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多层增透膜的原理及应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21743263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双、多层增透膜的原理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单、双、多层增透膜的原理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单、双、多层增透膜的原理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单、双、多层增透膜的原理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单、双、多层增透膜的原理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双、多层增透膜的原理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双、多层增透膜的原理及应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双、多层增透膜的原理及应用转载自网络并整理单层入/4增透膜入/4的光学增透膜下面讨论时光学元件用玻璃来代替,初始入射介质用空 气来代替,一般为在玻璃上镀一层光学厚度为入/4的薄膜,且薄膜的折射率大 于空气的折射率, 小于玻璃的折射率由菲涅耳公式知 , 光线垂直人射时, 反射 光在空气一薄膜界面和薄膜一玻璃界面都有半波损失设空气、镀膜、玻璃的折射 率分别为n0,n1,n2且n2nln0定义R01,T01为空气-薄膜界面的反射率与透射 率,R01, T01为薄膜-空气界面的反射率与透射率,R12, T12为薄膜-玻璃界面的反 射率与透射率,R21, T21为玻璃-薄膜界面的反射率与透射率如图4

2、-1所示示,为 了区分人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 这里将入射光线画成斜入射,图 4-1中反射光线1 和2的光程差为入/2,这样反射光便能完全相消由菲涅耳公式知道,光垂直通过 界面时,反射率R和透射率T与折射率n的关系为:nn=R-(40-)210n+n104nn=T-1R-0-11001(n+n ) 201R0101n- n(21)21221n+ n211221124 n n1 2(n + n ) 212设人射光的光强为10,则反射光线1的光强I1=I0R0,反射光线2的光强 I2=I0I01R12T10。余下的反射光的光强中会出现反射率的平方,因为反射率都比 较小,故可不再考虑。入/4的光学增透

3、膜使反射光线1与反射光线2的光程差为6 =2n1d1=入/2,故相位差为门,由干预理论知,干预后的光强为:I = I +1 + :TT cos兀=I ( R T R)2p12120010112因为折射率n0,n1,n2比较接近,例如n0=1,n2=1.5的界面,T=96%,故可近似 地取T01和T10为1,假设使Ip为0,则有R01=R12,即:n n n n(10 )2 =(2 1 )2n + n n + n1 0 2 1由n2nln0得n = -n n,当上式成立时,反射率最小,透射率最大。但是涂一1 、0 2层膜也有不足之处,因为常用的入/4光学增透膜MgF2,MgF2的折射率为 1.3

4、8,1.38*1.38=1.9044,而玻璃的折射率一般在1.51.8之间,所以用MgF2增透 膜不能使反射光光强最小,再者,一波长为入+A入的光垂直入射到入/4的光学 增透膜同波长为入的光一样反射光线1和反射光线2的光程差为6 =入/2相位差为 A甲=2门入/2入+ A入从而干预后的光强为:I = I +1 + 2 -TTcosA申,即 p12V 1 2兀7可选择合适的材料,使11=12,从而上式变为I = 21 cos2(-.)。如图4-2 p 1 + A 2所示,I为反射光的光强,A入为线宽,I随A入的地增加而迅速增加。光学厚度 为入/4的光学增透膜的反射光强随波长的变化曲线呈V形,这样

5、入/4的光学增透 膜的透射率较大的波段就较小,我们称入/4的光学增透膜的频宽较小,现代的照 像机的镜头、摄像机的镜头, 以及彩色电视机的荧屏并不要求在某一波长的光有 很高的透射率, 而希望在较宽的波段范围内透射率较低且一致 , 即要求增透膜 的频宽较大。所以我们就可以镀两层膜,甚至是多层膜。图4-1在需镀膜的元件上镀两层膜。这里设空气的折射率为n0,镀的两层膜的折射 率为分别为nl和n2,厚度分别为dl和d2,玻璃的折射率为n3,且有n3n2nln0。 定义R01,T01为空气一第一层薄膜界面的反射率与透射率,R10,T10为第一层薄膜 -空气界面的反射率与透射率,R12,T12为第一层薄膜-

6、第二层薄膜界面的反射率 与透射率,R21,T21为第二层薄膜-第一层薄膜界面的反射率与透射率,R23,T23为 第二层薄膜-玻璃界面的反射率与透射率,R32,T32为玻璃-第二层薄膜界面的反 射率与透射率, 入射光线垂直人射到介质上取人射光的振动方程为:E 二 A cost +0 )。0 0 0同入/4的光学增透膜的一样,我们只讨论反射光线1、2、3的情况。由n3n2n1n0知,反射光线1、2、3都有半波损,设两层薄膜引起的光程差 分别为6 1和8 2,反射光线1、2、3的波动方程分别为:E 二 A cos( o t + 0 + 兀)1 1 02兀E A cos( o t + 0 +&+兀)2

7、 20入12兀2兀、E A cos( o t + 0 +o +&+兀)3 30入1入2则干预点P处的光强为三束光线的叠加E =A cos(et +0 ) A cos(et +0 +3 ) A coset +0 +(3 +3 )p1020 九 130 九 12解此方程可得下述结果:令R01=R12=R23,即有 Tno 二 n2ni 二 n3 n2n + n n + n n + n102132解得:2 1丄2n = n 3n 3,n = n3n310 3 3320 3取R=R01=R12=R23,由于透射光的光强近似为10,从而:I = I Rcos(t +0 ) + cos(t +0 +3 )

