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陆丰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21743224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汕尾市陆丰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汕尾市陆丰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汕尾市陆丰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汕尾市陆丰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汕尾市陆丰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汕尾市陆丰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尾市陆丰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汕尾市陆丰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B .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C . 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几座白色的帐篷星罗棋布 , 煞是好看。D . 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2. (2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诗出自( )。A . 归田园居B . 饮酒C . 种豆南山下D . 山居秋瞑。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2、3. (10分) (2017七上灌南期末)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 名句或作家、作品。 (1) 潮平两岸阔,_。王湾次北固山下 (2) 非淡泊无以明志,_。诸葛亮诫子书 (3) 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4) _,秋风吹散马蹄声。(_潼关) (5) 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_) (6) 学而不思则罔,_。(论语十二章) (7) 僵卧孤村不自哀,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 何当共剪西窗烛,_。(李商隐夜雨寄北)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4. (3分) 找出错别字并改正:金磷 和煦 肺腑 筹唱 颤栗 明澈 船弦 咫尺_ _ _四、 中国名著 (共1题;共

3、9分)5. (9分) (2018七下无锡期中)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老头子笑了笑,眼珠往心里转了两转。他怕祥子的话有鬼病,万一那三十块钱是抢来的呢,他不便代人存着赃物。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什么不法的事儿也干过;现在,他自居是改邪归正,不能不小心,而且知道怎样的小心。样子的叙述只有这么个缝子,可是祥子一点没发毛咕的解释开,老头子放了心。“怎么办呢?”老头子指着那些钱说。“听你的!” “再买辆车?”老头子又露出虎牙,似乎是说:“自己买上车,还白住我的地方?!” “不够!买就得买新的!”祥子没看他的牙,只顾得看自己的心。“借给你?一分利,别人借是二分五!”祥子摇了摇头。(1) 这段文字节选自老舍的_。

4、(2) 小说中祥子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始终没有实现梦想。他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最终哪一件事使他残存的一点点生活希望也彻底破灭了,变成了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3) 请根据下边提示,补写祥子失车的主要情节。第一次:他用辛辛苦苦积攒的钱买了一辆车,可_。第二次:他没有灰心,从头再来,拼命攒钱,可车还没买上,_。第三次: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好景不长,_。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6. (2分) 阅读下诗,回答下列问题丰乐亭游春(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注】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

5、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1) 诗歌的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答:_(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六、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7. (17分) (2018八上长春期中)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小题。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6、,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水皆缥碧_急湍甚箭_互相轩邈_负势竞上_(2)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 理解填空。 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水的_的特点。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写水势的,三峡一句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_(4) 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用原文回答)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8. (13分) (2018七下仪征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7、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 解释下列划线的

8、字。蒙辞以军中多务_ 即更刮目相待_释担而立_ 但手熟尔_(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我酌油知之。(3) 下列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但当涉猎 但微颔之B . 大兄何见事之晚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C . 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钱覆其口D . 但当涉猎 当世无双(4) 甲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乙文所阐释的道理可以用四字成语“_”高度概括。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9. (25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

9、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

10、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1) 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2) 第三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1、有何作用?(3) 第三自然段中和第七自然段中“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4) 第六自然段中“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主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5)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10. (17分) (2017七上江都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那个微凉的午后,门铃突然响了,邮递员将一封普通的信件递至我手中,转身离去。拆开信封一看,里面有两张信纸,一张上面只是写着零星的几个不规则的字老师,我想做您的学生;另一张是密密麻麻的成人字迹,意思是他的孩子先天性视弱,只能艰难地看见很近很近的事物,因此在学校里常被同学们嘲笑,孩子虽小,但懂事,受了委

12、屈不说,只是一个人偷偷哭泣。家长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便让她退学在家了,可孩子实在喜欢读书,于是,家长经别人介绍,给我写了这封信,请求我能单独给她辅导功课。看着那些雀跃在泛黄信纸上的深情字语,再看看孩子那稚嫩的字迹,我似乎看见家长那期许的目光和孩子趴在桌上,头努力低着,一笔一画在信纸上写字的情景。心被濡湿,倏然难过起来。我拿出手机,拨打信件上的电话号码,允诺免费帮他孩子复习功课。春风轻拂的周末,我见到了我的这位学生一个非常拘谨而有礼貌的女孩子。扎着马尾辫,穿着整齐干净的衣服,笑起来,脸颊两边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也许因为知道自己视力不好,总是微微低着头,似乎显得有些自卑。第一次见面,我没有直接给她补

13、习功课,而是给她讲了许多童话故事,以此来增进我与她之间的感情,好进一步了解她。她听得非常认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一个小时瞬间而过,最后我让她从前面的几个故事里,随意抽取一个关键词造句。她选择了“撒谎”一词,然后思考了两分多钟,一字一顿地说:“月亮,是一个会撒谎的孩子。”说完她握着小手,似乎非常期待着我的肯定。这一句话,确实是我所未想到的,把月亮比拟成孩子,可以。但为什么会“撒谎”?句子应该还没完整啊。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于是沉默了一会儿说:“再认真想想噢,老师下次上课告诉你答案。”走在回去的路上,脑子里反复回想着刚才的那一幕离开的时候,我似乎看见她眼角有泪。想到眼泪,我恍然大悟:对啊,她是个视

14、弱的孩子,只能非常艰难地看到眼前的景物,而月亮,或圆或缺,她又怎能知晓?她只能从书本上或别人口中知道月亮的形状,有人说它像一艘弯弯的船,而有人却告诉她那是圆圆的满月。既然她从未看过月亮,而月亮却又在变化,她便自然觉得它就是一个会撒谎的孩子。如此想着,我自责不已,她的造句是想让我这位老师告诉她困惑在她心中已久的确切的答案,我的回答,却如一阵冰冷的风,让她原本生机勃勃的春天迎来阴霾寒冷的冬日。第二天在学校上课,我拿她的造句“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问学生们是否正确,一大半的学生都否定了这个句子,可当我将女孩的故事陈述给他们听时,那些幼小善良的心灵一下子便被感动填满,恳求我带他们去见这位女孩子。当我的40多个学生排成一排,依次出现在女孩家里,并说着“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的造句真美时,女孩愣住了,然后冲上来,抱住我,哭了。她说,从来没有人对我这么好。最后学生们相拥一起,强烈要求女孩跟他们一同到我们的学校上学读书,做形影不离的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