方面,喷雾干燥和喷雾制粒很难界定一个很 明确的界限,对于喷雾干燥,按气流的方式分为并流式和逆流式 的,(还有一种是混流式的),对于并流式的喷雾干燥,雾化器一 般是离心式的和压力式的,但是对于逆流式的喷雾干燥,雾化器 一般都是压力式的,而我们常用的顶喷式的喷雾制粒,和逆流式 的喷雾干燥其实差不多,雾化器都是

14、压力式的,气流都是从流化 床的下方往上喷的,物料也都是在流化床上进行干燥的(这句话 不敢确定其是否准确,手头没有书可查)今天又看了下书才发现,上面的话几乎全错了,虽然逆流式的喷 雾干燥和我们最常用的顶喷的喷雾制粒进风与喷雾的方向是相 反的,但仅此相同而以,其余的,包括设备的结构、干燥的时间、 收料的方式,差距还是相当大的,而最大的不同,感觉上还是由 于喷雾制粒的流化床引起的其设备结构其干燥的方式不一样, 如果是逆流式喷雾干燥,虽然物料在干燥室内停留的时间比并流 式的稍长,但是相对于喷雾制粒来说,时间还是短暂的很,还是 属于一个瞬间干燥,所以还是需要一个比较高的温度,而喷雾制 粒则是一个连续干燥

15、的过程,物料在流化床上不停的受热直至干 燥,所以其温度要低的多了。我们用的喷雾干燥是离心式的,这几年作了几个品种,也积累了 一部分经验,在做喷雾干燥的时候,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喷雾粉粘 壁的问题,一般的认为,在中药的提取物中含有多量的糖、粘液 质等成分,在喷雾干燥的时候,受热发粘而粘在壁上,但是一般 的醇沉(60-70%)并不足以出去药液中的多糖,所以对于喷雾 干燥来说,不是醇沉了就可以解决粘壁的问题,而且,我们在实 验和生产中也发现,对于复方的药物,醇提或者是醇沉过得浸膏, 在喷雾的时候更容易粘壁,如果你对半成品的的纯度要求不高, 允许加一部分辅料的话,可以考虑加入10-20%的淀粉浆来改善 浸

16、膏的物理性质,减小其粘性(推荐优先考虑糊精,因为它便宜, 如果不能加糊精的话,再考虑其他的吸收剂,比如二氧化硅等), 如果不能加辅料,但是对半成品的水分没什么要求的话(比如你 要压片),可以考虑在喷的时候以一个比较低的进风温度起喷, 一般的在140-150度,排风70度左右,因为在这个时候,物料 在140度左右干燥,因为时间较短,所以即使是药液中含有一定 量的多糖等物质,也不会变的太粘,如果喷雾的状况良好的话,可以慢慢的把进风的温度升高,提高排风温度,使物料的水分降 低再就是浸膏的相对密度和喷雾的速度,在雾化程度相同的前提 下,喷雾粉的粒度随着浸膏相对密度的增加和喷雾速度的变快而 变大,但是随着浸膏密度的增加和喷雾速度的变快,可能会出现 雾化的液滴未被完全干燥的现象,如果这样的雾滴过多,也溶液 引起粘壁,所以一般的如果你要喷雾干燥的话,浸膏的相对密度 不宜超过1.15,而喷雾的速度,一般的在并流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