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复习教案 高三一轮复习36讲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21730958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137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 高三一轮复习36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 高三一轮复习36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 高三一轮复习36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 高三一轮复习36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 高三一轮复习36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 高三一轮复习36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数学复习教案 高三一轮复习36讲(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第一轮复习高三一轮复习 目录第一讲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1第二讲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5第三讲 整式、分式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7第四讲 简易逻辑11第五讲 映射与函数15第六讲函数的解析式19第七讲函数的定义域23第八讲 函数的值域27第九讲 函数的单调性31第十讲 函数的奇偶性35第十一讲 函数的周期性39第十二讲 函数图象43第十三讲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47第十四讲 等差数列51第十五讲 等比数列55第十六讲 递推数列与数列求和59第十七讲 数列应用题63第十八讲 三角函数(一)67第十九讲 三角函数(二)71第二十讲 三角函数(三)75第二十一讲 三角函数(四)79第二十二讲 平面

2、向量(一)83第二十三讲平面向量(二)87第二十四讲 平面向量(三)91第二十五讲 不等式及其性质95第二十六讲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97第二十七讲 不等式的证明99第二十八讲 不等式的解法101第二十九讲 有关不等式的实际应用问题103第三十讲 直线方程107第三十一讲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11第三十二讲 线性规划、圆的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15第三十三讲 椭 圆121第三十四讲 双曲线123第三十五讲 抛物线127第三十六讲 立体几何中的角和距离129第一讲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知识点及方法 :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运算;子集的个数;集合中元素的个数;集合间的关系;集合与充要条件;方程、不等

3、式中与集合有关的问题;补集的思想。1、子集的个数例1、(1)若 1,2 A 1,2,3,4 ,求满足这个关系式的集合的个数(2)已知集合=0、2、4,则集合的子集的个数为。(3)从自然数120这20个数中,任取两个数相加,得到的和作为集合的元素,则的真子集共有个。规律方法总结:(1)子集的个数:一个有个元素的集合,其子集有 个;真子集有 个;非空子集有 个;非空真子集有 个;(2)已知集合中有个元素,集合中有个元素,则满足的集合的个数为2、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例2、(1)已知集合M,N分别含有8个、13个元素,若中有6个元素, 求中的元素个数. 当含多少个元素时,.(2)50名学生参加跳远和铅球两

4、样测试,跳远和铅球测验成绩分别及格40人和31人,两次测验成绩均不及格的有4人,则两项成绩都及格的人数是( )A、35 B、25 C、28 D、15(3) 某文艺小组共有10名成员,每人至少会唱歌和跳舞中的一项,其中7人会唱歌跳舞5人会,现从中选出会唱歌和会跳舞的各一人,表演一个唱歌和一个跳舞节目,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3、集合间的关系例3、判断下列两集合之间的关系 (2)(3) 4、方程、不等式与集合例4、(1) 已知方程的解集分别为。 写出方程的解集 写出方程的解集 写出方程的解集(2)已知不等式的解集分别为, 的解集分别为。写出不等式与的解集.(3)设全集为,记,试写出。、集合问题的求解

5、(1)看清元素的构成例5、(1)已知则等于A、(0,1)、(1,2) B、0,1 C、1,2 D、1,(2)设,则与的关系是( )A、 B、 C、 D、(3)设、是整数,集合但点(1,0)求、的值。(4)已知则( )A、 B、 C、 D、(5)已知集合,集合,则的面积是( )A、 B、 C、1 D、(2)注意元素互异性的检验变式:已知集合若,求的值。(3) 注意空集的特殊性例7、已知集合,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例8、设集合,若QP,则实数可取不同的值有个。(4)注意端点值的取舍例9、已知集合,且,求实数的取值范围。6、集合的运算(1)交集:(2)并集:(3)补集:例10、满足的集合的所有可能的

6、解有多少组?例11、已知集合,若,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例12、已知且求的取值范围;例13、(1)已知集合且求的取值范围;(2)已知集合若,求实数a的值;(3)已知,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变式:若将题设条件BA改为,则= 。变式:若将集合B改为则在时,a的取值范围是 ,在时,的取值范围为 。(4)设全集,则集合等于( )A、 B、 C、 D、(5)设若则等于( )例14、已知集合(1)若是空集,求的取值范围;(2)若中只有一个元素,求的值,并把这个元素写出来;(3)若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的取值范围。例15、数集A满足条件,若(1)证明:若则在A中必然还有另外两个数,求这两个数;(2)证明:若为

