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421947442 上传时间:2024-03-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王国维在评价周朝政治制度时指出:“使天子、诸侯、大夫、士各奉其制度、典礼,以亲亲、尊尊、贤贤,明男女之别于上,而民风化于下,此之谓治。”据此可知,该制度( )A.体现了血缘关系维系的等级秩序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确立了绝对服从的权力运行原则D.推动了民本思想的产生和发展2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墓中出土了大量秦简,记载了当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这些秦简( )A.是研究秦朝国家治理的重要史料B.记载了对商人征收算缗钱的情况C.

2、说明了秦代出现中国最早成文法D.印证了秦朝礼法并施的治国理念3秦代选官主要实行军功入仕,军功以在前线杀敌多少来计算。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由地方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给中央,被察举的人必须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这反映了( )A.入仕通道趋向多元化B.中央集权不断弱化C.治国理念的显著变化D.选官的客观性增强4东汉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郡国守相进行察举,主要根据乡党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随着地方豪族势力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乡党舆论逐渐被官僚家族(同时又是豪强)所支配。这一变化导致东汉时期( )A.地方长官失去举荐人才的权力B.门阀政治的逐渐形成C.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D.

3、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5楚汉战争时,刘邦和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余悉除去秦法。”汉朝建立之初,“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攈摭秦法,取其(秦法)宜于时者,作律九章”。这说明汉初A.关中地区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坚持法家思想的治国方略C.宰相实现了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承袭秦朝法律并有所损益6贾谊新书忧民载:“民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九年而余三年之食。”汉代政府规定,壮丁,二十岁开始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到了二十三岁才开始服兵役。由此可见,这一规定( )A.满足了军事和战争的需要B.得益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C.表明了农业生产水平低下D.兼顾了经济与道德的考量7钱穆先生评价孝文帝改革

4、“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不能因反动而归咎改进之本身魏孝文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之反动,追难孝文!”他的评价( )A.采用了二重证据法B.体现了客观辩证的思想C.选用了多类型史料D.摒弃了后世的否定看法8按唐制,官员考核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法”。“四善”为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秤、恪勤非懈;“二十七最”是根据各部门职能不同,分别制定最高标准进行考核,定出不同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奖惩办法。这表明,唐代官员考核( )A.注重官员品德和政绩B.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C.程序已经成熟和完备D.意在监察州县各级官吏9武则天时援引“北门学士”参与重大诏敕的撰拟工

5、作。唐玄宗时“选朝官有词艺学识者,入居翰林,供奉敕旨。”唐宪宗时以宦官为枢密使,与宰相“共参国政”。这些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三省运行机制退化B.社会重学风气浓郁C.宦官擅权现象严重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10“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予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关于这一赋税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彻底废除了人头税减轻了人身依附B.国家一年按照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C.赋役合并折银征收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劳动时间11对于王安石的评价,众说纷纭。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

6、评价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足以当之矣”;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王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只求法的推行,不论推行法的是何等样的人品”。据此可知( )A.历史解释的主观性决定历史发展不具有客观性B.司马光和王安石同时代所以他的观点更为可信C.历史事实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历史学家的价值观D.历史评价往往受到评价者生活时代背景的影响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下列选项中,关于货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元前8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B.宋代交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C.自清朝起,白

7、银逐渐成为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D.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逐利增财向互补余缺转化13中国古代王朝与朝贡国交往时,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以“中国既安,四夷自服”为上策,反对“穷兵黩武,敝中国以事四夷”。据此可知,古代中国致力于( )A.建构稳定的天下秩序B.传播先进的中华文明C.追求丰厚的经济利益D.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14宋代的乡、耆、都保等乡村组织被赋予了催征赋役、维护治安、处理公共事务的职责,它们也被乡民看作是国家的代表。宗族内的规约需要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护。据此可知,宋代( )A.基层管理组织呈现多元化特征B.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强力渗透C.乡村社会自我管理机制较完善D.中央治理

8、和地方管理有效结合15据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狩二年,浑邪王降,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又将酒泉、武威二郡分别拆置敦煌、张掖两郡”。自此“河西四郡”成了中原王朝对外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对该地域治理状况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汉朝设西域都护府B.唐朝设安北都护府C.元朝设立甘肃行省D.明朝设乌思藏都司16明成祖时期,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到宣宗时期,奏章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这表明明代内阁( )A.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B.削弱了君主

