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酸涩而不为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21844762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因酸涩而不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不因酸涩而不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不因酸涩而不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不因酸涩而不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不因酸涩而不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因酸涩而不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因酸涩而不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因酸涩而不为保康县职教中心 杨凡中职生是酸涩的果子,食之酸涩苦口,弃之则会糜烂,制造垃圾危及社会,粉碎一个家庭的希望。中职生是社会第一轮淘汰下来的群体,是被人们另眼相看的群体,是家长失去信心的群体。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或因长辈的溺爱,或因痴迷于网络虚拟世界,或因先天学习根基不足,或因早恋在中考中淘汰出局,成为敏感、茫然、失去信心、没有目标的特殊群体。非正常群体。面对这样的群体,常年做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也觉得非常棘手,力不从心。有位领导同志说:“我们办好一所中职学校,国家就少建一所监狱。”话虽尖刻,道理却是非常直白。我们是办教育的人,教化人是我们的基本职责,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不容我们轻易地放弃这个

2、特殊的群体。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教化,把这个非正常群体转化为对社会、家庭有用的人,要作好他们的引路人,不因酸涩而不为。做好中职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关键在于班主任的工作如何去做,工作的思路、方法、策略等等,与普教学校的班主任是截然不同的。经本人近几年的观察、反思,偶有所得。一、要深入细致,不要急功近利中职生从入学的那一天开始,就在心理上筑起一道保护自己的硬壳,本能地把自己的脆弱圈护着。有的沉默寡言,不与人交流;有的飞扬跋扈,浑身是刺。如果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你就不能穿破他的心理防护壳。有一个男生入学后,动辄与同学拳脚相加,经常损坏实训器材,对什么都不屑一顾。找他交谈,他劈头一句:“你不要和我说

3、什么,一切都要结束了,没意思!”然后就一言不发。班主任通过远途家访、与原校班主任交流,才了解到:他的父母离异,父亲曾经是杰出的摄影师,已经病故。他看过2012世界末日之后,就经常在网上查找这方面资料,在同学中宣扬,心理极其灰暗。班主任了解这些情况后,就从分析2012世界末日这部电影入手,一点一点地引导他认同正确的观点,逐步放弃生活无望、世界无望的念头,从迷茫中睁大眼睛,正视现实世界,正视身边的人和事,逐步转化成一个具有正常人心理的学生。做中职生的思想工作不要想着一蹴而就,要寻根求源,通过引导、剖析、循循善诱,才能软化、融化他们心理防护壳。如果简单粗暴地抨击他们思想中那些观念是痴人说梦、不切实际

4、,他们就会在心里对你嗤之以鼻,认为你什么都不懂,对你敬而远之。二、要用心呵护,不要漠然歧视中职生的自信心早在初中时期就被各类考试一点一点底吞噬殆尽,每一次考试对他们而言都是一次失败的体验,中考那重重的一锤,则是彻底砸碎了他们的自信。进入中职学校后,他们把自卑小心翼翼地圈护起来,用暴力、拉帮结派当小老大、沉默玩深沉、早恋展示自己比别人成熟等,掩饰自己的不自信,以外表上的强烈自尊掩饰内心里的过度自卑。有些教师没有深入地分析学生的心理,习惯于针对学生的违规表象,要么深恶痛绝地热处理,要么漠然歧视地冷对待,往往精疲力竭,搞得自己常常气愤不已,却抓不住要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有个十五岁的女生,进校不久就

5、经常用小摊上最廉价的饰品把自己搞得花枝招展,与男生频繁交流,然后就与一个高年级的男生黏黏糊糊,经常在晚自习后钻进树阴嘀嘀咕咕。班主任发现情况后,把女生叫到一边,从早恋的危害到女孩子要自尊自爱,教育了几节课。女生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班主任又家访,发现这个孩子原本是个弃婴,被一个老奶奶捡到时还未满月,是两个老人把她养大,供她上学读书,小学、初中阶段也得到许多社会资助,没有父母的关爱、辅导,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班主任心想这么多人关心她,资助她上学,怎么会这么不争气呢?于是,就像父母一样关心她,生活上经常问寒问暖,学习上多加关注,放假了关心她的去处女孩儿对班主任不是特别感激,有时甚至有抵触,依旧

6、不改。班主任心里的怒气日炽,心头只骂:“你就跟丢弃你的妈一样贱!”几次都差点冲口而出。冷静下来后,又与心理咨询教师分析、交流,然后把女孩请到心理咨询室,常规交谈后提问:“你是不是觉得关心你的人都是在同情你、可怜你?”女孩儿沉默以对。又问:“你是不是觉得现在有个男朋友,就比其他的女生强一些?更自信一些?”女孩儿泪流涟涟,触及到她心底最脆弱的点上了。在女孩的哽咽中告诉她,关心她的人都是真诚的,不计回报的关心;引导她明白什么样的自信才是正确的。这个女生慢慢地转变了,花枝招展的饰品越过越少,恢复了青春阳光的面貌,在三年后的职教高考中,考上了一个高职高专学校。中职生重塑自信的基点,就在我们每个班主任身上

