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土方基础土方回填的施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21739976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土方基础土方回填的施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施工土方基础土方回填的施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施工土方基础土方回填的施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施工土方基础土方回填的施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施工土方基础土方回填的施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土方基础土方回填的施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土方基础土方回填的施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土方基本土方回填的施工及常用问题的解决土方 回填 施工 问题 摘要:本文在论述回填土施工措施的基本上,总结了填土压实的具体措施,并分析了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最后对土方回填的常用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核心词:土方;回填;施工;问题引言 随着经济迅速增长,大跨度构造、高层、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提高设计原则与增长构造负荷对基本稳定性规定也越来越高,回填土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工艺也越来越得到注重。1回填土施工措施因施工场地、施工机械、特殊施工技术规定等因素,一般采用人工夯实措施或机械压实措施。1.1人工夯实措施1)机械压实不到之处和小面积回填土采用人工夯实措施。2)采用蛙式打夯机等小型机具夯实时

2、,一般填土厚度不适宜不小于25cm,每层压实遍数3遍4遍,打夯之前对填土初步平整,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3)在打夯机工作不到的地方用人力打夯,虚铺厚度不不小于20cm,人力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分层夯打。夯实基槽及地坪时,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夯向中间。4)回填管沟时,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边填土夯实,并从管道两边同步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状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夯实。1.2机械压实措施1)为保证填土压实的均匀性及密实度,避免碾轮下陷,提高碾压效率,在碾压机械碾压之前,宜先用轻型推土机推平,

3、低速预压4遍5遍,使平面平实;采用振动平碾压实碎石土,应先静压,而后振压。本篇论文来自无忧文档收集与整顿,感谢原作者!2)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平碾和振动碾不超过2km/h,并要控制压实遍数。压实机械与基本管道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将基本、管道压坏或使之位移。3)用平碾压路机进行填方压实,应采用“薄填、慢驶、多次”的措施,填土(素土、灰土、碎石土)厚度均不应超过25cm30cm,每层压实遍数6遍8遍,碾压方向应从两边逐渐压向中间,碾轮每次重叠宽度约15cm25cm,避免漏压。运营中碾轮边距填方边沿应不小于500mm,以防发生溜坡倒角。边角、边坡边沿压实不到之处,应铺以人力夯实

4、或小型夯实机具配合夯实。压实密实度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压至轮子下沉量不超过1cm2cm为度。4)平碾碾压一层完后,应用人工或推土机将表面拉毛,土层表面太干时,应洒水湿润后继续回填,以保证上、下层结合良好。2填土压实措施大量实验和工程实践证明:土基压实后,路基的塑性变形、渗入系数、毛细水作用及隔温性能均有明显改善。填土压实措施有:碾压法、夯实法及振动碾压法。2.1碾压法碾压法是运用机械滚轮的压力压实土壤,使之达到所需的密实度。碾压机械有平碾及羊足碾等。平碾(光碾压路机)是一种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自行式压路机,重量615t。羊足碾单位面积的压力比较大,土壤压实的效果好。羊足碾一般用于碾压粘性土,不适于

5、砂性土,因在砂土中碾压时,土的颗粒受到羊足较大的单位压力后会向四周移动而使土的构造破坏。松土碾压宜先用轻碾压实,再用重碾压实,效果较好。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行驶速度不适宜过快,一般平碾不应超过2kmPh;羊足碾不应超过3kmPh。2.2夯实法夯实法是运用夯锤自由下落的冲击力来夯实土壤,使土体中孔隙被压缩,土粒排列得更快密。夯击式中除人工使用的石夯、木夯外,机动设备中有夯锤、夯板、风动夯及蛙式夯等。夯实法合用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本篇论文来自无忧文档收集与整顿,感谢原作者!碎石类填土地基的深层加固。2.3振动压实法振动压实法是将振动压实机放在土层表面,在压实振动作用下,土颗粒发生相对位移,而达到

6、紧密状态。在正常条件下,对于砂性土的压实效果,振动式效果较好。3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填土压实质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重要影响因素为:压实功、土的含水量以及每层铺土厚度。3.1压实功的影响压实功能(指压实工具的重量、碾压次数或锤落高度、作用时间等)对压实效果的影响。填土压实后的干密度与压实机械在其上施加的功有一定关系。在开始压实时,土的干密度急剧增长,待到接近土的最大干密度时,压实功虽然增长许多,而土的干密度几乎没有变化。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不要盲目过多地增长压实遍数。3.2含水量的影响在同一压实功条件下,填土的含水量对压实质量有直接影响。较为干燥的土,由于土颗粒之间的摩阻力较大,因而不易压实。当

