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调研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21743281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车站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火车站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火车站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火车站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火车站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火车站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车站调研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研报告报告题目:火车站调研课程名称:建筑设计方法论学 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专 业:建筑学年 级:班 级: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2016年5月25日摘要:在当今的社会,随着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上 升,建筑不仅仅要满足人类居住和公共活动的需要,其精神意义也愈发深远。在 21 世纪,建筑更是成为了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代表,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 征。在公共建筑中,交通类建筑是设计难度很高的一类,因为它涉及的方面远多 于一般的建筑,需要综合处理各种关系才能满足基本功能需求。随着武汉三大火 车站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以及武汉火车站浮现在人们的面前,对于三大火 车站也

2、是议论纷纷、褒贬不一,然而对于类似于火车站这种大型公共建筑,它所 代表不仅仅是一个车站,而是对全世界来访人们的欢迎,它所展现的是一个城市 的形象。为此,我将从以下几点对武汉火车站以及汉口火车站进行简要的分析。(一)调研背景:调研时间:2016 年 5 月 25 日调研对象:汉口火车站以及武汉火车站调研目的:1、希望通过本次调研,初步了解火车站的平面组织、交通流线组织;对火车 站与周边环境处理手法的了解,进一步理解火车站类型交通建筑在总体布局、结 构设计、立面造型等问题上的相关处理手法2、通过对汉口火车站以及武汉火车站的调研,掌握进行社会调研的一些基本 方法和手段,培养调查分析和综合思考能力。3

3、、掌握交通类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熟悉城市交通类建筑设计等相 关规范。调研方法:网络查询,实地调研,拍照,走访体验,统计等。(二) 调研过程分析:理论调研: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整理,旨在了 解我国铁路客运站设计、建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 发展趋势,了解相关的政策、法律与法规、规范等内容。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对汉口火车站以及武汉火车站进行实地调 研,旨在为我们的设计提供多方面的参考。第一部分:汉口火车站调研调研内容(1)火车站选址、区位概况:汉口火车站,站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金 家墩,邮政编码430014,始建于1898年,重建于

4、1958年,改造于2008年, 2010年新站改造完工并投入使用;离北京西站1215公里,离广州站1089公里。 隶属武汉铁路局管辖,现为直属特等站;汉口站外观为欧式风格,是全国最大的欧式火车站,近似1903年启用的大 智门火车站,两座塔楼守护两侧,站房外部的墙面、窗、檐等,都以线条和几何 图形雕塑装饰,建筑面积19.3万平方米,和武昌站、武汉站并称为武汉三大火 车站,汉口站是武汉最为重要的火车站,客流量超过武昌站,居武汉铁路局各火 车站和湖北省各火车站第一位。中文名汉口站车站等级特等站 隶属单位武汉铁路局基本信息外文名 HanKou Railway Station始建时间1898年车站地址武

5、汉市江汉区发展大道金家墩1号途径铁路京广、沪汉蓉、汉口联络线等电报码HKN拼音码HKO车站代码21050车站规模18站台20股道(2) 立面造型设计KI财右由此图可知整个立面上设 计采用的欧式风格,采用的 颜色主要为红色、冷灰色以 及蓝色的玻璃窗查资料可知汉口站属于装修特色站,装修方案是“黄鹤归来”。站厅上方设 有天井,引自然光照明,并树立腾飞的黄鹤雕塑,象征武汉热忱迎接八方来客。现今的汉口火车站是对原先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铁路标志性建筑汉口大智 门火车站改建而成。之所以设计为欧式风格与武汉的地域文化相关。武汉曾是欧 洲列强设置的租界一“国中国”大量集中的城市,建筑受欧洲影响大,出现大量 欧式风

6、格建筑。基于传承这一历史建筑的文脉和建筑风格的考量,在外观设计上采用欧式风 格,以与现在汉口站周边的欧式建筑遥相呼应。新汉口火车站主体是由两座对称 的高达47.60米的站房钟塔和高度达31米的弧形拱顶的中央广厅组成,在站房 广厅的配楼向外加设12米宽、24米高的裙楼,下设15米高架空柱廊。横纵,高矮,曲直的对比,造型的对称使车站站房正立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平方向的三 段式,突出主入口,中心明确。两座塔楼守护两侧,站房外部的墙面、窗、檐等, 都以线条和几何图形雕塑装饰整个建筑以中冷灰色作为主要的建筑色彩,站房呈 中轴对称布局,体型错落有致,庄重、典雅、大方、气势非凡。建筑面积19.3 万平方米,已

7、取代青岛火车站,成为全国最大的欧式风格火车站。细部装修设计由以上四个图可知汉口火车站不止在立面造型设计上采用的是欧式风格,在细 部装修上同样采用了欧式风格的门窗洞口以及吊顶的设计(3) 室内空间设计步入汉口站大门,人首先置身于横向裙楼中的相对低矮的空间中,随着进入 更深内部,人便处于主楼下宽大空间,顿时视线延展开去,人会从心理上感到开 阔。大厅处依靠拱形天顶上的天窗采光。在一楼大厅,各种流线在此处汇总,或辐射向对应的目的地。因为大厅空间 富余,人员行进自由度大,可自行调整。一楼的各候车室通过绿化及软隔断划分 为若干候车区。连接一楼二楼大厅的垂直交通为6道自动扶梯。二楼大厅天顶是 扁拱形长筒,左