7、单元素集,求及。第二讲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知识要点及解题方法:1、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是去绝对值,常采用的方法是讨论符号和平方。2、注意绝对值不等式:; 3、(1);(2) 或(无论g(x)是否为正)。典型例题:例1、解不等式:例2、解不等式:例3、解不等式变式题:(1)求函数的值域(2)求函数的值域。 (3)若函数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是 。 (4)若函数的解集为空集,则的取值范围是 。(5)若函数的解集非空(或有解),求的取值范围是 。(6)若函数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是 。(7)函数在 时,函数取到最小值,其最小值是 。例4、解不等式。第三讲 整式、分式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知识

8、要点:1、不等式的性质是证、解不等式的基础,特别是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数或式时,要考虑它的正负.2、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的求解要正确、熟练、迅速,这是解分式不等式、无理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的基础.3、带等号的分式不等式求解时,要注意分母不等于0二次函数的值恒大于0的条件是且;若恒大于或等于0,则且.若二次项系数中含参数且未指明该函数是二次函数时,必须考虑二次项系数为0这一特殊情形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情况。5、含参数不等式的解法。典型例题:例1、己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为,求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例2、解不等式:(1)(2)小结:整式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数轴标根法。解不等

9、式f(x)(0; 4、在相邻区间,f(x)符号相反。例3、己知不等式的解集为,其中,求不等式的解集。例4、(1)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正根,求的取值范围。 (2)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都是负数,求的取值范围。 (3)若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求的取值范围。 (4)若一元二次方程有一根为0,求另一根是正根还是负根。例5、(1)已知方程的两实根都大于1,求的取值范围。 (2)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根都大于-1,求的取值范围。(3)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实根都小于2,求的取值范围。例6、(1)已知方程有一根大于2,另一根比2小,求的取值范围。(2)已知方程有一实根在0和1之间,求的取值范围。(3)

10、已知方程的较小实根在0和1之间,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4)若方程的两实根均在区间(、1)内,求的取值范围。(5)若方程的两根中,一根在0和1之间,另一根在1和2之间,求的取值范围。 (6)已知关于的方程的两根为且满足,求的取值范围。例7、解关于的不等式。例8、设关于的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的集合为,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第四讲 简易逻辑一、逻辑连结词例1、(1)命题“且”与命题“或”都是假命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命题“非”与“非”真假不同 B、命题“非”与“非”至多有一个假命题C、命题“非”与“”真假相同D、命题“非且非”是真命题(2)设为真命题,为假命题,以下四个命题:且,或,非,非,其中假命

11、题的个数为( )A、1B、2C、3D、4例2、已知全集,如果命题则命题“非”是( )A、非 B、非C、非 D、非*小结:复合命题真、假性判断的依据: 非p命题:真假相对 p且q命题:一假必假 p或q命题:一真必真二、四种命题:例4、(1)设原命题是“若”写出该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递否命题,并分别说明它们的真假。(2)对于命题:“若,则,”则和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0 B、1 C、2 D、3(3)命题“都是偶数,则是偶数的逆否命题是( )A、都不是偶数,则不是偶数B、不都是偶数,则不是偶数C、不是偶数,则都不是偶数D、不是偶数,则不都是偶数(4)命题“若,则中

12、至少有一个为零”的逆否命题是 .例5、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形式及命题的否命题,并分别判断其真假。(1)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有些质数是奇数(3)所有的方程都不是不等式*小结:1、四种命题的关系: 原命题 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 四种命题为真的个数只能是0个,2个,4个2、命题的否定形式与否命题的区别命题若p则q,其命题的否定是 ,否命题是 。3、常见一些词语的否定:词语是都是大于()所有的任一个至少一个至多一个词语的否定三、充要条件:例6、在的前提下,(1)求的一个值,使它成为的一个充分但不必要条件。(2)求的一个取值范围,使它成为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例7、已知的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例8、判断下列各题中是成立的什么条件?(1)成等比数列; (2)(3)例9、中成立的是(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例10、若,则使成立的充分要条件是( )A、 B、 C、 D、例11、已知是的充分条件,而是的必要条件,同时又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必要条件,试判断:(1)是的什么条件 (2)是的什么条件(3)其中有哪几对条件互为充要条件例12、已知的什么条件?例13、已知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