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421947389 上传时间:2024-03-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红楼梦和中华文化周汝昌红楼梦以前的章回体“稗官”“野史”绝无如此弘广深厚的文化内涵容量,曹雪芹以前的作者群,也不曾有过像他这般才情灵慧的大手笔:两者凑泊,形成了诞生这部伟大的文化小说的历史条件,正所谓前无史例,后继为难。那么,这部小说究竟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精髓、何等光芒呢?简要而言,有两条主脉,贯串了全书。这两条主脉,并非我辈读者的臆想创说,实由作者自己明文提醒,即: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一部大书的主题眼目,豁然尽展于此。作者的文风,语

2、淡而意谦,然其含蕴至丰。吾人须知:一“才”一“善”,便是雪芹对我中华文化这精髓命脉的最经济的简括和深识。才是什么?一般理解大抵以为是指文才、诗才,在红楼梦而言更是如此无疑的事意。其实这是看错了。试看:一、无才可去补苍天石头二、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三、都知爱慕此生才凤姐四、试才题对额宝玉五、才选凤藻宫-元春六、才华阜比仙妙玉。这些例中,只有宝玉所试之才实指文才,其余诸人,皆非此一狭义可限。最明显的是探、凤二例,凤是今之所谓文盲,其才与诗文了无干涉。元春入选,明言是由贤德。妙玉的才,以仙为喻亦非仅指能诗而已。这样一说,则红楼梦所重之才,所包甚为广博。原来,“才”是中华大文化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节目,

3、是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在易经的说卦中就已提出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是谓“三才”的理念。“三才”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动力,而人居三者之中,为“天地之心”,独占“性灵”之位。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哲思的另一逻辑形式。天之才,表现为风云雷电,节序光阴。地之才,表现为山川动植,品类众生。人之才,则表现为智慧聪明,情思才干。所谓“天人合一”,实即“天人本一”,人也是天的一部分,也是天的精华体现。所以,在红楼梦中原始根由是女娲炼石,石乃“通灵”是为天人一体可以互感互通这中华哲思的“艺术解说”。“才”,从汉字造字学来讲,它是植物生长而未成待展的意象有如“半木”之形。而

4、“华”即生命的升华,在植物表现为开花,在人则表现为“才华”。而才华者,在农工则为良耕巧匠,在士子即为诗圣丈宗,在妇女亦必心灵手巧,针黹皆能。此在古时,势所定才,“贵”“贱”分途,男女异致,而“才”的本质(体性)却是“其致一也”。红楼梦首标一字曰“才”,其故在此。有才者,必有情,“才情”一词,紧系两者,是以曹雪芹又曰其书“大旨谈情”。那“微善”的善,又当何解呢?“善”的包容量也十分广博,但,通俗地讲,它的主意义在于品德品德与才情,正是我上文所标明的两大主脉。两者并驾而方轨,成为中华民族对于“人”的基本要求,亦即“鉴定”人的超标准尺度。简单地“区分”:才属情,善属性。孟子主性善。三字经“人之初,性

5、本善”,是为旧时启蒙教材的第一义。大学开头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在曹雪芹书中竟两次分引过,堪称特例。贾宝玉公然宣称:除“明明德”外无书!从这一点来看,曹雪芹所称于那些“闺女”(一干裙钗,异样女子)者,也应是“善”在性地心田至少是以品德为主,而其他材具技能居次。至此可知,一部红楼梦,主旨为的是给女儿传神写照,阐发幽光,而其所传,不离“才”“善”两端。即此一条主旨要义,亦足以可晓悟,这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小说”,名实相副,当之无愧,何用谦虚。1下面对文中“小才微善”的“才”的概念的理解,切合文意的一项是( )A.“才”就是指人的智慧聪明、情思才干,它包括文才、诗才、

6、理家才等。B.“才”是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C.“才”是“天之才”“地之才”“人之才”的统称,它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动力。D.“才”指的就是与“天之才”“地之才”相对并列的“人之才”,它融“天之才”“地之才”之精华于一身而具“性灵”特点,常常表现为人的智慧聪明、情思才干。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家曹雪芹弘广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和杰出的才情灵慧融汇聚合,促成了他的伟大“文化小说”红楼梦的诞生。B.红楼梦中的“才”包含广博,但因书中所写的人物之才多为“文才”“诗才”,所以人们很容易把“才”等同于“文才”“诗才”,这也是

7、可以理解的。C.红楼梦中女娲所炼“无才补天”的“通灵”之石,就是后来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这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艺术表现。D.在红楼梦中,“才”与“情”紧密相联,有“才”必有“情”,如林黛玉集才与情于一身,而“善”则属“品性”,是人的品德的主要内容,如贾宝玉对晴雯、袭人。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深厚弘广的文化和杰出的才情灵慧一直未能在同一作家身上兼具,所以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之前未产生伟大的“文化小说”;这之后,如果有作家兼具这两个素质,就必定能创作出类似红楼梦的伟大“文化小说”。B.作家曹雪芹不但深谙中华文化之精髓“才”与“善”,而且在其作品红楼梦中,非常