8、右两边分别为东西进站口,完全对称分布。由资料可知汉口火车站在高架候车室内设若干吹拔筒,将光导管技术与自然 通风相结合,在采光的同时派出站台上方的废气,对于建筑节能和改善站台环境 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该区域利用现代成熟的工艺技术和建筑材料,室内延续欧式 建筑风格,并呼应南站房广厅的装饰元素。由于大面积的天窗采光使得室内环境更加明亮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大厅内设有残疾人电梯以及警务室等为旅客提供便捷服务(4) 交通流线分析对于火车站等交通建筑,必须与其他交通形式联系起来,组成一套完整的交通 流线,这样能够更好地疏散人流,为旅客提供便捷、完善的交通服务和配套服务。以交通功能为先导,体现“快进快出”和“顺畅快

9、捷”的换乘设计要求,力图 让各种换乘流线简捷、清晰,实现人性化的换乘。一方面,通过高架候车层、地下出战地道和地铁、地面车辆下客点、地下上 客点、专用通道、地下过街等方式缩短流线,减少出站旅客的步行距离,分析旅 客不同的进站方式,设置相应的迎接方式,使旅客以连续的节奏进站,满足旅客 不同的需求,力求做到“零距离换乘”;另一方面,结合站房“上进下出”的客流组织模式,即从广场地面进站,从 地下一层出站,出站口位于售票厅地下一层,直接连接南广场地下空间,市域和 市内的各种交通方式到达汉口火车站地区的客流,全部利用站前区域的绿化景观 广场和其下方多达2层的地下空间进行换乘,具有生态、人文气息的城市开敞空

10、 间和地下完备的商业服务功能为旅客提供地域性的心理体验和舒适的配套服务。为保证不同交通形式的独立性,减少干扰,提高运行效率,在展区外围以道 路高架和下穿的方式,让城市道路与铁路各行其道,降低了铁路对于周边土地的 割裂效应。在站区内部,充分利用立体空间,通过一体化的交通组织,使车站融 入城市交通网络,与地铁2、7号线、地下不行通道、公交、出租车等形成联运体系。火车站在地下直接与地铁站相接,地下出战通道直接导引至地下出租车、停 车场和地面公交换乘站点,车站成为城市不行系统的一部分,有效疏解地面和周 边街道压力.第二部分:武汉火车站调研调研内容:(1)火车站概况:武汉火车站总投资超过140亿元,总建

11、筑面积35.5万平方米,武汉三大火车 站之一,武汉最大的火车站,设计20条轨道,11座站台,比武昌和汉口两个火 车站的总和还大,设客运专线、普速两个车场,站台有11座,分地下一层,地 上四层,依次是地下停车场、地面出站层、站台层、候车层、商业服务配套层等。 是正在建设的京港咼速铁路的重要站点。武汉火车站建筑总面积35.5万平方米,其中站房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 站前高架平台面积1.2万平方米,无站台柱雨篷面积13.4万平方米。站房最高点距地面60米;站房总长550米、总宽325米,其中主体围护部 分长248米、宽199.6米。武汉火车站为高架车站,站房主体三层,一层为地面架空层,二层为站台

12、层, 三层为候车层。2)立面造型设计武汉有“白云黄鹤的故乡”之称,武汉站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此。整个车站造 型犹如一只飞鸟,寓意离去千年的黄鹤,感叹新时代家乡的变化,翩然而归。九 片屋檐构成的飞鹤形成了车站的大屋 顶,同心排列,犹如“九头鸟”,反 映建筑具有的一种地域文化的归属 感;象征着武汉“九省通衢”的重要 地理位置,同时突出了武汉作为中国 铁路的四大客运中心沟通全国、辐射 周边的重要交通地位。立面水波纹的 屋顶寓意“千湖之省”的省会-江城武 汉。(3)平面功能设计以及流线处理武汉火车站为高架火车站,站房主体三层,一层为地面架空层,二层为站 台层,三层为候车层。位于站房中央的大厅是由候车室

13、和进站广厅围合而成,两 端分别于高架平台相连,中部形成近50米高的巨大中庭,弧形的人行天桥飞架 东西两端。空间丰富、气势恢宏,站台、广厅和候车室融为一体,空间引导性和 可识别性强。武汉站平面示意图以及武汉站地区广场平面示意图武汉站站房的地下空间,形成连通东西广场的地下步行通道,并预留向西 下穿站西大道,连接核心区的地下通道。由图可知武汉火车站身处大厅则可看到动车组,增进了人与车之间的关系站房地面层设计:充分利用站台高架的有利条件,将武青四干道到沙湖大道 的站线全部架空,增加地面的东西向道路。利用站房一层交通集散大厅,沿地铁 站厅方向,设置贯穿东西广场的东西步行轴线。4)交通流线武汉站采用等候式

14、和通过式相结合的流线模式,一层地面架空层,二层为站 台层,三层为候车层。乘客既可以等候上车,也可以到站就上车,运用“视觉引 导”设计,旅客可在中央大厅选择性进入候车室候车,或直接由绿色通道进站。 这种“可选式候车”的先进高效的进站模式不仅能满足现行候车室进站模式的需 要,也符合未来火车站发展“公交化”、“机场化”的趋势。候车大厅屋盖闪着 金属光泽、采光充足,四边是环形商业广场,旅客在中庭可以居高临下看清站台 列车发车到站情况。出站旅客通过天桥和各种垂直交通工具,乘坐电梯或者步行 楼梯,到达各公交站台、停车站,完全实现人员的分流。室内交通流线(三)、总结通过收集现状基础资料和相关背景资料,两个各具特色的火车站不仅是各个 单体建筑,它们已经慢慢融入了这个城市中,上升到了城市设计中,我们在今后 做设计的时候,同样也要适当放大外环境,考虑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风格。另外 这两个个多元的火车站也展现了多元文化的武汉,层层递进,表明了科技在进步, 人类文明在进步它们共同服务于流连于武汉的各方人士,成为中部重要的交通枢 纽。同时通过调研可以更加了解铁路客运站的设计要点,对今后的设计学习有所 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