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屑录井操作细则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2173118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屑录井操作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岩屑录井操作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岩屑录井操作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岩屑录井操作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岩屑录井操作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屑录井操作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屑录井操作细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岩屑录井操作细则1 采集内容包括井深、钻达时间、迟到时间、捞砂时间、层位、岩性、描述内容、岩屑样品。要注 意岩屑捞取时间、间距、位置及方法、岩屑描述、岩屑样品采集以及岩屑处理等环节,岩屑 的归位误差:目的层应小于2 个录井间距,非目的层应小于3 个录井间距。2 岩屑捞取2.1 迟到时间的测量及计算2.1.1 理论计算法:丁迟=V/Q=n(D2d2)XH/4Q式中:T迟钻井液迟到时间(min);Q钻井液排量(m3/min);D井眼直径(m);d钻具外径(m);H井深(m);V井内环形空间容积(mJ。注:井径不一致时,要分段计算环形空间容积,并求和(跖尹电+) 钻具外径不一致时,要分段计算环形空间

2、容积,并求和(跖尹电+) 理论计算法求取的迟到时间一般不作为录取岩屑时应用,仅作为参考,或在实测法不能完成 时,临时参考应用。2.1.2 泵冲数法:N=n(D2d2)XH/4q式中:N累计捞砂泵冲数,冲;q泵每冲的容积(m3);D井眼直径(m);d钻具外径(m);H井深(m);2.1.3 实测迟到时间:(1) 计算原理公式:下行式中:T迟岩屑(钻井液)迟到时间(min);迟T实际测量一周的时间(min);一周T寸一一测量物下行时间(min)。下行T 下行=(C1+C2) /Q式中:C钻杆内容积(m3);C钻铤内容积(m3);2Q钻井液排量(m3 / min)o(2) 测量物质:白瓷片(重物),

3、塑料条(轻物)。(3) 记录井口投物时间(Tq)观察振动筛,分别记录捞到白瓷片的时间(T重)和捞 到塑料条的时间(T轻)。(4) 分别计算t =t -t循重重 0t =t -t循轻轻 0(5) 分别计算T岩迟、T泥迟,并做好详细记录。(6) 迟到时间测定要求:a 依据钻井地质设计要求,在规定的间距范围内以符合要求为准,否则继续测定,但 不超过该测定间距范围。b 钻井液迟到时间测定标志物为玻璃纸或软塑料条,岩屑迟到时间测定标志物应为瓷砖片或染色岩屑。c 迟到时间测定间距,应考虑地层的新老及钻速的快慢,实测时可以加密。d迟到时间必须在取样井深以上50m以内测成;进入预计油层前50m,必须实测迟到

4、时间,同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分析误差及原因,校正迟到时间。e迟到时间的测定,原则上至少每200m实测一次,根据实际情况加密,在目的层和下 套管前50m左右必须实测一次。一般情况下,井深 1500m,每200m测定一次;井深 1500m2500m 每 100m 测定一次;井深 2500m3000m 每 80m 测定一次;井深3000m, 每 50m测定一次(超过4000m可824小时测定一次。若下套管前未进行迟到时间的测定,下 套管后可采用理论计算的迟到时间,进入新井眼20m内实测迟到时间。f 实测迟到时间必须经录井队地质师或录井队长审核签字认可后方能使用。2.1.4 迟到时间的检验方法(1) 特

5、殊岩性法:与邻井对比,利用大段单一岩性中的特殊层,在钻时上表现出特高 或特低值,记录钻遇的时间和上返至井口的时间,二者之差即为真实岩屑的迟到时间。(2) 用气测过程中的循环气体峰(单根峰),也是精确计算、检查迟到时间的一种方法。2.2 岩屑捞取时间计算(1) 泵排量无变化情况下:捞样时间=钻达时间+迟到时间。(2) 变泵时间早于钻达取样深度的时间:T新=丁原(Q原/Q 新);新捞样时间=钻达时间+T新。(3) 变泵时间晚于钻达取样深度的时间,早于捞样的时间:新捞样时间二变泵时间+ (Q原/Q新)x(变泵前捞样时间-变泵时间)。(4) 如果连续变泵则按上述方法确定捞样时间。2.3 岩屑捞取间距及

