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21947342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一.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一).窦性心动过速 (sinus tachycardia ) 窦性心动过速指成年人的窦性 心率100次/min。窦房结本身结构或电活动异常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有:(1) 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2)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健康人在吸烟、 饮茶、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时均可发 生,某些病理状态,女口: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休克及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等 药物亦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治疗: 寻找并除去引起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 治疗原发病。 首选受体阻滞剂。若需迅速控制心率, 可选用静脉制剂。 不能使用受体阻滞剂时,可选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

2、(二)房性期前收缩(atrial premature beats )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正常成人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大约60%有期前收缩发生。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房性期前收缩, 并经常是快速 房性心律失常出现的先兆。治疗: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单纯房性期前收缩者, 去除诱发因素外一般 不需治疗,伴有缺血或心衰的房性期前收缩,随着原发因素的控制往往 能好转,而不主张长期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当有明显症状或可触发 室上性房颤的房性期前收缩应给予治疗,如应用受体阻滞剂。(三)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 )亦称房速。根据发生机制与心电图表现的不同, 可分为自律

3、性房性心动过速、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与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三种。临床特点:发作呈短暂、间歇或持续发生。特发性房速少见,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 药物疗效差,大 多数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治疗:(1) 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2) 发作治疗的目的在于终止心动过速或控制心室率。可选用毛花甙C、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静脉注射。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可选用直流电复律。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通常无效。(3) 对反复发作或使发作时心率不致过快, 以减轻症状,可选用不良反应少的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洋地黄可与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合用如果心功能正常,且无心肌缺血,也可选用I c类

4、或I a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选用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或索他洛尔。对心衰患者,可考首选胺碘酮。(4) 对合并病态 窦房结综合征或房性传导障碍者, 若必须长期 用药,需安置心脏起搏器。(5) 对特发性房速,首选射频消融治疗者,立即停用洋地黄,补 钾、镁,亦可选用利多卡因,苯妥英钠。阵发性房扑可发生于无(7)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治疗应针对原发疾病。(四)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 )器质性心脏病者。持续性房扑则通常伴随已有心脏病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房扩大。一般分为两型:I型房扑心房率为240-340次/min , II、皿、aVF导联F波倒置,V

5、1导联直立,电生理检查时可以诱发和终止,折返环位于右心房。I型房扑心房率为340-430次/min , I、皿、aVF导联F波 向上,F 波不典型,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和终止。I 型房扑有时介于房颤与房扑之间, 称为不纯房扑。房扑可表现为阵发性, 亦可表现为持续性治疗:(1) 针对原发病治疗(2)直流电复律及食道调搏(3) I 型房扑应用射 频消融术。I 型房扑射频消融是首选方法, 成功率达到83 %-96 % (五)阵 发性 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 PSVT 简 称室上速。大部分室上速由折返机制引起, 折返可发生在窦房

6、结、 房室结 与心房,还包括利用隐匿性房室旁路逆行传导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 速。其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利用隐匿性房室旁路的房室折 返性 心动过速约占90 %以上。患者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 不同1。 无效可用胺碘酮口服。(6) 洋地黄引起2-4 (4)药物治疗同房颤。性别与年龄均可发生。临床特点表现为: 突发突止性心动过速, 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治疗: 急性发作的处理除可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 经食管快速心房 起搏法及同步电复律法外, 药物治疗可选用:(1)维拉帕米静脉注入(2) 普罗帕酮缓慢静脉推注。 如室上速终止则立即停止给药。 以上两种药物都有负性肌力作用, 故对器质性心脏病、 心功

7、能 不全、基本心律有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应慎用。(3) 腺苷或三磷酸腺苷静脉快速推注,往往在10-40S内能终止 心动过速。(4) 毛花甙C静注,因起效慢,目前已少用。(5) 静脉地尔硫卓或胺碘酮也可考虑使用, 但终止阵发性室上 速有效率不高。在用药过程中,要进行心电监护,当室上速终止或出现明显的心动 过缓及(或) 传导阻滞时应及时停止给药。防止发作: 发作频繁者,应该选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以根除治疗。 药物有口服普罗帕酮或莫雷西嗪, 必要时伴阿替洛尔或美托洛尔。发作不频繁者不必长年服药。(六)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

8、年龄的增加, 60岁以前人群的发病率为0. 5 %, 80岁以上发展到10 %。房颤的发生可使死亡率增加1. 5-1. 8倍,并使各种中风的发病率 增加15 %特点和对治疗的反应,一般将房颤分为三种类型:能够自行终止者为阵发性房颤; 不能自行终止但经过治疗可以 终止者为持续性房颤; 经治疗也不能终止的房颤为永久性房颤。 房颤治疗的目的:恢复窦律、维持窦律或控制室率、预防栓塞。ACC/AHA发表的最新房颤指南认为,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心律失常本 身的治疗和预防血栓栓塞两大方面。慢性永久性房颤控制心室率即可, 而对持续性房颤的患者, 情 况要复杂一些,基本上有两个选择:一是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另一选

9、择是控制房颤的心室率(1)转复 窦性心律:一般情况下转复窦性心律可择期进行, 如果心律失常是急性心 衰、低血压或心绞痛恶化的主要原因, 应立即实施心律转复。但是如果没有采用预防性抗凝治疗, 复律就有导致血栓栓塞的 危险,而且对于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的房颤患者来说危险更大。复律的方法包括药物转复和电转复。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药物转复存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 如尖端扭转性室速等, 电转复成功率较高, 但需要麻醉,两种复 律方法均需要抗凝治疗。药物转复在房颤发作的7天内效果较好,明确证实有效的药物有: 胺碘酮、Dofetilide、Fleca in ide、Ibutilide、普罗帕酮、 奎尼丁