7、。我们的关注,让他们感受到没有备受冷落;我们的关爱,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是一个有用的人。如果我们也歧视冷落他们,他们就会对自己彻底失去信心,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会经常给我们整出点儿麻烦事来。我们是这些孩子能不能站起来的最后一根支柱!三、要懂得尊重,不要率性而为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多数中国人是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对孩子只有爱,泛乱的爱,而没有尊重他们的各种权利,没有把孩子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在大人眼中,孩子什么都不懂,你必须听我的,按我的要求去做,否则就是逆子,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注重他的人格。许多教师的心理与家长一样,学生就是孩子。要知道十五六岁的中职生,正处于尽力摆脱权威笼罩的叛逆期

8、,逆反心理特别强。我们动辄在班上拿出几条禁令几个不准,原以为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殊不知这恰恰触动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尤其是男生。因为这样做,是先入为主地把学生看成可改造的对象,贴上不良标签,带着不尊重,带着歧视,学生是非常反感的。一次专业课调整,有十多名学生被安排到电子电工班。班主任见名单中有几个刺头学生,就在学生报到时规定:每个人都要写一份保证书才能进教室,必须写上如若有违纪违规行为,就自动离开这个班。心想:我不针对某个人,那几个刺头就没话可说,以后违规的肯定是这几个刺头,到时候就用他们自己的保证书把他们赶走。这种想法太小儿科了。结果十几个学生没有一个写保证书去报到的,集体到校办表示抗议。

9、班主任把自己搞了个骑虎难下。十几岁的孩子需要尊重,率性而为地强制执行是不明智的,是很难奏效的。一个成年人尚且不能随意接受强制执行,何况是一些孩子?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自己处在学生的位置上,我们会接受这样的规定吗?四、要坚持原则,不要迎合低俗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使中国的经济步入世界强国之列,同时也让销声匿迹几十年的黑社会沉渣泛起,大中小城市里帮派林立,小乡镇也能看到他们的影子。也算是深入基层了。我们中职学校深受其害,不仅学生经常被帮派分子觊觎拉拢,少数没有原则的教师也受到影响。有一个男生在初中时就成为一个帮派的小喽啰,进入中职学校就发展了四五个人的小帮派。班主任觉得这个学生蛮有号召

10、力,就委任他当班长。有学生反映班长的劣迹,班主任置之不理,心想:让他当班长,他总得收敛一些,不然班上谁听他的?不到一个月,学校里发生的几起敲诈勒索、威逼斗殴事件,都与这个学生有关。班主任在批评教育不起作用的情况下,恼羞成怒地在社会上找了几个混混修理他,结果酿成一场群殴。学校是教育学生走正道的地方,什么时候都要弘扬正气,正气隆则邪气难昌。怎么能够采取以恶制恶呢?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但适应并不是迎合低俗、灰暗,而是推崇高尚、阳光。那些黑社会的老大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品学兼优,如果他们发现你引导他们的孩子走歪门邪道,他们就会把你给灭了。五、要借力管理,不要孤军奋战管理班级与管理学校一样,异曲同工,

11、不是一个人就能把它管好的。一个人的能力、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盯在班上,不可能随时随地地了解班上发生的事情,更不可能全面地把握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因此,我们要学会借力管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管理班级,才能造就一个良好的班级。首先,借助班级任课教师的力量。有些教师的能力也许不适合当班主任,在你的眼中就是个不善于管理学生的人。但是,任这个班的课,就一定了解学生在这门课上的学习情况,这就是一份力量。经常与任课教师交流,介绍班上的学生基本情况、特殊情况,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研究对特殊学生如何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并请他们协助,合力解决班上的特殊问题。人是乐于接受尊重的,更乐于在被尊重的氛围里给你提供帮助。其次,借助班级干部的力量。建立一支能够进行班级自治的班干部队伍,当然是每个班主任梦寐以求的事。但是,在中职生的班级里建立这样的班干部队伍,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们只能先培养一些有责任心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委会。对他们的基本要求一是自己尽量不违规违纪,二是及时把真实的信息传递给班主任。建立起信息网络,就不会放任自流,就能够随时了解班级内的情况。从人类社会初具雏形,人们就建立了教育这个机制,教育人选择道德行为,作君子不作小人。虽然教育的结果不能杜绝社会中藏污纳垢,但是,我们的教育毕竟还是拯救了一代又一代濒临沉沦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