6、数量依据钻井地质设计书要求进行取样,每包岩屑数量为500g,系统挑样井段捞取2包岩 屑各500g (其中一包为现场描述、挑样、粘贴实物剖面用,一包为保存的原样)。2.4 岩屑捞取方法(1) 严格按捞砂时间在架空槽挡板前或钻井液振动筛前定点捞取,严禁随意捞取。遇 油气显示,卡取心层位,卡层位界面等特殊情况时,可加密捞取。(2) 取样时要严密注意槽池内的油气显示情况。(3) 每次取样后,必须将捞样处的余砂清理干净,保证新样的存储;样品数量少时, 全部捞取,数量多时采用垂直切捞二分、四分法从所接样中,从顶至底取样。(4) 正常情况下,每次起钻前,必须取完已钻井段岩样,大于录井间距四分之一以上 的零头

7、砂样也要捞取(井深尾数大于0.2m应捞取岩屑),与下次钻至取样点所捞的岩屑合为 1 包。若遇特别情况,起钻前无法取全的岩样,下钻后应补捞,但这种岩样质量太差,应加 说明。(5) 渗漏时,要校正迟到时间。井漏未取到岩屑,要注明井段及原因。(6) 钻遇特殊层段,取不到岩屑时,及时采取措施。(7) 侧钻井岩屑取样:侧钻点在已录井井段,从开始侧钻就应取观察样,一旦发现侧 钻出原井眼,按钻井地质设计要求连续取样,编号自侧钻出点前原编号顺延。2.5 岩屑的清洗(1) 清洗方法要因岩性而定,以不漏掉、不破坏岩屑及矿物为原则。(2) 正确的洗样方法是,充分显露岩石的本色,防止含油砂岩、疏松砂岩、沥青块、 煤屑

8、、石膏、盐岩、造浆泥岩等易水解、易溶岩类被冲散流失。可将岩样初步冲洗后,观察 是否是造浆地层,若发现造浆岩性将岩样分成两半,一半简单冲洗,另一半洗净。若遇极易 碎岩层和造浆地层、易水溶水解岩层,必须漂洗,如岩盐、软石膏等。(3) 清洗砂样一般用洗样筛在洗样池(洗样池容积不小于1m3)中清洗,严禁用水在洗 样筛中直接冲洗砂样。洗样池水要经常更换,水要保持清洁,严禁油污,严禁高温,严禁用 盐水(盐岩层除外)清洗砂样。(4) 注意嗅油气味,观察含油岩屑的情况。(5) 油基钻井液录井的岩屑应采用柴油、洗涤剂、清水进行清洗。2.6 荧光直照(1) 岩屑洗净后,必须立即进行荧光湿照和滴照,并写荧光照记录。

9、肉眼不能鉴定含油 级别的储集层岩样要浸泡定级。(2) 通过荧光直照发现的荧光真岩屑,要按规定选样,做系列对比及含油特征观察。(3) 岩屑晾干后还要进行荧光直照,以搞清其颜色、含量等变化。3 岩屑晾晒、保管、百格盒装入3.1 岩屑晾晒(1) 岩屑清洗干净后,按深度顺序整齐地摆放在晒样台上晾晒(环境和条件允许应采 取岩屑自然晾干,并避免阳光直照),并标明深度,且每包之间有一定的间隔,防止混样。(2) 除雨季、冬季可用烤箱烘烤砂样外,正常情况下应尽量使砂样自然凉干。(3) 雨季、冬季需要烘烤时,要控制烘箱温度,烘烤时要注意保证岩屑不被烘烤过度 而变质失真,烘烤温度应控制在90-110 摄氏度为宜,显

10、示层岩屑控制在80 摄氏度以下,最 好用抽风机吹干,含油岩屑严禁烘烤,只能自然晾干。3.2 岩屑保管(1) 岩屑晒干后,用标明构造、井号、井深、编号的砂样袋装好正样,自左至右地放 入专用岩屑盒内。(2) 正样袋上深度应与岩屑深度一致,编号与岩屑描述记录统一。(3) 岩屑未取到或量极少时,在正样袋上和副样标签上注明原因。(4) 每盒上标明构造、井号、盒号、取样密度、起止井深及岩屑数量,其格式如下:构造:XX构造盒号:第XX盒井段:XXXXm井号:XX井取样密度:包/ Xm 数量: 共XX包(5) 岩屑装盒,妥善保管,防止日晒、雨淋、损坏、倒换位置、丢失、沾染油污等。(6) 侧钻成功的井,原废弃井