8、 + cost + 0 +(3+3 )2p 000 九 10 九 12当竺3 = 2且艺(3+3 )=竺 时,有Ip=0。又 6 1=2nldl,6 2=2n2d2,所以 九13 九12,31 2nidi二入/6,n2d2二入/6,故只需选取n = n ;n 3,n = n3n3的材料,分别镀上一层10333203光学厚度为入/6的薄膜,即可以将反射光尽量减小,就可以到达理想的效果。 镀这样的两层膜,当以波长为入+ A入的光垂直入射时,则干预处的光强为2 n /入+ A入,又因为5 1=5 2=入/3,所以有:2兀2兀I = I Rcos(t + 0 ) + cost + 0 +3 ) + c

9、oswt + 0 +(3 +3 )2 =p 000 A九+九10 A九+九 122兀九2兀九I R1 + 2cos( -.ycost + 0 + -.丁)20A九 + X 30 A九 + X 3sin2( .3=I R02 AX + X其结果如图4-3所示,图象呈W形,说明膜层在一定的线宽上普遍获得较好的增透图4-3(2)保持n3n2nln0,取6 l=2nldl二入/2, 6 2=2n2d2二入,同上述一样,透射光的 光强都近似为10,则2兀2兀I = I Rcos(t + 0 ) + cost + 0 +5 ) + cosgt + 0 +(5+8 )2p 000 九 10 九 12改为:I

10、 = I cos2(wt+0 )( R 、:R 、:R )2p00 V 01 勺 12 Y 23当R JR=0时,即有I工 =nn+住巴,则有ip=0,经整理01 v 12 v 23n + n n + n n + n102132nn2+n2n +3n2n +n nn nn n 3n n n n n n n n2上式得:1312 0 1 2 1 2 30 2 30 2 3= 0(n + n )(n + n )(n + n )102132我们镀膜时,入射介质和需镀膜得元件一般为已知,即有n0和n3已知,这样上 式就为关于n1和n2的方程,选取不同的nl便可得到n2。不过,由于条件 n3n2n1n0

11、的限制,当n1过大或n2过小时,会出现方程无解的的情况。这样的两层膜,当以波长为入+A入的光垂直入射时,则干预处的光强如图 所示呈W形,说明此种镀膜得方法可使膜层在一定的线宽上普遍有较好的增透效 果。图4-4多层入/4膜在需要镀膜得元件上镀上三层膜。取n2nln0和n2n3n4,其中nO为空气的 折射率,n4为玻璃的折射率。由入/4的光学增透膜知:当n =.而且nldl=入/41 02时,反射光线1和2能完全相消。n且n3d3=入/4时,光线3和4也能完全3 V 2 4 相消。不同的是,反射光线1、2有半波损失,而反射光线3、4没有半波损失。这 样,在略去其余的反射光线和透射率近似为1的情况下

12、,反射光线能完全相消。 当然,由于膜层的增多, 透射率的影响会增加, 这样, 透射层次越多, 光强会越 小, 且反射光线2和反射光线3的相位也相反。因为反射光线2有半波损失, 反射 光线3没有半波损失,贝0n2d2=入/2时,便可以满足上述要求。这样的三层膜,当 以波长为入+ A入的光垂直人射时,则反射光干预处的光强为: I二41 cos2(仝 .-),其结果图象也呈W形,只是在同一频宽上,增透效果会 p 1九+ A九2更好。考虑到膜层的吸收和透射次数的增加时, 各层的透射率的积不再接近于1, 对多层膜系的研究主要是它的反射和透射特性。光学仪器在镀膜时,由高折射率 层和低折射率层的膜交替叠成膜

13、系,层间的交界面可高达几十个到几百个。因为 采用高低折射率的膜交替的层数不同,一种情况为膜系对入射光产生强烈反射, 反射特性显著;而另一种情况为入射光几乎全部透过,透特性显著。在一个多层薄 膜系中,光束将在每一个界面上多次反射,涉及到大量光束的干预现象,假设薄膜 和基底的光吸收无法忽略,贝计算将变得更加复杂,所以直接采用多光束干预来 计算是相当复杂繁琐的,而运用矩阵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将有许多优越性。特 性矩阵就是把界面两边的场利用边界条件相互联系起来的矩阵,用一个二阶矩阵 代表一个单薄膜。在分析和计算光学薄膜系统的特性时,通常采用传输矩阵方法, 该方法已成为光学薄膜计算与设计的常用和有效方法

14、,并广泛地应用于光子晶体 和微带天线等领域的研究。首先,单层膜是膜系的基本单元,我们求解单膜特性矩阵。设!g为基底的折 射率,nO是空气的折射率,n1是介质层的折射率,则膜层的传输矩阵为:EE1二(M) 2式中E和H表示在界面I的nO侧的场矢量,E、H表示在HH112212界面II的ng侧的场矢量。下面导出矩阵M的表达式。在交界面I上有入射波E、i1亠”U反射波E,折射光波E,由介质n1入射到界面I上的光波E2。假设界面上无r2b自由电荷及传导电流,根据边界条件,则有E的切向分量连续、H的切向分量连续。考虑E垂直入射面s波,得:1E = E + E = E + E1 i1 r 1 t 1 r 2H = H cosO 一 H cosO = H cosO 一 H cosO1i1i1r1i2t1i2r 2i2根据H = 旦E =oEn于是,上式可以变为:i V U i l U i ii0H =o(E 一E )n cosO =o(E 一E )n cosO1 U1r1 0订 Ut1r 2 1i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