7、土具有合适含水量时,水起到了润滑作用,土颗粒间的摩阻力减小,从而易压实。相比之下,严格控制最佳含水量,要比增长压实功能收获大得多。当含水量局限性,洒水困难时,合适增大压实功能,可以收效,如果土的含水量过大,此时如果增大压实功能,必将浮现/弹簧现象,压实效果很差,导致返工挥霍。因此,土基压实行工中,控制最佳含水量,是首要核心。多种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所获得的最大干密度,可由击实实验获得。3.3铺土厚度的影响土在压实功的作用下,压应力随深度增长逐渐减小,其影响深度与压实机械、土的性质和含水量有关。铺土厚度应不不小于压实机械压土时的作用深度,但其中尚有最优土层厚度问题,铺得过厚,要压多遍才干达到规定的密

8、实度。铺得过薄,则也要增长机械的总压实遍数。恰当的铺土厚度能使土方压实而机械的功耗费至少。实践经验证明:土基压实时,在机具类型、土层厚度及行程遍数已选定的条件下,压实操作时宜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沿后中间(超高路段等需要时,则宜先低后高)。压实时,相邻两次的轮迹应重叠轮宽的1/3,保持压实均匀,不漏压,对于压不到的边角,应铺以人力或小型机具夯实。压实过程中,常常检查含水量和密实度,以达到符合规定压实度的规定。4常用问题的解决措施4.1场地积水本篇论文来自无忧文档收集与整顿,感谢原作者!由于场地平整面积过大、填土过深、未分层夯实;场地周边没有做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或者排水设施设立不合理,

9、排水坡度不满足规定;场地周边没有做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或者排水设施设立不合理,排水坡度不满足规定以及测量误差超过规范规定等因素,而导致场地内在平整后来浮现局部或大面积积水。 其避免措施为:在施工前结合本地水文地质状况,合理设立场地排水坡(规定坑内不积水、沟内排水畅通)、排水沟等设施,并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如果施工期跨雨期的,要做好雨期施工现场排水措施。场地回填土按规定分层回填夯实,要使土的相对密实度不低于85%。 其相应的治理措施为:(1)明沟排水法;沿场地周边开挖排水沟,再在沟底设集水井与其相连,用水泵直接抽走(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施工场地基本边净距0.4m以外,场地的四角或

10、每隔2040m应设1个集水井); (2)深沟排水法。如果场地面积大、排水量大,为减少大量设立排水沟的复杂性,可在场地外距基本边630m开挖1条排水深沟,使场地内的积水通过深沟自流入集水井,用水泵排到施工场地以外沟道内。 (3)运用工程设施周边或内部的正式渗排水系统或下水道,将其作为排水设施,在场地一侧或两侧设排水明沟或暗沟,把水流引入渗排水系统或下水道排走,此法较经济。4.2填方土浮现橡皮土由于使用了含水量比较大的腐植土以及泥炭土或者粘土、亚粘土等原状土土料回填。 打夯后来,基土发生颤抖、受压区四周鼓起形成隆起状态(土体体积未变化)、土体长时间不稳定。其相应的避免措施为:(1)现场鉴别,规定回

11、填土料“手握成团、落地开花”。 (2)回填前,不容许基坑内有垃圾、树根等杂物,清除基坑内积水、淤泥。 其相应的治理措施: (1)如果土方量很小,挖掉换土,用2:8或3:7的灰土(雨、冬期不适宜用灰土,避免导致灰土水泡、冻胀等事故)、砂石进行回填。本篇论文来自无忧文档收集与整顿,感谢原作者! (2)如果面积大,用干土、石灰、碎砖等吸水材料填入橡皮土内。 (3)如果工期不紧,把橡皮土挖出来,晾晒后回填。 4.3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规定 填土的场地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引起比较大的变形,地基稳定性减少。 其因素涉及: (1)土料含水量太小,影响了夯实(碾压)的效果,导致夯实(碾压)不密实;含水量

12、太大,则易形成橡皮土。 (2)土料不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规定,有机质超过规范规定(不小于5%)。(3)填土过厚,未分层夯实。(4)机械能力不够。其相应的避免措施有:(1)选择回填的土料及其性质必须符合设计规定。(2)填土密实度应根据工程性质的规定而定,压实系数等于土的控制干密度除以土的最大干密度。(3)设计有规定期,要通过现场土工实验,并且严格进行分层回填夯实,加强对土料含水量的控制。其相应的治理措施为:换土回填;翻出晾晒、风干后回填;填入吸水材料;施打挤密桩。参照文献: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北京建工集团总公司,建筑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原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本篇论文来自无忧文档收集与整顿,感谢原作者!/cent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