11、眼与新井眼重复段的岩屑,完井验收后再处理。3.3 百格盒装入规定(1) 装入岩屑,应具有代表性,每5 格标明井深。(2) 装入顺序应按取样深度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装盒。(3) 取心井段可放入小块岩心代表相应井深岩性。(4) 每格装 90%,做到利于观察、方便搬运,不串格。(5) 发现少量特殊岩性及矿物,应用白纸包好,标明深度,放回原位。(6) 井喷、井漏岩屑未取到或量极少时,在相应格内放入“井漏(喷)无岩屑”或“井 漏(喷)岩屑量少”等字条。(7) 百格盒的正面应贴上标签,标签内容:井号、盒号、层位、井段、包数、日期。4 岩屑描述4.1 描述方法(1) 在自然光下描述未过筛的岩屑干样。(2)

12、 挑选新鲜真实岩样逐包定名,分段描述。(3) 岩性鉴定要注意干湿结合分辨颜色,对浅层松散岩屑要干描和砸碎描述结合,系 统观察认准岩性,审视准确挑选岩样,反复比较分层定名,从上至下逐层描述。(4) 不能定论的东西要注明疑点和问题。(5) 岩屑失真段,主要内容描述后,要注明其失真程度及井段,进行原因分析,用井 壁取心资料及时校正和补充。(6) 岩性、颜色、含油气性等不同时,均要分段描述。(7) 厚度不到一个取样间距的标志层、标准层、油砂显示层,应按一个取样间距单独 定名,分段描述。(8) 岩性、电性不符的井段,复查岩屑。(9) 结合班报表的油气观察记录,确定油气显示。(10) 用不饱和或欠饱和盐水

13、钻井液钻进,未取到易溶盐岩岩屑的,描述可参照该段钻 井液氯离子和电导率的变化,并结合钻井参数和岩屑数量变化情况以及测井曲线特征加以判 定和描述。(11) 有薄片鉴定资料的,参考薄片资料。(12) 长井段取心,且岩心中单一岩性厚度较大者(0.5m),岩屑描述时可参照岩心岩性描述。4.1.1 岩屑的鉴别(1) 观察岩屑的色调和形状:色调新鲜,其形状往往多棱角或呈片状者通常是新钻开 地层的岩屑(但应注意,由于岩性和胶结程度的差别,在形状上也会存在差异,如软泥岩常 呈椭球状,泥质胶结的疏松砂岩呈豆状或散砂);反之,在井内久经磨损成圆形、岩屑表面 色调模糊或者岩块较大者,多为上部井段的滞后岩屑或掉块。(

14、2) 观察岩屑中新成份的出现:在连续捞取岩屑中,如果发现有新的成份出现,并逐 渐增加,则标志着井下一个新层次的开始。即使开始出现的数量很少(特别是在井深的情况 下,对于一些薄岩层,有时仅发现有数颗新成份的岩屑),反映是进入了新的地层。(3) 从岩屑中各种岩屑百分比的变化来识别:对于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岩性组成的地层, 观察新成份的出现往往不易区分开来,所以须从岩屑中某种岩性的岩屑百分比含量增减来判 断是进入什么岩性的地层,从而确定其真伪。(4) 利用钻时、气测等资料验证:除综合使用上述几种判断方法之外,为了可靠起见, 还须参考其他录井资料。例如参考钻时资料对于辨别砂、泥岩和灰质岩类就比较准确;油层

15、 在气测曲线上也常有显示。4.1.2 岩屑的初描岩屑洗净后,应对岩屑进行初描。初描的目的和内容主要是:(1) 掌握钻时与岩性的关系,以便了解二者深度的符合程度,检验钻井液迟到时间, 校正井深。(2) 系统观察岩性,识别真伪岩屑,参照钻时分层定名,对其中少量的特殊岩性及特 殊的结构、构造等,要挑出样品包好,注明深度,放在相应深度的岩屑上面,以备细描时参 考。(3) 细致观察是否有油砂,如有显示应包一小包,注明深度,放在该深度的岩屑上面。(4) 对岩性进行粗略描述,以便掌握岩层层序,为修改地层预告提供依据,粗描要做 到新成份出现卡出单层厚度,结合钻时卡出渗透层以初步判断油、气层。4.1.3 岩屑的细描岩屑晒(烘)干后应及时进行系统、细致的描述。对岩屑描述的要求着重在岩石定名和 含油、气情况。(1) 大段摊开,宏观细找:在描述前,先将数包岩屑(如1015包)大段摊开,稍离 远些进行粗看,目的是大致找出颜色和岩性有无界线;然后再系统地逐包仔细地观察岩屑的 连续变化,找出新成份,目估百分比变化情况,避免孤立地看一包岩屑。(2) 远看颜色,近查岩性:因为岩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