8、鲜明地以此为主题,从而使读者很容易看出小说“才”与“善”这一贯穿全篇的主题思想。C.小说红楼梦表面只写“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实际全书深蕴丰厚广大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称其“文化小说”,名实相符。D.除红楼梦外,中国古典小说再无第二部“文化小说”,原因就是那些小说既无多少中华传统文化因子,更没有扣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首先,论语是知识体系。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来说,一本论语近五百则,约一万六千字,包含几百个成语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内含大

9、量的人生智慧。没有读过论语的孩子与读论语一年的孩子相比差距有多大,不需要用考试来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都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其次,论语是价值体系。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价值体系就是教会孩子做价值判断,比知识体系更重要。如果把单纯地增长知识误解为提高素质,把技能教育误解为素质教育,那就大错特错了。会弹钢琴,会写书法,会跳舞,会表演,就是素质高吗?不是。把孩子累坏了,素质也没有提高。因为素质不是技能,不是知识性的考分,而是价值判断力。懂得判断是非,能够做价值方面的选择,才是真正的素质高。论语还是文化

10、体系。读论语可以让人成为一个好人,论语弘扬的是中国文化。一个民族的教育,一定要让这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认同感,然后才会有民族凝聚力。中国幅员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物产资源相差极大,为什么能够保持长久的统一?这就是文化凝聚的力量。文明,才是一个民族强大的根本。(摘编自鲍鹏山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材料二:论语的核心思想是宣扬“仁”,能学仁、守仁、成仁则是志士,则为君子。在常人眼中,君子的思想觉悟是远高于俗人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们的高大形象屹立于山巅熠熠生辉,

11、凡夫俗子如何才能做到呢?礼记大学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我发展之路,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孔子推崇仁爱、培养君子的教育思想。首先,要做好自己,从身边事做起。仁道宽广,不易把握,若能从浅近处体会、着手,就比较容易收效。“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者爱人,其逻辑起点在于自然的人伦之情。“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孟子后来将其发展为具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然后,推己及人,才能影响他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必然自带光芒,“德不孤,必有邻”。而一个仁爱的人,还应是一个以博施济众为己任的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选自诸子智慧,有删改

12、)材料三:先秦时期,御驾车是一种重要的技能。赵襄子跟驾车高手王子期学驾车。学成后与王子期比赛,可是他换了好几匹马都依然比不过王子期。于是赵襄子怀疑王子期没有倾力教他。王子期不慌不忙地解释说,该教的都教了,你的问题在于没有正确使用这些技巧。王子期所言指的是赵襄子在驾车过程中被输赢的杂念占据内心,以至于忽略了人、车、马三者的协调,而这一点恰是驾车最关键最需要用心揣摩体悟的因素,所以他无论换多少匹骏马,都赢不了王子期。生活中许多人也常犯赵襄子这样的错误。在做一件事之前不是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好,而是首先考虑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是否带来利益。假如确定能带来利益,又会想利益有多大,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自己

13、的生活当诸如此类外在的顾虑充斥内心时,我们又有多少心思去做事情?不能专注于事情本身,又怎么可能取得做事的成效?“庆封走越”也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寓言故事。齐国庆封在自己的国家遇到麻烦,要到其他诸侯国避难。本来晋国离齐国比较近,逃难较为便利,但是庆封却选了距齐国较远的越国。他的理由是越远越安全。他的族人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改变你不安分、总想制造混乱的心思,到晋国就可以获得安全。不改变你的心,即使跑到遥远的越国,危险一样存在。这就像现在社会上动辄跳槽的年轻人,当工作不顺心,出现问题时,总喜欢从外部找原因,以为换个单位就可以一切顺利,万事大吉。实际上,不从思想、能力上提升自己,无论到哪里问题

14、都依然存在,因为自身才是问题的根源。这一根源不消除,问题永远存在。(选自韩非子寓言故事赏析,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包含大量的人生智慧,所以学习论语可以获取人生智慧。B.一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认同感,才能使这个民族具有凝聚力。C.在常人看来,君子的思想觉悟是远高于俗人的,是凡夫俗子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自我发展才有可能达到的。D.论语文化含量非常高,学习效果的优劣需要通过考试进行评价。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素质不仅是单纯的技能与知识性考分,更是价值判断力。B.如果能从做好自己、入孝出悌等方面入手,更容易接近志士君子的标准。

15、C.做一件事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应考虑这件事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影响。D.材料三中的韩非子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从自身找问题,就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6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7先秦诸子思想共本同源,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在不同之中又有相同之处。请分析儒家“君子务本”思想在韩非子寓言故事中的体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台戏闫秀丽真没劲!张涛站在戏台上,脑海里冒出满仓的脸,嘴里叨咕了一句,排着腰来回走着,看着自己忽长忽短的身影。他想起小时候,九叔他们在这个戏台上唱戏的情景,他坐在戏台下,看得津津有味。如今他们都老了,自己也不再年轻了。张涛咧了咧嘴。十多年前回来的时候,他开着一辆桑塔纳,村里人都围过来,看着他从车上往下搬东西,满眼都是羡慕,前呼后拥地跟进屋来,爹娘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如今爹娘都老了,他每天忙忙碌碌的,很少回老家,都是爹娘去城里住一段时间再回来。前一段工作上的事很多,每天加班,现在终于忙完了,便休假回老家看看爹娘。张涛忽然听到门口有人叽叽咕咕地说话,他不想动弹,只是躺在炕上。是娘,和来人说话。“这都几点了还在睡?”“打回来也不咋爱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