10、。疗效稍差或研究未完善的药物包括:受体阻断剂、钙通道拮抗剂、地高辛、Disopyramide。电复律的成功与否依赖于患者心脏的基础状态和施加在心肌上的电 流强度, 而电流强度又取决于除颤器的电压、 输出波形、 电 击板的大小与位置以及患者的胸壁阻抗等。在一项由 301 位患者参加的择期体外心律转复随机对照研究 中,电击板采用前-侧位(心室尖与右锁骨下)或前-后位(胸骨 与左肩 胛),需要的能量较低, 前-后位总成功率 (87%高于前- 侧位(76%(2)维持窦性心律:维持窦性心律目的是消除房颤引起的症状及因房颤所致的快速 心律 失常性心肌病的发生。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存在维持窦性心律的

11、问题。 使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前, 应注意有无可逆性疾病和诱发因 素。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时还要考虑患者基础心脏疾病。 随机试验显示胺碘酮和多菲莱德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使用安全 病患 者要首先考虑使用-受体阻滞剂, 索他洛尔具有明确的-受 体阻断活性。不宜使用氟卡尼和普罗帕酮。 左室肥厚患者发生心室早后除极所致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危险性 较高 选择不延长 QT 间期的药物作为一线治疗,没有冠心病和明显左室肥厚的患者, 应选用普罗帕酮和氟卡尼。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患者应首选旁路射频消融治疗, 抗心律 失常药物中要避免使用地高辛。使用药物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 密切监视心电图的变化 和患者的反应。房颤

12、复律后复发率非常高,2 周即可达到一半,复律前给予抗 心律失常药物可能提高转复成功率。5。房颤也是最常见的需要用药物控制症状的心律失常。按其发作。7 心律电转复的危险主要是栓塞和心律失常。8 。对于稳定性冠心9,因此应已经复发的患者更应同时应用抗心 律失 常药物。(3)控制室率:减慢房颤的心室率主要是抑制房室结传导。永久性房颤一般需要药物控制心室率, 以避免心率过快, 减轻 症状,保护心功能, 在没有心衰的患者中 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受 体拮 抗剂首选, 而心衰、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可选洋地黄, 个别难 治者也可选用胺碘酮或行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4)预防栓塞:目前华法令是唯一可以有效降低栓塞并发症

13、的药物。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 尤其是经过置换人工瓣膜的患者, 应用抗凝剂预防血栓栓塞已无争议。目前非瓣膜病房颤的发生率增加, 80 岁的人群中超过 10 %,非瓣膜病房颤的血栓栓塞并发症较无房颤者增高 4-5 倍。80年代进行了几个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6000余例非瓣膜病房 颤患者中抗凝药物对脑塞栓行一级或二级预防, 综合结果显 示华法令降低脑卒中危险率68 %,阿司匹林降低21%,均明显优于安慰剂 组。华法令又确切比阿司匹林有效(降低危险相差 40 %)抗血栓治 疗,我国尚无统一的方案, 有不同的意见。ACC/AHA/ESC根据栓塞危险分层,推荐房颤患者抗血栓治疗方案可供 参考:无

14、器质性心脏病、V 60岁的孤立性房颤,可不接受抗血栓治疗或阿 司匹林(325mg/d);有器质性心脏病、V60岁、无栓塞危险因素者,可 接受阿司匹林(325mg/d)治疗;年龄60岁、无 栓塞危险因素者,亦接 受阿司匹林(325mg/d);年龄60岁,伴糖 尿病、冠心病者,口服抗凝剂,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保持2. 0-3. 0; 年龄75岁(尤其女性),服抗凝剂,INR保持2. 0左右;心力衰 竭、左室射血分数0. 35%、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病患者,服抗凝剂,INR保持2. 0-3. 0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人工瓣膜者、以前有栓塞史、食管超声示心房有血栓的患 者,服抗凝剂,I

15、NR保持2. 5-3. 5 ,还可适当提高 栓塞危险因素指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 V 35%和有高血压病史者。房颤控制心室率与转复窦性心律比较 直到2019年房颤指南发表时,仍没有直接证据比较控制心室率和转复窦性心律的利弊。虽然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多数心脏病学专家都认为房颤患者转复 并维持窦性心律, 无论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还是降低致死率 和致残率的角度均优于控制心室率。然而,自从 2019 年,尤其是 AFFIRM 模的临床试验对比了 控 制心室 率与维持窦性心律的关系, 以生活质量、心脏功能、死亡、 致残率(主要是脑卒中) 为终点事件,5 个试验的结果一致表明控 制心 室率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症状方面至少与维持窦律的患者 同样有 效,对死亡率的影响相似。某些试验结果甚至还提示控制心室率组死亡率有更低的趋势。 10。房颤的11研究结果的发表使这一观点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过去的 3 年中,有 5 个大规 AFFIRM 研究在美国和加拿大 213 个中 心进行。控制心室率选择的药物主要包括地高辛(51%)、受体阻断剂(49%)、钙通道阻断剂(41%)。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为胺碘酮(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