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人员防护服装技术要求 (试行)1 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人员防护服装 (以下简称防护服装)款式设计、材料、性能、工艺等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适用于赴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协调指挥的人员穿着 不适用于抢险救援时或特殊环境中穿着2 款式防护服装分为春夏季防护服、秋冬季防护服、指挥服、马甲及帽子 颜色上采用稳重的藏青色为主色调,加入了高可视柠檬绿色点缀,以点带面,时尚大方,着重体现严谨、规范和沉着的形象2.1 春夏季防护服一套春夏季防护服由长袖茄克及单裤组成, 单层结构外观设计见图 2-1 春夏季防护服图2-1 春夏季防护服2.2 秋冬季防护服一套秋冬季防护服由茄克棉服及单裤组成, 上衣加衬里,并采用可拆卸防寒内胆工艺外观设计见图 2-2 秋冬季防护服,内胆设计见图 2-3 秋冬季防护服内胆图2-2 秋冬季防护服- 2 -图 2-3 秋冬季防护服内胆2.3 指挥服指挥服为中长款风衣式,加衬里,并采用可拆卸防寒内胆工艺外观设计见图 2-4指挥服,内胆设计见图 2-5 指挥服内胆图 2-4 指挥服- 3 -图 2-5 指挥服内胆2.4 马甲马甲为单层结构。
外观设计见图 2-6 马甲 4 -图 2-6 马甲2.5 帽子帽子为单层结构外观设计见图 2-7 帽子图2-7 帽子2.6 标识标志防护服装上有袖章、徽章、国旗(可选择性使用) 、热转印反光标识及英文标识2.6.1 袖章- 5 -袖章用于春夏季防护服、秋冬季防护服、指挥服的右袖上,尺寸和色号见图 2-8 袖章图2-8 袖章2.6.2 徽章徽章用于秋冬季防护服和指挥服右前胸、 马甲左前胸、 帽子前沿上 尺寸和色号见图2-9 徽章图2-9 徽章2.6.3 国旗- 6 -根据需要,在国际交流时可在防护服装上的左袖上绣上国旗尺寸和色号见图 2-10 国旗图 2-10 国旗2.6.4 热转印反光标识在防护服装上设计有背部标识和左胸标识, 使用反光材料,采用热转印工艺 标示内容和尺寸见图 2-11 热转印反光标识左胸标识中“国家”可替换成省名图 2-11 热转印反光标识2.6.5 英文标识“RESCU”E英文标识是绣花工艺各部位尺寸见图2-12 英文标识- 7 -图2-12 英文标识3 材料要求材料颜色、规格及用途应符合表 3-1 的规定表 3-1 材料基本规定材料名称颜色规格 用 途主色面料 藏青色成分:98%芳纶阻燃纤维2%导电纤维防护服装及帽子主料配色面料柠檬绿成分:98%芳纶阻燃纤维2%导电纤维上装配料阻燃防静电里料 灰色成分: 50%Nomex 49%LenzingFR 1%导电纤维指挥服和秋冬季防护服里料、 内胆;春夏季防护服内里包边;上下装袋布。
阻燃棉 白色 60g— 140g指挥服和秋冬季防护服内胆填充物 (( 温区、高寒区 )阻燃抓绒布 藏青色 成分: 78%阻燃晴纶指挥服内胆里后上非织造热熔粘合20%Nomex2导%电纤维白色 30g/ ㎡ —衬(无纺衬)阻燃芳纶金属拉链链布与面料颜色相匹配对比色差≥ 3— 4 级5#齿双头开尾 上装门襟链3#齿单头闭尾 下装门襟、指挥服和秋冬季防护服后背5#齿单头闭尾 指挥服前下袋链 面料颜色相匹阻燃胶牙拉链配对比色差≥3— 4 级5#齿单头开尾 秋冬季防护服、指挥服内胆连接链Ne30/3 98%芳纶2%导电纤维 主色、配色面线与面料颜色相 主色、 配色底线, 里布、主标、绣花章、袋Ne40/3 98%芳纶2%导电纤维阻燃缝纫线匹配对比色差≥ 布、捆条车线,马甲袖窿包边条, 春夏季防3— 4 级护服包边条、捆条车线Ne40/2 98%芳纶2%导电纤维锁边线阻燃粘扣带黑色2.5cm (勾毛面) 指挥服和秋冬季防护服胸袋、右袖、后背、2cm (勾面)内胆袋、胸袋盖;帽子后调节扣阻燃罗纹 与面料颜色相 成分: NOMEX 3IIIA 1*1 指挥服和秋冬季防护服内胆袖口3 M阻燃反光条匹配对比色差银灰色 3cm宽指挥服领子银灰色 2cm宽春夏防护服和秋冬季防护服下袋唇- 8 -材料名称颜色规格 用 途春夏防护服上装面筒、胸袋、袖口、摆耳;金属四合扣枪色 1.25秋冬季防护服面筒、 右袖、袖口、后背、摆耳;指挥服面筒、 下袋、右袖、 后背;马甲面筒、胸袋、肩袢、摆耳与面料颜色相 秋冬季防护服内胆袖口、侧缝、内胆袋、备1.5阻燃树脂四眼扣 匹配对比色差 用扣(含备用扣) ;指挥服内胆袖口、 外衣≥3— 4级里袋、备用扣 *1;下装(含备用扣)猪鼻扣 黑色 — 指挥服外衣腰圆橡筋 黑色 Φ0.3cm 指挥服外衣腰松紧带 白色宽3.5cm 下装腰头袖章 9cm*7.26cm春夏防护服右袖,秋冬季防护服和指挥服右袖袋徽章 4.5cm 直径秋冬季防护服和指挥服右胸袋盖;马甲左胸袋盖上方;帽子前沿国旗 6.7cm*4.5cm春夏防护服左袖;秋冬季防护服和指挥服左袖袋3M反光热转印标识银灰色6cm长*3cm高 3M“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28cm长*12.1cm 高 