9、专制集权C.掌握了中央行政事务决策权D.取代了司礼监的特权17万历新政十年间,张居正主持国政推行一系列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整顿和改革措施。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张居正的这些举措( )A.使得特务政治横行无忌B.削弱中央和地方的守旧势力C.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D.对制约相权起到一定的作用18唐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元朝设立了宣政院统辖吐蕃事务;清朝推行“改土归流”,维护西南地区的安定。据此可知,唐至清朝的边疆治理措施( )A.强化了边疆的军事管理B.贯穿了“大一统”思想C.确立了因俗而治的方针D.消除了边疆地区的隐

10、患19清代的乡饮酒礼规定主持乡饮酒礼的“司正”在开场时须举酒杯曰:“恭惟朝廷,率由旧章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此后,再由生员“赞读律令”。这种乡饮酒礼( )A.确立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价值观C.削弱了政府对民间的控制力D.冲击了农村的自然经济20清朝康熙时期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被传统社会视为一大“仁政”。但有学者认为,这样的财政政策是严重缺乏弹性的,只能配合着日趋保守的国家职能定位。这一观点( )A.否认了赋税改革的积极作用B.全面批判了传统的儒家思想C.有助于理解清朝的统治危机D.揭露了轻徭薄赋的虚伪本质21户籍制度自秦汉以来便

11、与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形成三位一体,明清时期却走向与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分离。这一变化反映了( )A.人身依附控制减弱B.基层治理的失控C.赋役征收对象扩大D.贫富差距的缩小2219世纪晚期,经营铁路、轮船航运等需要大量投资、劳动力或者机器设备,企业往往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经营。与此同时,与交通运输有关的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纷纷兴起。据此可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加速工业化进程B.带动商业经营方式发展C.推动全球化发展D.促进金融资本全面扩张2320世纪初,出现了一股兴办学堂的高潮。如仪董学堂于1902创立,是扬州第一所官立中学,“学堂初开,中西并重,引领江淮风气”。这种现象的出现( )

12、A.解决了人才匮乏的问题B.标志着科举制度被废除C.引发新文化运动的开展D.得益于清末新政的实行2420世纪初,学堂选官制度、留学毕业生选录制度、议员选举制度等成为选官制度的主体,但生员补考优贡、拔贡与考职,举贡会考,截取选官,封赠和荫典,保举,捐纳等选官方式仍然沿袭了下来。这一现象表明A.选官制度处于转型时期B.新式文官制度已然形成C.民主选举成为时代潮流D.新式教育发展举步维艰251931年11月,中共在位于江西的革命根据地成立了工农民主专政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7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苏区代表会议,正式提出了“新的民主共和国”的概念,它的成分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

13、级,资产阶级及一切国内同一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分子。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共革命目标的根本变化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中共的工作重心出现转移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261942年,中共胶东根据地政府强调:“一切运动都应当合乎抗战利益,小资产者、地主富农也是支持抗战的,对其打击过甚会造成革命阵营混乱,是要出问题的。”这一做法( )A.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发展了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C.推动苏维埃政权的建立D.符合根据地政权建设的需要27开国大典前一天,周恩来对外事组强调:“遗留在中国的外国使领馆(中国政府)均不承认其外交地位。今后的建交工作,要通过谈判进行,要他们表明与台湾断绝一切外交关

14、系,我们才予承认。”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281950年,政务院发布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要求对失业现象最为严重的上海、南京等地建立失业工人救济处,拟定救济计划和预算;1951年,政务院颁布劳动保险条例,经1953、1956年两次修订,适用于全国范围所有企事业单位和职工。这说明( )A.劳动保障从应急性救济走向制度化B.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形成C.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式建立D.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2913世纪中期,在收成不好的时候,英国一些主教会赠给穷人每天14便士和所需要的鞋子。在伦敦,教士会为短期失业

15、者和即将成年的孤儿提供职业培训服务。这表明,这一时期的教会( )A.权威高于世俗王权B.核心任务是社会救济C.积极参与社会治理D.顺应工商业发展需要30元李东垣食物本草.谷部记载:“玉蜀黍:一名玉高粱,种出西土。其苗叶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出三四尺,六七月开花出穗,如秕麦状。苗腋别出一苞,如棕鱼形,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子亦大如粽子黄白色,可炸炒食之。”下列关于这一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宋朝时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B.乾隆、嘉庆年间种植遍布全国C.因其高产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D.原产美洲,由英国人带到欧洲311524年,在德意志自治城市纽伦堡,市政府要求关闭圣奥古斯丁修道院,修道院的所有财产由市政府接管。院长弗里德里希皮斯托瑞斯于次年结婚,马丁路德特意写信祝贺,称其从此“走进乐园”。这体现了( )A.信仰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