3M“安全生产应急救援 RESCU”E左胸后背英文标识 黄色 100%涤丝线( 75D)春夏防护服、秋冬季防护服和指挥服袖口;马甲肩缝扣袢;帽子帽檐非织造热熔粘合衬(有纺衬)黑色 — 帽子汗口条 湖蓝色 — 帽子帽檐芯 藏青色 — 帽子海绵条 白色 — 帽子商标— —上装底领中,下装腰头里中, 帽子左侧汗口条尺码标 — — 上装底领里下口线中,下装腰头里中LA标— — 上装左侧摆缝里,下装裤腰头里下口线服装使用护理标签— — 上装左侧摆缝里,下装裤腰头里下口线成分洗涤说明标— — 上装左侧摆缝里,下装裤腰头里下口线注:为了使春夏季防护服具有柔软、 舒适、 透气、亲肤等吸湿排汗多种性能,面料应采用双层结构织造,表层为 98%芳纶阻燃纤维2%导电纤维,里层采用芳纶以及舒适型永久阻燃纤维混纺。
4 性能要求防护服装可以防护意外与火焰短暂接触带来的烧伤及热侵害, 阻燃、防静电,并可- 9 -防护轻微的化学物质液体飞溅防护性能参考 GA10-2014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外层面料,GB8965.1-2009《阻燃服》B级、GB12014-2009《防静电服》B级、GB 24540-2009《防护服装 酸碱类化学品防护服》一级要求,面料透气舒适4.1 阻燃性能要求阻燃性能执行 GB 8965.1-2009,符合表 4-1的规定表 4-1 阻燃性能规定测试项目 防护等级技术要求 洗涤次数续燃时间/s B级≤2 50阴燃时间/s B级≤2 50损毁长度 /s B级≤100 50熔融、滴落 B级不允许—注 1:按照 GB/T 17596-1998 中第 7 章的洗涤条件 12.5 h 漂洗 1.5h ,漂洗过程中换水两次,然后脱水 4min,整个过程为洗涤50 次注 2:根据对不同等级阻燃性能的实际需求,参考 GB 8965.1-20094.2 基本安全技术要求基本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的规定表 4-2 基本安全技术要求 基本理化性能 技术要求断裂强力 /N洗前经纬向≥ 450洗后经纬向≥ 400撕破强力(洗前) /N ≥50透湿量 /[g/(m 2·24h)] ≥ 6000弯曲长度 /cm ≤3起球 /级≥3水洗尺寸变化率 /% +2.5 ~﹣2.5(经纬向 )热稳定性 /% ≤10耐洗 (变色/ 沾色 ) ≥4/3 ~4耐水 (变色/ 沾色 ) ≥4/3 ~4牢度 /级耐干摩擦 ≥ 3~4耐湿摩擦 ≥3耐汗渍(变色 / 沾色 ) ≥ 3~4/3~4甲醇含量 /(mg/kg) ≤75pH值4.0 ~9异味 无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禁用- 10 -4.3 防静电性能要求防静电性能要求应符合表 4-3 的规定。
表 4-3 防静电性能规定项目 A级B级测试方法57 1×107 11 点对点电阻 / Ω 1×10 ~1×10 ~1×10详见GB 12014-2009带电电荷量 /( μC/件) <0.2 0.2≤ Q<0.64.4 色差规定色差允许程度应符合表 4-4的规定表 4-4 色差规定 色差对比部位≥ 4级领面、过肩、贴袋、门襟、袖头面与大身的色差≥ 3级~4级覆粘合衬所造成的色差≥ 3级~4级缝纫线、锁钉线颜色与缝合部位,拉链与面料等(缝纫、锁钉线、拉链不允许浅)≥ 3级上装与下装的色差注: 面料与表 4-3 、表5-3 、表6-2 、表 7-2原材料基本规定中的色号对比色差不应低于 4级4.5 水洗尺寸变化率成品水洗后尺寸变化率应符合表 4-5的规定表 4-5 水洗尺寸变化率要求部位 一等品备注≥ -1 只考核立领 领大≥ -1 考核其他领胸围≥ -2衣长≥ -2.5腰围≥ -1裤长≥ -2.54.6 接缝强力后肩缝和裤后裆缝不小于 320N/(5.0cm×10cm)4.7 覆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度覆无纺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度不小于 6N/(2.5cm×10cm),无纺粘合衬如果在试验中无法剥离,则不考核此指标。
11 -5 工艺要求在制作上建议整体采用高级商务服装工艺做法a) 经编衬处理工艺:春夏防护服属单层面料,门襟内里采用经编衬处理工艺,长期使用不会出现普通纸衬一样脱落与结块,具有跟踪性、记忆性,稳定的保型性b) 专业打枣工艺:所有易开裂部位采用专业打枣技术, 保证衣物穿着的牢固性(如:袋口、袋盖、袖叉、裤子档底等部位)c) 立体翻领领型: 符合人体工程学, 按商务夹克处理工艺 , 分割式上下领结构, 使领型更立体美观d) 立体袖:按人体工程原理, 3D定型,商务两片袖做法,自然弯曲,穿着舒适美观e) 包缝处理工艺:缝位采用包缝处理,提高服装的品味,避免面料抽纱、毛边现象f) 内挡风工艺:内挡风设计保护内里服装在拉链拉脱时被卡住g) 凤眼锁眼工艺:外观部位全部采用高级商务西装定制的凤眼锁眼工艺,提升服装的档次h) 裤子链式包缝处理工艺:缝位采用包缝处理,避免面料抽纱、毛边现象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